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69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外火盖和内火盖,内火气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下底座和所述上底座,所述上底座的底部一体成型或固定有挡气板,所述挡气板沿所述上底座的径向向内延伸,所述挡气板的内端与所述内火气道的外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外火盖、所述上底座与所述挡气板围设形成有上混合腔,所述挡气板与所述下底座围设形成有下混合腔,所述上混合腔和所述下混合腔通过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下底座的底部前侧设置有由上至下贯穿的进气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结构简单、解决燃气和空气流出后压力分布不均匀、燃烧性能稳定和解决分火器产生离焰现象。生离焰现象。生离焰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气灶分火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
,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灶分火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分火器是在分火器的出气通道上加一个圆形的挡片,挡片的位置正好在出气通道上方,挡片的直径与出气通道的孔径一致,并且在圆形的挡片上增加若干个孔。此种结构的分火器未能安全解决燃气与空气混合物压力不均匀问题,且火焰有离焰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解决燃气和空气流出后压力分布不均匀、燃烧性能稳定和解决分火器产生离焰现象的燃气灶分火器。
[0004]本技术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可拆卸式固定且两者的水平截面均为环形结构,燃烧器包括内火气道和外火气道,所述内火气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下底座和所述上底座,所述内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内火气道的顶部,所述外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上底座的顶部与所述内火气道之间对应位置处,所述上底座的底部一体成型或固定有挡气板,所述挡气板沿所述上底座的径向向内延伸,所述挡气板的内端与所述内火气道的外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外火盖、所述上底座与所述挡气板围设形成有上混合腔,所述挡气板与所述下底座围设形成有下混合腔,所述上混合腔和所述下混合腔通过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下底座的底部前侧设置有由上至下贯穿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与所述下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与所述外火气道连通。
[0005]本技术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还可以是:
[0006]所述进气通道为圆形管道或四边形管道,所述挡气板的最小宽度为所述进气通道沿所述下底座径向的宽度的三分之二。
[0007]所述挡气板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外端与所述上底座的顶部外周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第一挡板的内端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外端一体成型式固定且呈倒置的“V”字形结构,所述第一间隙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内端与所述内火气道之间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上底座围设形成所述上混合腔,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下底座围设形成所述下混合腔。
[0008]所述进气通道为圆形管道或四边形管道,所述第二挡板内端至所述第一挡板外端的最小距离为所述进气通道宽度的三分之二。
[0009]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夹角设置为120

150
°

[0010]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夹角设置为120
°

[0011]所述上底座的外周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由所述挡气板的顶部中间斜向下延伸至所述挡气板的外周顶部。
[0012]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面夹角设置为10

15
°

[0013]所述挡气板的顶部中间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的底部与所述挡气板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第一台阶的内侧壁与所述外火盖的外侧壁可解除式相抵。
[0014]所述下底座的底部外周设置有倒角。
[0015]所述倒角的宽度为10

20mm。
[0016]所述下混合腔的体积为所述上混合腔体积的1

2倍。
[0017]所述下混合腔分别由所述进气通道对应位置处的左右两侧至所述下底座的后侧呈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的渐缩式结构。
[0018]所述渐缩式结构的延伸角度为由所述进气通道的中心沿所述下底座的径向顺时针和/或逆时针旋转120
°

[0019]本技术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可拆卸式固定且两者的水平截面均为环形结构,燃烧器包括内火气道和外火气道,所述内火气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下底座和所述上底座,所述内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内火气道的顶部,所述外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上底座的顶部与所述内火气道之间对应位置处,所述上底座的底部一体成型或固定有挡气板,所述挡气板沿所述上底座的径向向内延伸,所述挡气板的内端与所述内火气道的外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外火盖、所述上底座与所述挡气板围设形成有上混合腔,所述挡气板与所述下底座围设形成有下混合腔,所述上混合腔和所述下混合腔通过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下底座的底部前侧设置有由上至下贯穿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与所述下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与所述外火气道连通。这样,所述燃烧器包括所述内火气道和所述外火气道,以水平面剖开所述上底座或所述下底座,也可以是俯视所述上底座或所述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均呈中空的环形结构,所述内火气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下底座和所述上底座,所述内火盖固定在所述内火气道的顶部,所述内火盖对应位置处的内火所需的气体由所述内火气道内进入,所述下底座的前侧设置有由下至上贯穿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与所述下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与所述外火气道连通,所述挡气板与所述下底座围设形成所述下混合腔,所述下混合腔与所述外火气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连通,进而外火所需要的气体由所述外火气道流入所述下混合腔与空气混合,所述挡气板沿所述上底座的径向向内延伸,所述挡气板的内边缘与所述内火气道的外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使得所述挡气板将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围设形成的空腔分为了所述上混合腔和所述下混合腔,所述上混合腔和所述下混合腔通过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挡气板沿所述上底座的径向由所述上底座的底部边缘向内延伸,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可拆卸式固定,同时所述进气通道设置于所述下底座的底部前侧,因此所述挡气板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上方对应位置处,使得外火所需气体在进入所述进气通道后不会直接进入所述上混合腔,减小了直接流至所述外火盖的气体流量,避免了火焰不稳定而出现离焰现象,外火所需气体沿所述挡气板由前至后流动,在所述下混合腔内先与空气进行第一次混合后,由所述第一间隙进入所述上混合腔进行第二次混合,进而混合后的气体在进入所述外火盖后在所述外火盖对应位置处的压力分布均匀,火焰燃烧稳定。本技术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解决燃气和空气流出后压力分布不均匀、燃烧性能稳定和解决分火器产生离焰现象。
附图说明
[0020]图1本技术一种燃气灶分火器与燃烧器爆炸图。
[0021]图2本技术一种燃气灶分火器与燃烧器整体示意图。
[0022]图3本技术一种燃气灶分火器沿图2B

B剖面图。
[0023]图4本技术一种燃气灶分火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本技术一种燃气灶分火器俯视图。
[0025]图6本技术一种燃气灶分火器沿图5D

D剖视图。
[0026]图7本技术一种燃气灶分火器仰视图。
[0027]图8本技术一种燃气灶分火器上底座和下底座搭接示意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可拆卸式固定且两者的水平截面均为环形结构,燃烧器包括内火气道和外火气道,所述内火气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所述下底座和所述上底座,所述内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内火气道的顶部,所述外火盖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上底座的顶部与所述内火气道之间对应位置处,所述上底座的底部一体成型或固定有挡气板,所述挡气板沿所述上底座的径向向内延伸,所述挡气板的内端与所述内火气道的外周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外火盖、所述上底座与所述挡气板围设形成有上混合腔,所述挡气板与所述下底座围设形成有下混合腔,所述上混合腔和所述下混合腔通过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下底座的底部前侧设置有由上至下贯穿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与所述下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的底部与所述外火气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为圆形管道或四边形管道,所述挡气板的最小宽度为所述进气通道沿所述下底座径向的宽度的三分之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气板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外端与所述上底座的顶部外周一体成型或固定,所述第一挡板的内端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外端一体成型式固定且呈倒置的“V”字形结构,所述第一间隙设置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内端与所述内火气道之间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上底座围设形成所述上混合腔,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下底座围设形成所述下混合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气灶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为圆形管道或四边形管道,所述第二挡板内端至所述第一挡板外端的最小距离为所述进气通道宽度的三分之二。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红梅萧展锋李庸黄雷张璐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