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烧窑烧咀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烧窑烧咀
,尤其是一种气烧窑烧咀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烧窑通过设置在窑炉上的多个烧咀将煤气和一次助燃风混配后送入窑炉内,混配气体遇到灼热的物料进行燃烧,成品中主要成份为CaO与MgO,煅烧产生的CO2从物料表面析出,形成疏松的结构块状体,而二次助燃风由窑底,从风帽自下而上送入,与经过煅烧后的成品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到燃烧区域,参与燃烧。煅烧后的烟气过滤后排往大气,成品物料从窑底出料,进入成品线运输系统,由于物料移动,使窑内物料自上而下运动。现有的一种如图1所示的气烧窑100,气烧窑100的烧咀200分上下两排,每排烧咀200均匀布置,且上下两层之间交错分布。如图2所示,烧咀200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204、内筒205和煤气主管211,外筒204和内筒205之间填充有不定形耐火材料208,外筒204、内筒205和煤气主管211的一端伸出炉壳101外,外筒204和内筒205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206,外筒204和喷头206的一部分嵌装在烧咀砖102内,喷头206的出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烧窑烧咀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气烧窑烧损的烧咀的圆筒法兰、煤气支管、一次风支管处的螺杆拆开,沿煤气主管轴向向外拔出烧损烧咀的流体组合管件;S2:将烧损的流体组合管件沿圆筒法兰尾部垂直分割煤气主管,得到保留段和损坏段;S3:将一次风支管从损坏段的圆筒法兰上切离并保留;S4:测量原圆筒法兰尾部安装位置到炉内石料的水平距离,根据此距离制作第二钢管,第二钢管的截面与煤气主管的截面相同;制作外径小于第二钢管内径的第一钢管,第一钢管短于第二钢管;根据第一钢管的内径制作与步骤S2中保留段的第二定位法兰连接的第一法兰盘,第一法兰盘的中间通孔的孔径与第一钢管的内径相同;根据第二钢管的外径制作与原烧咀的外筒和内筒相连接的第二法兰盘,第二法兰盘的中间通孔的孔径与第二钢管的外径相匹配;S5:将第一钢管和步骤S2中保留段的煤气主管通过第一法兰盘对中焊接;S6:将螺旋混合器焊接固定在第一钢管端部;S7:在第二钢管的管壁上开设与步骤S3中的一次风支管相匹配的开孔,接着将第二钢管同轴套装在第一钢管外,使第二钢管靠近该开孔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一法兰盘上,再把一次风支管焊接在第二钢管的开孔处;S8:矫正微调螺旋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华,李磊,陈小勇,于海,卢晓辉,马琨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