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740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通过在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两个字段,并用两个字段分别指示一个信道分段的子信道的信道状态,能够实现更大带宽的信道状态的指示。该方法包括:首先,第一设备生成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分段上的第二子信道的信道状态;然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IEEE 802.11是当前主流的无线接入标准之一,近十多年来已经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商业应用。一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接入因特网,而该AP关联多个站点,AP和关联站点之间通过IEEE802.11协议进行上行和下行的通信。站点可以向AP汇报关于自身的信道忙闲状态。
[0003]在IEEE 802.11a标准中,只支持20MHz带宽,在后续标准演进过程中带宽不断增大。11n标准中最大支持40MHz带宽,11ac/ax标准中最大支持160MHz带宽。在11be标准中将最大带宽扩展到了320MHz。
[0004]目前,站点向AP汇报信道状态的技术中,最多支持汇报160MHz带宽的信道状态,无法适用于更大带宽下信道状态的指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能够适用于更大带宽的信道状态的指示,从而满足更大带宽的通信需求。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首先,第一设备(也可以是第一设备中的模块或芯片)生成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分段上的第二子信道的信道状态;然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两个字段,并用两个字段分别指示一个信道分段的子信道的信道状态,能够实现更大带宽的信道状态的指示。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包括:所述第一字段中的第一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分段上的每个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分段上的第二子信道的信道状态,包括:所述第二字段中的第二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上的每个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
[0008]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首先,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分段上的第二子信道的信道状态;然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确定各个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两个字段,并用两个字段分别指示一个信道分段的子信道的信道状态,能够实现更大带宽的信道状态的指示。
[0009]第一字段与第二字段的相关描述与第一方面中相同,具体可以参考第一方面。
[0010]第二设备确定信道状态的过程是第一方面中第一设备行为的逆过程。第二设备通过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得知第一设备汇报的第一信道分段上各个子信道的信道状态和第二
信道分段上各个子信道的信道状态。
[0011]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首先,第一设备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分段的信道状态;然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通过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比特指示第二信道分段的信道状态,能够实现更大带宽的信道状态的指示。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分段。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的信道状态,包括:所述第一比特取值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的子信道的信道状态为空闲;所述第一比特取值为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的子信道的信道状态为繁忙或者不可获得。
[0014]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分段是协议预定义的。
[0015]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首先,第二设备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分段的信道状态;然后,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确定各个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控制信息的第一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通过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比特指示第二信道分段的信道状态,能够实现更大带宽的信道状态的指示。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分段。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的信道状态,包括:所述第一比特取值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的子信道的信道状态为空闲;所述第一比特取值为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的子信道的信道状态为繁忙或者不可获得。
[0018]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分段是协议预定义的。
[0019]第二设备确定信道状态的过程是第三方面中第一设备行为的逆过程。第二设备通过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得知第一设备汇报的第一信道分段上各个子信道的信道状态和第二信道分段的信道状态。
[0020]第二设备确定信道状态的过程是第三方面中第一设备行为的逆过程。第二设备通过第一控制信息,可以得知第一设备汇报的第一信道分段上各个子信道的信道状态和第二信道分段上各个子信道的信道状态。
[0021]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当第一设备接收到带宽请求报告轮询BQRP消息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带宽请求报告BQR,所述BQR包括基本服务集合BSS操作信道带宽的信道状态信息;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请求发送帧后,所述第一设备向
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BQR。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复用BQR,实现在收到第一请求发送帧时也可以回复BQR,无需引入新的帧类型。BQR具有两种功能,既保留原来响应BQRP触发帧的功能,用来汇报信道状态信息,也可以响应第一请求发送帧,用来做动态带宽协商。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BQR,包括:在短帧间距SIFS时间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BQR。
[0023]可选地,当第一设备接收到带宽请求报告轮询BQRP消息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带宽请求报告BQR,所述BQR承载于基于触发帧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TB PPDU;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请求发送帧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BQR,所述BQR承载于非高吞吐率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或非高吞吐率重复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也就是说,第一设备使用BQR回复BQRP采用的帧格式,与回复第一请求发送帧时采用的帧格式不同。
[0024]可选地,当第一设备接收到带宽请求报告轮询BQRP消息后,所述第一设备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生成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包括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分段上的第二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包括:所述第一字段中的第一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分段上的每个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分段上的第二子信道的信道状态,包括:所述第二字段中的第二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上的每个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生成第一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比特位图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分段上的第一子信道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一比特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分段的信道状态;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的第二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分段。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用于指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的信道状态,包括:所述第一比特取值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的子信道的信道状态为空闲;所述第一比特取值为第二值,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第二信道分段的子信道的信道状态为繁忙或者不可获得。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位图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分段是协议预定义的。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第一设备接收到带宽请求报告轮询(bandwidth query report poll,BQRP)消息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带宽请求报告(bandwidth query report,BQR),所述BQR包括基本服务集合(basic service set,BSS)操作信道带宽的信道状态信息;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请求发送帧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BQR。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所述BQR,包括:在短帧间距(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时间后,所述第一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所述BQR。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设备接收到带宽请求报告轮询BQRP消息后,所述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带宽请求报告BQR,所述BQR承载于基于触发帧的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trigger based PHY protocol data u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波于健郭宇宸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