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406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印刷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包括:墨斗辊将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网纹辊上,网纹辊将油墨转移至柔性版,柔性版设置在印版滚筒上;在压印滚筒的作用下,将印版滚筒上的油墨转移至承印物的表面,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柔性版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油墨转移的问题。通过控制墨斗辊的压力,避免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柔性版上不能形成平整的油墨层;再通过控制墨斗辊的压力和网纹辊的印刷压力的差值,避免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柔性版的过程中油墨出现移位的问题;最后将压印滚筒的印刷压力和网纹辊的印刷压力设置为相同,避免油墨从柔性版(印版)的表面溢出,从而提高柔性版的耐印性能。柔性版的耐印性能。柔性版的耐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工艺
,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印刷方式正在被取代,以”环境友好型”著称的柔性版印刷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随着印刷技术提高的同时,柔性版印刷技术也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
[0003]虽然柔性版印刷品的品质在某些方面已经可以与平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的应刷品的品质相提并论,但是柔性版印刷在生产方面的速度仍有待提高。柔性版印刷技术的使用中,墨层厚度是很难控制的,柔印印刷机的组成虽然简单,但是印版质软是其弊端,印刷过程中,压力稍有改变,就会影响油墨转移,进而影响印刷质量。由此可见,柔性版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油墨转移的问题,从而影响印刷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版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油墨转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墨斗辊的压力,避免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柔性版上不能形成平整的油墨层;再通过控制墨斗辊的压力和网纹辊的印刷压力的差值,避免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柔性版的过程中油墨出现移位的问题;最后将压印滚筒的印刷压力和网纹辊的印刷压力设置为相同,避免油墨从柔性版(印版)的表面溢出,从而提高柔性版的耐印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一、将承印物上机,再将油墨放入印刷机的墨斗中;
[0008]步骤二、墨斗辊将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网纹辊上,网纹辊将油墨转移至柔性版,柔性版设置在印版滚筒上;其中墨斗辊的印刷压力为100~1000N,网纹辊的印刷压力与墨斗辊的印刷压力差值为0~50N,网纹辊的网纹线数为120~250Lpi,柔性版的厚度0.25~7.0mm;
[0009]步骤三、在压印滚筒的作用下,将印版滚筒上的油墨转移至承印物的表面,即得;其中压印滚筒的印刷压力与网纹辊的印刷压力相同,印刷速度为0.5~5m/s。
[0010]上述柔性版印刷工艺通过控制墨斗辊的压力,避免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柔性版上不能形成平整的油墨层;再通过控制墨斗辊的压力和网纹辊的印刷压力的差值,避免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柔性版的过程中油墨出现移位的问题;最后将压印滚筒的印刷压力和网纹辊的印刷压力设置为相同,避免油墨从柔性版(印版)的表面溢出,从而提高柔性版的耐印性能。印刷速度影响柔性版与承印物之间的接触时间,通过控制印刷速度为0.5~5m/s,避免柔性版与承印物之间的接触时间过短,使得油墨在印刷过程转移量充足,提高油墨转移率,承印物上的图像更贴近预设的图像。
[0011]由于柔性版印刷的柔性版(印版)很软,所需的压力较小,压力的细微变化都会对印刷品有明显的影响。印刷压力对网点扩大、整个调值复制质量的控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严格控制了印刷压力,高质量的柔性版印刷品才有可能实现。压力选择的大体原则是:对承印物进行精细印刷时,给予的印刷压力要适当小些,而对承印物进行实地印刷时,给予的印刷压力可以适当大些。
[0012]由于印刷品是由网点组成的,故印刷图像加网线数是指印刷品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每英寸的网线数,即网纹线数。网纹线数的单位是Line/Inch(线/英寸),简称Lpi。例如150Lpi是指每英寸加有150条网线。给图像加网,挂网目数越大,网线越多,网点就越密集,层次表现力就越丰富。
[0013]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的承印物为纸张(新闻纸、不干胶纸等)、纸板(胶版纸、瓦楞纸等)、薄膜(塑料薄膜等)、金属(金属铝箔等)、陶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步骤一中的油墨为水性油墨、溶剂型油墨、紫外线固化油墨中的至少一种。
[0014]柔性版印刷能够在几乎所有承印物上完成,而承印物和印刷特性则与油墨息息相关。柔性版印刷油墨主要有水性油墨、溶剂型油墨、紫外线固化油墨。紫外线固化油墨需要紫外线辐射聚合或干燥和电子束固化。油墨的干燥主要依赖于油墨中溶剂的蒸发和在承印物上被吸收。水性油墨中现在只含有少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广泛使用的环境友好型油墨。
[0015]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的承印物为纸张、纸板、薄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步骤一中的油墨为水性油墨或紫外线固化油墨。
[0016]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柔性版为聚烯烃树脂版、感光聚合橡胶板、感光树脂版中的至少一种。
[0017]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柔性版为感光聚合橡胶板或感光树脂版。
[0018]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柔性版的厚度为0.7~7.0mm。
[0019]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墨斗辊的印刷压力为300~800N,网纹辊的印刷压力与墨斗辊的印刷压力差值为0~20N,网纹辊的网纹线数为120~220Lpi。
[0020]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墨斗辊的印刷压力为400~600N,网纹辊的印刷压力与墨斗辊的印刷压力差值为0~10N,网纹辊的网纹线数为130~210Lpi。
[0021]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三中压印滚筒的印刷速度为1~3m/s。
[0022]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柔性版印刷工艺通过控制墨斗辊的压力,避免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柔性版上不能形成平整的油墨层;再通过控制墨斗辊的压力和网纹辊的印刷压力的差值,避免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柔性版的过程中油墨出现移位的问题;最后将压印滚筒的印刷压力和网纹辊的印刷压力设置为相同,避免油墨从柔性版(印版)的表面溢出,从而提高柔性版的耐印性能。印刷速度影响柔性版与承印物之间的接触时间,通过控制印刷速度为0.5~5m/s,避免柔性版与承印物之间的接触时间过短,使得油墨在印刷过程转移量充足,提高油墨转移率,承印物上的图像更贴近预设的图像。
附图说明
[0023]图1显示为柔性版印刷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7]步骤一、将承印物上机,再将水性油墨放入印刷机的墨斗中;
[0028]步骤二、墨斗辊将墨斗中的水性油墨转移至网纹辊上,网纹辊将水性油墨转移至感光树脂版,感光树脂版设置在印版滚筒上;
[0029]步骤三、在压印滚筒的作用下,将印版滚筒上的水性油墨转移至承印物的表面,即得。
[0030]其中水性油墨的成分如表格1所示:、
[0031]表格1
[0032]组成重量比/%酞菁蓝24.7丙烯酸乳液50.0水50.0乙苯乙烯2.0聚乙烯等蜡状化合物3.0有机消泡剂0.3
[0033]在墨斗辊的印刷压力为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承印物上机,再将油墨放入印刷机的墨斗中;步骤二、墨斗辊将墨斗中的油墨转移至网纹辊上,网纹辊将油墨转移至柔性版,柔性版设置在印版滚筒上;其中墨斗辊的印刷压力为100~1000N,网纹辊的印刷压力与墨斗辊的印刷压力差值为0~50N,网纹辊的网纹线数为120~250Lpi,柔性版的厚度0.25~7.0mm;步骤三、在压印滚筒的作用下,将印版滚筒上的油墨转移至承印物的表面,即得;其中压印滚筒的印刷压力与网纹辊的印刷压力相同,印刷速度为0.5~5m/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承印物为纸张、纸板、薄膜、金属、陶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步骤一中的油墨为水性油墨、溶剂型油墨、紫外线固化油墨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柔性版印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承印物为纸张、纸板、薄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步骤一中的油墨为水性油墨或紫外线固化油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露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敏佳印刷制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