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机械用智能丝线缠绕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28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机械用智能丝线缠绕辊,包括缠绕装置,所述缠绕装置包括卷绕机构,所述卷绕机构的前侧设置有引线机构,所述引线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剪切机构,所述缠绕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智能丝线控制系统,所述卷绕机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辊,所述套管的表面上下分别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安装有感应器,所述弧形板外表面与套管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旋转辊的外部安装有液泵二,所述旋转辊的两侧均设置有圆盘,右侧所述圆盘的表面上固定有电机一,所述引线机构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右端设置有电机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强和可根据设定长度进行自动剪切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机械用智能丝线缠绕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纺织机械用智能丝线缠绕辊。

技术介绍

[0002]纺织机械是将丝线进行加工交织成为纺织用品的机械设备,纺织机械随社会进步而逐渐精进,缠绕辊主要是将丝线进行收集,但目前的缠绕装置仍存在很大缺陷,例如,缠线套管在安装上旋转辊之后与旋转辊的转动速度不一致,同时不能够进行多种型号的套管安装,另外,现有的缠绕装置不能够进行设定长度的精准化自动剪切,仍采用人工判断是否可进行丝线剪切。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可根据设定长度进行自动剪切的一种纺织机械用智能丝线缠绕辊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机械用智能丝线缠绕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机械用智能丝线缠绕辊,包括缠绕装置,所述缠绕装置包括卷绕机构,所述卷绕机构的前侧设置有引线机构,所述引线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剪切机构,所述缠绕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智能丝线控制系统,所述卷绕机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辊,所述套管的表面上下分别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内部安装有感应器,所述弧形板外表面与套管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旋转辊的外部安装有液泵二,所述旋转辊的两侧均设置有圆盘,右侧所述圆盘的表面上固定有电机一,所述引线机构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右端设置有电机二,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安装有液缸一,所述液缸一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固定有引线孔,所述剪切机构包括剪切刀,所述剪切刀位于引线孔的一侧;所述智能丝线控制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运行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感应模块和扫描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采集模块、长度设定模块和厚度计算模块,所述运行模块包括电机调控模块、支撑模块和剪切模块,所述电机调控模块包括转速调节单元和转向调节单元,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出液单元和回液单元;所述智能丝线控制系统的运行步骤如下:S1:当套管套上旋转辊外部时,启动液泵二,弧形板向外伸出并对套管进行支撑,进而使一个旋转辊实现对多个型号套管的支撑;S2:当弧形板伸出时,弧形板上的感应器跟随弧形板移动,当感应器感应到套管的内壁时,感应模块将此数据传输到支撑模块,支撑模块使液泵二停止出液,进而使弧形板与套管充分接触并对其施加支撑力;S3:在进行丝线缠绕前,先将丝线的一头经引线孔固定在套管上,随后电机一和电机二均启动,根据缠绕情况分别进行转速和转向调整;
S4:由于对收卷丝线的长度有需求,因此在长度设定模块中先输入所需丝线总长度,厚度计算模块再对此数据进行相关数据计算,之后得出丝线的缠绕厚度,所述缠绕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由公式可判定,那么H的计算公式为,其中,L为设定丝线总长,为滑轨与套管下方的垂直距离,Z为缠绕一层的总匝数,且r为套管的半径,d为丝线径长,n为丝线缠绕的总层数,为最后一层的匝数,且可由判断出,为丝线缠绕点与滑轨中点连线方向与垂直于滑轨方向上的偏角,当为时,取Z的一半,当偏角位于垂直方向上侧时,则,当偏角位于垂直方向下侧时,那么;S5:将厚度数据传输给扫描模块,扫描模块在进行丝线缠绕厚度的扫描时,一旦达到此数据便将此信号传输给剪切模块,剪切模块在获取信号后启动剪切刀,进而对丝线进行剪切;S6:在完成丝线的剪切后,系统的回液单元启动,弧形板缓慢回缩,并且不对套管进行支撑,套管在失去弧形板的支撑后与旋转辊之间存在较大空隙,方便工作人员对其取出并安装上下一个套管,进行缠绕工序;S7:以下缠绕工序重复上述步骤中的S1

S6。
[000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旋转辊的内部安装有液缸二,所述液缸二的内部中间设置为液腔三,所述液腔三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为液腔一和液腔二,所述液腔一的内部安装有推杆一,所述液腔二的内部安装有推杆二,所述推杆一和推杆二均与液缸二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推杆一与推杆二位于液缸二外部的一端分别与弧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液泵二与液缸二的内部管道连接,所述旋转辊的内部右端键连接有转轴二,所述旋转辊的内部左端键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与旋转辊左侧圆盘的中央轴承连接,所述转轴二与旋转辊右侧圆盘的中央轴承连接,左右侧所述圆盘的下方均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与圆盘的内部螺栓连接,所述电机一内部的旋转轴与转轴二的一端固定连接,右侧所述圆盘的表面上安装有扫描仪。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滑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安装于滑轨的内部,所述电机二内旋转轴与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一侧安装有液泵一,所述液泵一与液缸一的内部管道连接。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监测模块通过数据处理模块与运行模块电连接,所述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丝线卷绕情况,并进行相关数据传输,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采集数据并进行相关计算,进而对装置发出运行指令,所述运行模块用于缠绕装置的各工序按指令运行。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感应模块与感应器电连接,所述扫描模块与扫描仪电连接,所述厚度计算模块与扫描模块电连接;所述感应模块用于感应器对套管的内壁的接触检测,进而传递信息使弧形板停止
运动并实现对套管的支撑,所述扫描模块用于扫描仪对套管上缠绕的丝线进行侧面堆积厚度的实时扫描,所述采集模块用于感应数据和扫描数据的采集,所述长度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所需丝线的总长度,所述厚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设定的长度以及一些确定数据进行丝线堆积厚度的计算,并将此数据传输至扫描仪。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速调节单元与电机一电连接,所述转向调节单元与电机二电连接,所述支撑模块与液泵二电连接,所述剪切模块与剪切刀电连接;所述电机调控模块用于对电机一和电机二的运行调节,所述转速调节单元用于电机一内部旋转轴的转速调整,所述转向调节单元用于电机二内部旋转轴的正反向旋转的调节,所述支撑模块用于弧形板对套管内壁的支撑与卸力,所述剪切模块用于接收扫描模块信号对丝线进行剪切。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S3的具体运行步骤如下:S31:在完成丝线头的固定后,分别启动电机一和电机二;S32:转速调节单元主要控制电机一内旋转轴的转速调整,根据可知,若旋转轴的转速一直不变时,随着丝线缠绕的半径越大,其所收到的切向线速度也会逐渐变大,那么材质较软的丝线极易断裂,因此需要及时根据缠绕厚度而改变降低电机一的旋转轴转动的角速度,这样就可以防止丝线在缠绕过程中发生断裂;S33:在进行丝线缠绕时,电机二内旋转轴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其中电机二可实现旋转轴的双向转动,当螺纹杆在旋转轴的带动下进行顺时针转动时,滑块沿滑轨内部向左移动,当移动到左端尽头时,转向调节单元控制旋转轴进行逆时针转动,滑块沿滑轨的内部向右移动,之后的工序重复上述步骤,这样就使丝线能够均匀地缠绕在套筒上。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模块在完成对套管的支撑后,液泵一对液缸一内部进液,使活塞杆带动引线孔上升至套管的中间位置,进而使丝线在缠绕过程中防止拉距过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机械用智能丝线缠绕辊,包括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装置包括卷绕机构,所述卷绕机构的前侧设置有引线机构,所述引线机构的上方设置有剪切机构,所述缠绕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智能丝线控制系统,所述卷绕机构包括套管(1),所述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辊(2),所述套管(1)的表面上下分别设置有弧形板(14),所述弧形板(14)的内部安装有感应器(15),所述弧形板(14)外表面与套管(1)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旋转辊(2)的外部安装有液泵二,所述旋转辊(2)的两侧均设置有圆盘(5),右侧所述圆盘(5)的表面上固定有电机一(4),所述引线机构包括滑轨(6),所述滑轨(6)的右端设置有电机二(7),所述滑轨(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上端安装有液缸一(17),所述液缸一(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18),所述活塞杆(18)的顶端固定有引线孔(19),所述剪切机构包括剪切刀(20),所述剪切刀(20)位于引线孔(19)的一侧;所述智能丝线控制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运行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感应模块和扫描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采集模块、长度设定模块和厚度计算模块,所述运行模块包括电机调控模块、支撑模块和剪切模块,所述电机调控模块包括转速调节单元和转向调节单元,所述支撑模块包括出液单元和回液单元;所述智能丝线控制系统的运行步骤如下:S1:当套管(1)套上旋转辊(2)外部时,启动液泵二,弧形板(14)向外伸出并对套管(1)进行支撑,进而使一个旋转辊(2)实现对多个型号套管(1)的支撑;S2:当弧形板(14)伸出时,弧形板(14)上的感应器(15)跟随弧形板(14)移动,当感应器(15)感应到套管(1)的内壁时,感应模块将此数据传输到支撑模块,支撑模块使液泵二停止出液,进而使弧形板(14)与套管(1)充分接触并对其施加支撑力;S3:在进行丝线缠绕前,先将丝线的一头经引线孔(19)固定在套管(1)上,随后电机一(4)和电机二(7)均启动,根据缠绕情况分别进行转速和转向调整;S4:由于对收卷丝线的长度有需求,因此在长度设定模块中先输入所需丝线总长度,厚度计算模块再对此数据进行相关数据计算,之后得出丝线的缠绕厚度,所述缠绕厚度的计算公式如下:由公式可判定,那么H的计算公式为,其中,L为设定丝线总长,为滑轨(6)与套管(1)下方的垂直距离,Z为缠绕一层的总匝数,且r为套管(1)的半径,d为丝线径长,n为丝线缠绕的总层数,为最后一层的匝数,且可由判断出,为丝线缠绕点与滑轨(6)中点连线方向与垂直于滑轨(6)方向上的偏角,当为0时,取Z的一半,当偏角位于垂直方向上侧时,则,当偏角位于垂直方向下侧时,那么;S5:将厚度数据传输给扫描模块,扫描模块在进行丝线缠绕厚度的扫描时,一旦达到此数据便将此信号传输给剪切模块,剪切模块在获取信号后启动剪切刀(20),进而对丝线进行剪切;
S6:在完成丝线的剪切后,系统的回液单元启动,弧形板(14)缓慢回缩,并且不对套管(1)进行支撑,套管(1)在失去弧形板(14)的支撑后与旋转辊(2)之间存在较大空隙,方便工作人员对其取出并安装上下一个套管(1),进行缠绕工序;S7:以下缠绕工序重复上述步骤中的S1

S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机械用智能丝线缠绕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辊(2)的内部安装有液缸二,所述液缸二的内部中间设置为液腔三(23),所述液腔三(23)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为液腔一(21)和液腔二(22),所述液腔一(21)的内部安装有推杆一(24),所述液腔二(22)的内部安装有推杆二(16),所述推杆一(24)和推杆二(16)均与液缸二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推杆一(24)与推杆二(16)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永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