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708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包括支架和揉捻装置控制系统,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中部通过两根横梁进行固定连接并形成一个完成的支座,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与两个所述横梁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底梁,所述支架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整体的控制箱,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垫片,所述环形垫片的数量为三个其中呈三角设置在支架的上表面。该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通过数据收集模块的设置可以根据茶叶的面的高度调节下压的力度保持捻茶盘的表面茶叶始终保持合适的量,并且通过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的设置,可以更有效的监控加工时的温度与湿度是否在合适范围内,保持良好的温度与湿度。保持良好的温度与湿度。保持良好的温度与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绿茶茶叶加工一般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茶叶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的一种制茶步骤,茶叶揉捻是适当破坏茶叶组织,让茶叶内含物质渗透在叶的表面,同时对茶叶进行造型,使芽叶卷紧成需要的形状的一种制茶步骤。茶叶干燥是蒸发茶叶多中余水分,防止其霉变,改进其外形的一种制茶步骤;
[0003]现有的茶叶捻揉设备具有进料不方便,工作效率低,捻揉不均匀,捻揉效果差等缺陷,且功能较为单一不够智能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具备更加智能化和功能多等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包括支架和揉捻装置控制系统,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中部通过两根横梁进行固定连接并形成一个完成的支座,所述支架的内表面与两个所述横梁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底梁,所述支架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整体的控制箱,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垫片,所述环形垫片的数量为三个其中呈三角设置在支架的上表面,所述环形垫片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捻茶盘外沿台,所述捻茶盘外沿台固定连接在捻茶盘的外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底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支座,所述电机支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底梁表面靠近电机支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联导齿轮,所述联导齿轮啮合有传导齿轮,所述传导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杆。
[0009]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底部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在保护框的底部,所述转杆从下至上依次贯穿支架、环形垫片和捻茶盘外沿台并延伸至联动杆的表面,所述联动杆远离转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固定框外沿台,所述固定框外沿台固定连接在固定框的表面,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下茶桶。
[0010]优选的,所述下茶桶的内部设置有挤压盘,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框外沿台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桩的顶部套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在下压螺杆的外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下压螺杆固定安装在挤压盘的表面,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揉捻装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所述中央处理器与自定义编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自定义编程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入模块包括控制按键和语音输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恒温器、振荡器、温度计、驱动电机和摄像头,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保护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保护单元包括警报器和断路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所述信号滤波器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A/D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储存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储存单元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储存单元包括操作指令存储模块、茶叶数据存储模块和自定义编程存储模块。
[0016]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1)鲜艳采摘:鲜艳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为主,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鲜叶进厂后严格进行分级,分别加工,采摘时应掌握手提采摘法,严禁抓采;
[0018]2)委调:
[0019]①
委调的目:散失适当的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茶叶柔软,韧性增.加,为揉捻做形和提高叶细胞损伤程度创造必要条件;
[0020]②
委调方法:委调方法有室内自然委调、委调槽委调、委调机委调及各种形式的加温委调方法,目前主要采用委调槽委调和室内自然委调,委调槽委调摊叶厚度在20cm左右,摊放时叶子要抖撒,摊平呈蓬松状态,保持厚度一致,是通风均匀,定时翻叶,委调程度掌握“嫩叶重委调,老叶轻委调”的原则,一般掌握“宁轻勿重”严防委调过度,委调叶以60%
‑‑
64%为适度标准;
[0021]3)揉捻:揉捻是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重要工序,功夫红.茶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内质滋味浓厚甜醇,这些都取决于揉捻叶的卷紧程度和细胞的损失率;
[0022]①
揉捻目的:揉捻使叶片卷成紧直条索,体形缩小,外形美观:揉后茶计溢聚叶表,干燥后乌润有光泽,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浓度;
[0023]②
揉捻原理:揉捻使叶片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形成条索,同时使叶细胞损伤,茶计溢出,为红茶发酵创造必要条件;
[0024]③
揉捻技术:由于揉捻机的型号和性能不同,叶子老嫩不同,投叶量多少不一,总体而言,嫩叶可适当多投,老叶少投,大型的揉捻机一般揉90min,中小型揉捻机揉60
‑‑
70min,揉捻遵照轻、重、轻的加.压原则,以组织损伤率在80%以上,叶片90%成条,条索紧卷,茶计充分外溢,粘附于茶条表面,用手紧握,茶计溢而不成滴流为度;
[0025]4)发酵:
[0026]①
发酵目的:发酵的目的在于促进内含物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形式.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准备基质;
[0027]②
发酵室要求:发酵室要保持高湿状态,以相对湿度达95%以上较好,有时必须采取喷雾或洒水等增湿措施,同时要求保持有新鲜空气流通;
[0028]③
发酵程度:叶温达高峰并开始稳定时,即发酵适度,发酵不足,带气,叶色青绿或青黄;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叶色红暗,发酵控制原则“宁轻勿重”;
[0029]注意:在发酵过程中注意控制好叶温,叶温过高,氧化过于剧烈,毛茶香低,味淡,色暗,因此高温季节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发酵叶叶层薄摊,降低温度等,反之,温度过低,氧化反应缓慢发酵难以进行,必须加厚叶层,最适发酵温度为30℃;
[0030]5)干燥:
[0031]①
干燥目的:干燥目的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化性质,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蒸发水分,紧缩条索,使毛茶充分干燥,利于保持品质,应用湿热化学作用形成特有的色香味;
[0032]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包括支架(1)和揉捻装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数量为两个且中部通过两根横梁(2)进行固定连接并形成一个完成的支座,所述支架(1)的内表面与两个所述横梁(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底梁(3),所述支架(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整体的控制箱(4),所述支架(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环形垫片(5),所述环形垫片(5)的数量为三个其中呈三角设置在支架(1)的上表面,所述环形垫片(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捻茶盘外沿台(6),所述捻茶盘外沿台(6)固定连接在捻茶盘(7)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梁(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支座(8),所述电机支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底梁(3)表面靠近电机支座(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框(10),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联导齿轮,所述联导齿轮啮合有传导齿轮,所述传导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的底部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在保护框(10)的底部,所述转杆从下至上依次贯穿支架(1)、环形垫片(5)和捻茶盘外沿台(6)并延伸至联动杆(11)的表面,所述联动杆(11)远离转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固定框外沿台(12),所述固定框外沿台(12)固定连接在固定框(13)的表面,所述固定框(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下茶桶(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茶桶(14)的内部设置有挤压盘(15),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框外沿台(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桩(16),所述固定桩(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7),所述固定桩(16)的顶部套接有固定套(18),所述固定套(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臂(20),所述连接臂(20)固定连接在下压螺杆(21)的外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螺杆(21)固定安装在挤压盘(15)的表面,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揉捻装置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所述中央处理器与自定义编程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自定义编程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入模块包括控制按键和语音输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恒温器、振荡器、温度计、驱动电机和摄像头,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保护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保护单元包括警报器和断路器,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所述信号滤波器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叶捻揉装置及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A/D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A/D转换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
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储存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储存单元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储存单元包括操作指令存储模块、茶叶数据存储模块和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辰投碣滩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