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6921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第一实验箱、第二实验箱、种养箱和照明主板,第二实验箱设置于第一实验箱的顶部且两者连通,第二实验箱的侧部设有可开关的出入口,种养箱设置于第一实验箱内,照明主板设置于第二实验箱的顶部一角落,照明主板射出的光朝向实验箱内。通过设置种养箱,不会因捕食者的活动而使种植物出现倒伏甚至折断等现象,提高了实验准确率;通过设置照明主板,将所有活体被捕食者集中到第二实验箱上方的一个角落,方便数据测量;通过设置出入口,可快速放入或取出捕食者,降低因取出时间差导致实验数据产生误差;可回多次循环利用,降低试验成本。降低试验成本。降低试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动物会为了自身生存对其所处环境中猎物进行搜索并产生一定的捕食行为,从而使得猎物种群数量降低。研究动物的捕食行为对于研究生物防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研究共生模式下稻田中的共生养殖物的捕食行为可以为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稻田中,田间害虫作为被捕食者,共生养殖物作为捕食者,捕食者对被捕食者进行捕食,通过捕食为和胁迫可有效地降低田间害虫数量,降低田间害虫对稻田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可以模拟稻田环境及共生模式,对共生养殖物(捕食者)的捕食行为进行研究。
[0004]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稻田捕食功能反应的实验装置,图1所示,包括用于容纳捕食者和水稻的第一实验箱1,用于容纳被捕食者的第二实验箱2;其中,第一实验箱1为危险区域。现有的测试稻田捕食功能反应的实验装置有以下几个缺点:1、实验装置中的水稻的种植受捕食者影响,易出现倒塌的现象,使捕食者搜索猎物的能力增强,捕食效果进而增强,引起实验误差:2、实验结束后,实验装置中剩余被捕食者的活体数量难以进行量化,引起实验误差:3、实验装置无法重复利用,试验成本高;4、实验装置无法对捕食者捕食猎物(被捕食者、田间害虫)时产生的生理活动进行拍摄。亟需一种新的实验装置或实验手段(方法)来避免上述的一个或多个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和方法,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其包括:
[0008]用于容纳捕食者的第一实验箱;
[0009]用于容纳被捕食者的第二实验箱,所述第二实验箱设置于所述第一实验箱的顶部且两者连通,所述第二实验箱的侧部设有可开关的出入口;
[0010]用于移植种植物的种养箱,所述种养箱设置于所述第一实验箱内;
[0011]用于吸引聚集被捕食者的照明主板,所述照明主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实验箱的顶部一角落,所述照明主板射出的光朝向实验箱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实验装置还包括摄像系统,所述第二实验箱的顶部中心设有一透明板,所述透明板的直径为5cm,所述摄像系统的镜头设置于所述透明板的上侧,且所述镜头的视场角朝向实验箱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实验箱、第二实验箱、种养箱均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实验
箱的长宽高为30
×
30
×
25cm,所述第二实验箱的长宽高为30
×
30
×
45cm,所述第一实验箱和种养箱的侧壁为不透明的亚克力板材,所述第二实验箱的侧壁为120目纱绢网。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实验箱包括不锈钢的主体框条和所述纱绢网,所述主体框条设有多根,多根主体框条组成立方体骨架,所述立方体骨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实验箱的顶部敞口处,所述纱绢网包覆设置在所述立方体骨架外。
[0015]进一步地,所述出入口设置于侧部的所述纱绢网上,所述出入口处设有拉链,所述拉链长度为30cm。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实验装置,在一个实验周期内执行如下步骤:
[0017]将捕食者多次暂养于第一实验箱,培养捕食者在第一实验箱内的适应性;
[0018]将符合实验标准的种植物移植到种养箱,并使种植物在实验装置内生长至实验结束;
[0019]将被捕食者放入与第二实验箱相同的环境内,培养被捕食者在第二实验箱内的适应性;
[0020]对适应了第一实验箱环境的捕食者进行饥饿处理;
[0021]将适应了第二实验箱环境的被捕食者按照对应密度放入第二实验箱,同时将饥饿处理后的捕食者按照对应密度放入第一实验箱;
[0022]记录捕食次数,记录被捕食者在实验箱不同区域的数量,实验结束时记录被捕食者的活体数量。
[0023]进一步地,所述实验周期为10天,包括第1

7天的第一实验时间段、第2

8天的第二实验时间段、第5

8天的第三实验时间段、第8天的第四实验时间段、第9天的第五实验时间段、以及第10天的第六实验时间段,其中:
[0024]在第一实验时间段,每天分别将每只捕食者对应放入一个第一实验箱内活动120分钟,使得每只被捕食者能在对应的第一实验箱内活动以适应对应的第一实验箱的环境,用被捕食者虫体进行投喂,产生捕食记忆;
[0025]在第二实验时间段,分别将养成的符合实验标准的种植物对应放入第一实验箱内的种养箱内并注水,使得种植物能在对应的种养箱内生长一周及以上,以适应对应的种养箱内的环境,防止种植物在实验期间发生枯萎等现象,引起实验误差;
[0026]在第三实验时间段,将被捕食者的养虫笼放入与实验环境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三天及以上,使得每只被捕食者能在对应实验环境内生长,以适应对应的第二实验箱内的环境;
[0027]在第四实验时间段,分别将第一实验时间段培养的每只捕食者对应取出进行统一暂养,饥饿处理24小时及以上;
[0028]在第五实验时间段,分别将第三实验时间段内培养的被捕食者按照对应密度统一放入第二实验箱内,在相同时间下分别将第三实验时间段内饥饿处理后的被捕食者按照对应密度统一放入第一实验箱内;
[0029]在第六实验时间段,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共处实验箱24小时后,第一时间将捕食者取出,打开照明设施,一小时后观察被捕食者的活体数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0030]进一步地,在第一实验时间段之前,先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种植物的种子和实验
用的被捕食者,使种植物高度达到35

45厘米以符合实验标准。
[0031]进一步地,在第五、六实验时间段,摄像系统对实验箱内的生物活动情况进行录像。
[0032]进一步地,实验箱不同区域包括第一实验箱的水面和第二实验箱内种植物的0

10厘米高度范围两处危险区域、以及第二实验箱内种植物10

20厘米高度范围、20

35厘米高度范围和网箱三处驱离区域。
[003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验装置,通过在第一实验箱内设置种养箱,当种植物移植或栽种在其中,不会因捕食者的活动而使种植物出现倒伏甚至折断等现象,提高了实验准确率;通过设置照明主板,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将所有活体被捕食者集中到第二实验箱上方的一个角落,方便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提高了实验效率,并进一步提高实验准确性;通过设置可开关的出入口,可在实验前快速放入捕食者,并在实验结束后快速取出捕食者,降低因取出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捕食者的第一实验箱;用于容纳被捕食者的第二实验箱,所述第二实验箱设置于所述第一实验箱的顶部且两者连通,所述第二实验箱的侧部设有可开关的出入口;用于移植种植物的种养箱,所述种养箱设置于所述第一实验箱内;用于吸引聚集被捕食者的照明主板,所述照明主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实验箱的顶部一角落,所述照明主板射出的光朝向实验箱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还包括摄像系统,所述第二实验箱的顶部中心设有一透明板,所述透明板的直径为5cm,所述摄像系统的镜头设置于所述透明板的上侧,且所述镜头的视场角朝向实验箱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实验箱、第二实验箱、种养箱均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实验箱的长宽高为30
×
30
×
25cm,所述第二实验箱的长宽高为30
×
30
×
45cm,所述第一实验箱和种养箱的侧壁为不透明的亚克力板材,所述第二实验箱的侧壁为120目纱绢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实验箱包括不锈钢的主体框条和所述纱绢网,所述主体框条设有多根,多根主体框条组成立方体骨架,所述立方体骨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实验箱的顶部敞口处,所述纱绢网包覆设置在所述立方体骨架外。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口设置于侧部的所述纱绢网上,所述出入口处设有拉链,所述拉链长度为30cm。6.一种研究共生模式下捕食行为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实验装置,在一个实验周期内执行如下步骤:将捕食者多次暂养于第一实验箱,培养捕食者在第一实验箱内的适应性;将符合实验标准的种植物移植到种养箱,并使种植物在实验装置内生长至实验结束;将被捕食者放入与第二实验箱相同的环境内,培养被捕食者在第二实验箱内的适应性;对适应了第一实验箱环境的捕食者进行饥饿处理;将适应了第二实验箱环境的被捕食者按照对应密度放入第二实验箱,同时将饥饿处理后的捕食者按照对应密度放入第一实验箱;记录捕食次数,记录被捕食者在实验箱不同区域的数量,实验结束时记录被捕食者的活体数量。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全李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