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源荷互动风险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网源荷互动风险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我国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但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其出力的间歇性、波动性会使得配电网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使配电网运行参数更易越限;同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拓扑结构,使得潮流分布变得更为复杂,对配电网的电压、有功功率等状态量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风险水平,同时也对网源荷互动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风险控制即在风险评估及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与评估结果相适应的预防控制和应急管理等手段,降低那些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后果的严重程度,为运行调度人员提供决策方案。对此问题,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建立的风险控制模型中可控资源单一,难以协调利用需求侧和供电侧的全部资源,达不到最佳的风险控制效果,而考虑实时电价的需求响应机制能及时将用户的用电需求反映至供电侧,供电侧结合分布式能源出力情况后制定电价,用户再根据电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源荷互动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建立考虑实时电价的需求响应机制;步骤S2,建立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风险控制模型;步骤S3,根据保留精英的种群寻优策略,莱维飞行以及自适应步长策略,获取改进型天牛须算法;步骤S4,采用所述改进型天牛须算法求解所述风险控制模型,评估风险控制前后各时段内的综合风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源荷互动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步骤S11,通过实时电价将光伏出力和负荷水平联系起来,并根据光伏渗透率高低分别建立实时电价模型;步骤S12,使用价格弹性矩阵来表示多个时段的价格弹性,所述价格弹性包括自弹性和互弹性;步骤S13,根据响应电价的方式,即纵向和横向两种方式,将家庭用电负荷分为可转移负荷和可替代负荷,分别建立家庭用电负荷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源荷互动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具体包括:光伏渗透率较低时,时段t内的期望电价p
e
(t)为:其中,p(t)是时段t内的电价;l(t)是时段t内的负荷需求;l
sum
为所有时段内的负荷需求总和,T为需求响应的时段总数;光伏渗透率较高时,时段t内的期望电价p
e
(t)为:其中,p(t)、l(t)和p
PV
(t)分别为时段t内的电价、负荷需求和光伏出力;μ为光伏补偿系数,其值等于单位光伏电能补贴金额p
a
和固定电价p
s
的比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源荷互动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中,自弹性e
(i,i)
和互弹性e
(i,j)
分别为:分别为:其中,Δl
i
为时段t
i
内的负荷需求变化量;Δp
i
和Δp
j
分别为时段t
i
和时段t
j
内的电价变化量;和分别为时段i和时段j内的初始电价;和分别为时段i和时段j内的初始负荷需求;
使用价格弹性矩阵E来表示多个时段的价格弹性,选取时段数为n,具体如下:其中,对角线元素表示自弹性系数,非对角线元素则表示互弹性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网源荷互动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建立的可转移负荷模型如下:其中,l
tra,i
为时段t
i
内的可转移负荷需求;为时段t
i
内的初始负荷需求;建立的可替代负荷模型如下:其中,l
rep,i
和p
i
分别为时段t
i
内的可转移负荷需求和电价;c
i
为时段t
i
内的补偿价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源荷互动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包括:步骤S21,从网源荷智能互动角度出发,以考虑实时电价的需求响应机制为基础建立风险控制模型;步骤S22,确定模型约束条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源荷互动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具体包括:将用户总效用与储能成本、供电商的发电成本相减,得到用于表示需求侧和供应侧的整体效用的社会效益,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如下:其中,N
user
为用户总数;l
n
(t)、ω
n
(t)和s
n
(t)分别为用户n在时段t内的用电需求、购电意愿和蓄电池充电(或放电)电量,L(t)为时段t内的供电量;U
n
(
·
)为用户效用函数,Cb(
·
)为储能成本函数,Cs(
·
)为发电成本函数。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源荷互动风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效用函数具体是:其中,C为常数;所述储能成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维杰,刘金生,陈择栖,林子钊,程韧俐,马伟哲,张俊芳,柳伟,何晓峰,翁毅选,黄双,吴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