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61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滤芯,将第一固定件设置在底座接头内圆周,使得滤芯的外观显得更加整齐简洁,因为固定件的改变,从而带来水路的改变,本发明专利技术巧妙的利用第一固定件的开模孔为进水流道,连通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使得滤芯功能符合要求,如此巧妙的结合进一步优化了结构,使得产品结构更为紧凑,有效的利用了空间,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

技术介绍

[0002]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净水器走进千家万户,而滤芯又是净水器的核心。现有市面上的滤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进水路径与出水路径为两个单独的水柱,一种是进水路径与出水路径为同心圆,若为同心圆则在滤芯本体的接头外部设置有固定滤芯的耳朵或挂台。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20205880047的“滤芯双密封式结构及具有其的滤芯”,在滤芯本体接头外周设置的固定结构,使得滤芯外观比较无规律,不协调,从而影响滤芯的外观,并且使得滤芯的结构不够紧凑。
[0003]有鉴于此,如何在确保滤芯功能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滤芯的结构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外观更加整洁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滤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进水路径与出水路径为同心圆的滤芯,由于滤芯本体的外周设置有固定结构而造成滤芯外观不够规律、结构不够紧凑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芯外壳、设置在所述滤芯外壳内的滤芯本体;
[0008]所述滤芯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底座接头,所述底座接头的内圆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用于卡接滤芯座;所述底座接头内设置有与所述滤芯本体导通的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设置有出水口;
[0009]所述滤芯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腔体导通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内装设有滤材;
[0010]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滤芯本体方向的开模孔形成进水流道,所述滤芯外壳与所述滤芯本体之间形成第二腔体;
[0011]其中,所述进水流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及所述出水口顺次导通形成过滤水路;原水从所述底座接头的端部流入所述进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的水流经所述第二腔体后流至第三腔体,过滤后再经由所述第四腔体流至所述出水口流出。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滤芯本体包括滤芯内壳及封堵在所述滤芯内壳靠近所述底座接头一端的滤芯内盖,所述滤芯内盖远离所述滤芯内壳的一侧设置有滤芯接头,其中,所述滤材装设在所述滤芯内壳内,所述滤芯接头插入所述第四腔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接头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围成第一隔腔,所述隔板与所述底座接头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隔腔,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底座接头的侧壁;其中,所述第二隔腔形成进水通道,所述第一隔腔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径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进而所述
第一隔腔形成所述第四腔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内盖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设置有数条凸筋,所述凸筋由所述滤芯接头的外周侧沿径向朝向所述滤芯内盖的外周侧延伸。
[0015]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座上设置有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滤芯座内设置有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适配,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口导通,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底座接头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腔体,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进水流道导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沿所述底座接头的内圆周周向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沿所述滤芯外壳的中心轴呈中心对称。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底座接头同心的圆柱,及设于所述圆柱外周的与所述凸台一一对应的卡扣;其中,所述凸台的相邻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卡扣的长度。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还包括垂直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凸台一端的挡块;其中,每一所述挡块均设置在与其对应的所述凸台的同一侧。
[0019]进一步地,所述滤芯接头的外周侧与所述第四腔体内周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所述滤芯内盖与所述滤芯本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二,所述滤芯座与所述底座接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三,其中所述密封圈三分别位于所述出水口的上下。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滤芯座内。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固定件设置在底座接头内圆周,使得滤芯的外观显得更加整齐简洁,因为第一固定件的改变,因而带来水路的改变,本专利技术巧妙的利用第二固定件的开模孔为进水流道,使得滤芯功能符合要求,如此巧妙的结合进一步优化了结构,使得产品结构更为紧凑,有效的利用了空间,节约了成本。
[0023](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固定件包括凸台,第二固定件包括圆柱本体及与凸台一一对应的卡扣,凸台的相邻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卡扣的长度,卡扣与凸台交错卡入后旋转,从而快速的将滤芯座与底座接头固定,即实现滤芯底座与滤芯外壳快速安装。
[0024](3)本专利技术的凸台至少设置有两个,并且呈中心对称,使得滤芯底座与滤芯外壳的卡接装配更加稳定。
[0025](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固定件还设置有挡块,对卡扣与凸台交错卡入后旋转进行限位,防止过度旋转,使得卡扣与凸台的卡接效果最佳。
[0026](5)本专利技术的密封圈一,有效隔断了进水流道的未过滤水进入第四腔体,密封圈二,有效隔断了第二腔体的未过滤水随着滤芯内盖壁进入第四腔体。密封圈三,有效的隔断了第一腔体的未过滤水进入出水口,同时防止了第四腔体的过滤水从滤芯座边缘溢出。确保了水路的密封性以及过滤后水的纯净。
[0027](6)本专利技术的滤芯内盖朝向滤芯座一侧设置有凸筋,抬高滤芯本体与滤芯外壳的接触,使得进水流道的水能够顺利进入第二腔体。
附图说明
[0028]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芯的剖视图及水路流向;
[0029]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芯外壳的剖视图;
[0030]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芯与滤芯座的爆炸图;
[0031]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芯与滤芯座装配后的水路流向图;
[0032]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滤芯的滤芯座与底座接头的装配剖视图;
[0033]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芯外壳的立体图。
[0034]图示说明:
[0035]滤芯座

100;进水管

110;出水管

120;第二固定件

130;卡扣

131;第一腔体

140;螺钉

150;密封圈三

160;
[0036]滤芯外壳

200;底座接头

210;隔板

211;第一固定件

220;凸台

221;挡块

222;进水流道

230;第二腔体

240;第四腔体

250;第一部分

251;第二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芯外壳、设置在所述滤芯外壳内的滤芯本体;所述滤芯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底座接头,所述底座接头的内圆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用于卡接滤芯座;所述底座接头内设置有与所述滤芯本体导通的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滤芯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腔体导通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内装设有滤材;所述第一固定件朝向所述滤芯本体方向的开模孔形成进水流道,所述滤芯外壳与所述滤芯本体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其中,所述进水流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及所述出水口顺次导通形成过滤水路,原水从所述底座接头的端部流入所述进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的水流经所述第二腔体后流至所述第三腔体,过滤后再经由所述第四腔体流至所述出水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本体包括滤芯内壳及封堵在所述滤芯内壳靠近所述底座接头一端的滤芯内盖,所述滤芯内盖远离所述滤芯内壳的一侧设置有滤芯接头,其中,所述滤材装设在所述滤芯内壳内,所述滤芯接头插入所述第四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接头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围成第一隔腔,所述隔板与所述底座接头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隔腔,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底座接头的侧壁;其中,所述第二隔腔形成进水通道,所述第一隔腔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径向延伸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进而所述第一隔腔形成所述第四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滤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国强王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一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