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503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包括机体(101),其固定有底板(102)和侧板(103),冲压机构(200),其安装在所述机体(101)上,其通过电机(201)驱动冲压上模(212)和冲压下模(211)相对运动,实现对板材冲压加工的功能,上料机构(300),其通过电机(201)驱动拨块(313)运动将待冲压板材输送到冲压机构(200)从而实现自动上料的功能。上料的功能。上料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冲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冲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冲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冲压设备是利用模具将金属板或其他非金属材料进行变形、切离的一种加工设备。在各个行业中,冲压设备使用的非常广泛,通常的工作是通过操作人员将原材料放入冲压设备的模具中,之后操作设备完成冲压动作,整个冲压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操作,非常繁琐,浪费大量的人力,并且当操作人员出现疲惫的时候,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生产效率较低。
[0003]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机械自动上料代替人工上料的冲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自动上料代替人工上料的冲压设备。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包括
[0006]机体,其固定有底板和侧板;
[0007]冲压机构,其安装在所述机体上,其通过电机驱动冲压上模和冲压下模相对运动,实现对板材冲压加工的功能。
[0008]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中
[0009]所述冲压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输出轴、偏心轮、第三滑块、第二导轨、第三导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滑块、冲压上模、冲压下模、置物板;
[0010]所述电机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电机输出与所述偏心轮驱动连接,所述偏心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块上,所述第三滑块配置在所述第二导轨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导轨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置物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
[0011]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中部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滑块下表面与所述冲压上模上表面连接,所述冲压上模与所述冲压下模相配合,所述冲压下模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导轨上表面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中
[0013]所述电机还驱动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导套、第一滑杆、弹簧、第一弯折板、第二导套、第二滑杆、第三导套、第三滑杆、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二弯折板、拨块、料仓、长条通孔、进料口、出料口、第三限位板;
[0014]所述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体上,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导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套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所述
第一滑杆,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板与所述第一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板与所述第二导套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导套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所述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导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套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所述第三滑杆,所述第三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
[0015]所述第二导套与所述第二弯折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板与所述拨块固定连接,所述拨块能够沿所述拨动槽移动,所述拨动槽开设在所述料仓上,所述料仓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料仓上还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0016]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中
[0017]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第二转轴、第一皮带轮、传动皮带、第二皮带轮;
[0018]所述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斜齿轮与所述第二斜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斜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皮带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所述传动皮带与所述第二皮带轮带传动,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固定。
[0019]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中
[0020]所述电机还驱动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曲柄、长连杆,第四导套、第二滑块、滑槽、卸料板、第三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四转轴、收集箱;
[0021]所述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与所述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所述长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长连杆配置在所述第四导套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四导套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长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链连接,所述第二滑块配置在所述滑槽内并沿其移动,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卸料板上,所述卸料板与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三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同轴固定,所述第四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第四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偏心轮非同轴固定。
[0022]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中
[0023]所述置物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出料口的下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0024]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中
[0025]所述置物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卸料板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0026]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中
[0027]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一滑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轨配置于第一滑槽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滑槽开设于所述冲压下模上,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轨配置于第二滑槽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所述冲压上模上;
[0028]所述冲压下模与第一卡销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销配置在第一波浪形导轨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波浪形导轨与所述第三导轨固定连接,所述冲压上模与第二卡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销配置在第二波浪形导轨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波浪形导轨与所述第三
导轨固定连接。
[0029]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中
[0030]所述置物板上设置有橡胶层。
[0031]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冲压上模与冲压下模能够同时运动。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冲压设备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的主视图;
[0034]图2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的俯视图;
[0035]图3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的轴测图;
[0036]图4是图1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37]图5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39]图7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40]图8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41]图9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10是图9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如图1

10所示,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01),其固定有底板(102)和侧板(103);冲压机构(200),其安装在所述机体(101)上,其通过电机(201)驱动冲压上模(212)和冲压下模(211)相对运动,实现对板材冲压加工的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冲压机构(200)包括电机(201)、电机输出轴(202)、偏心轮(203)、第三滑块(204)、第二导轨(205)、第三导轨(206)、第一连杆(207)、第二连杆(208)、第三连杆(209)、第一滑块(210)、冲压上模(212)、冲压下模(211)、置物板(213);所述电机(201)与所述底板(10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01)的电机输出(202)与所述偏心轮(203)驱动连接,所述偏心轮(203)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块(204)上,所述第三滑块(204)配置在所述第二导轨(205)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导轨(205)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206)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三导轨(206)与所述置物板(2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轨(206)与所述机体(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轨(205)与所述第一连杆(207)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0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08)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08)中部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机体(101)上,所述第二连杆(20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209)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0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10)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10)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206)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一滑块(210)下表面与所述冲压上模(212)上表面连接,所述冲压上模(212)与所述冲压下模(211)相配合,所述冲压下模(211)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导轨(205)上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01)还驱动有上料机构(300),所述上料机构(300)包括第一转轴(301)、第一导套(302)、第一滑杆(303)、弹簧(304)、第一弯折板(305)、第二导套(306)、第二滑杆(307)、第三导套(308)、第三滑杆(309)、第一限位板(310)、第二限位板(311)、第二弯折板(312)、拨块(313)、料仓(314)、长条通孔(315)、进料口(316)、出料口(317)、第三限位板(318);所述电机(201)的电机输出轴(202)与所述第一转轴(30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01)通过轴承安装在机体(101)上,所述第一转轴(301)与所述第一导套(3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套(302)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所述第一滑杆(303),所述弹簧(30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套(30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0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折板(3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板(305)与所述第一滑杆(3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板(305)与所述第二导套(306)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导套(306)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所述第二滑杆(307),所述第二滑杆(3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限位板(3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杆(30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导套(30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套(308)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所述第三滑杆(309),所述第三滑杆(30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板(3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310)与所述机体(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杆(30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板(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311)与所述侧板(1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套(306)与所述第二弯折板(3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折板(312)与所述拨块(313)固定连接,所述拨块(313)能够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健
申请(专利权)人:滕州道智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