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639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包括一主体单元、一框架、一托盘、一上壳体、一下壳体及一防尘单元。该主体单元收容固定于框架中,托盘设置于框架上,其可在框架上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以传送光盘,上壳体与下壳体相配合可收容主体单元、框架及托盘于其中,该防尘单元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防尘元件,分别贴附于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框架、托盘、上壳体、下壳体等装置上,以防止灰尘进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盘形记录媒体的记录/重放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个人电脑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网际网络和多媒体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资料及软件的储存容量需求不断提高,从而带动了高容量的光盘记录/重放技术的发展。光盘记录/重放装置采用激光作为记录或读取信息的工具,其器件必须具有很高的精密程度,故其对工作环境等方面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推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灰尘是影响光盘记录/重放装置性能和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重要元件如读写头和主轴马达都具有非常高的精密程度,工作环境的微小改变都可能会影响其工作性能。以读写头为例,当读写头蒙上一层灰时会产生遮蔽效应,激光的强度将会减弱,从而读取光盘的信号会变弱以至影响信息重放的品质。灰尘会停留在光盘表面,从而给读写头发出的激光的聚焦、寻轨增加难度。除此外,灰尘会增大运动物体间的摩擦力。现有技术中,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包括一机架和包围该机架的壳体。该壳体上开设多个安装孔和多个凹陷,用以组合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或将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安装至电脑机箱内。该凹陷与壳体上表面间通常开设开口,以便于壳体制造。正常使用中,灰尘会随着空气的流动,通过该多个安装孔和该凹陷的开口进入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内部,从而影响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正常工作,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提供一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其具有防尘设计,可有效防止灰尘进入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包括一主体单元、第一、第二壳体及至少一防尘元件,该主体单元包括一主轴马达、一读写头及一移动读写头位置的进给机构,该第一、第二壳体至少其中一个开设有若干安装孔,该等防尘元件贴附于该第一、第二壳体其中一个的内侧,且覆盖该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由于采用若干防尘元件覆盖于安装孔上,其可有效防止灰尘通过安装孔进入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从而提高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性能,且延长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分解立体视图。图2是本技术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框架的立体视图。图3是本技术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托盘的立体视图。图4是本技术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上壳体的立体视图。图5是本技术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下壳体的立体视图。图6是本技术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下壳体的另一方向的立体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可以是一光盘刻录机,也可以是一光盘驱动器,其包括一主体单元1、一框架2、一托盘3、一上壳体4、一下壳体5及一防尘单元(未标示)。主体单元1收容固定于框架2中,托盘3设置于框架2上,其可在框架2上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以传送光盘(图未示),上壳体4与下壳体5相配合可收容主体单元1、框架2及托盘3于其中,该防尘单元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防尘元件61、62、63、64、65,其都由可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如海绵体或无纺纤维,用以防止灰尘进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主体单元1包括一基板11、一主轴马达12、一进给机构13及一读写头14,主轴马达12和进给机构13分别固定于基板11上。进给机构13包括一步进电机131及二导引架132,读写头14悬挂于导引架132上,且与步进电机131相接触。当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工作时,主轴马达12高速旋转,步进电机131将读写头14移至与光盘上目标位置相对的位置,从而将信息记录至光盘或从光盘中读出信息。主体单元1进一步包括一连接臂15,其大致呈U形结构,连接臂15具相对二末端151、152。基板11前端(未标示)与部分连接臂15相接触,且通过螺钉将二者固定。请参阅图2,框架2包括相对的两侧壁21、22和垂直于两侧壁22、21的第三侧壁23。第三侧壁23与两侧壁21、22交界处分别向框架2内部延伸两突块241、242,基板11的后端(未标示)通过螺钉固定于两突块241、242上。两侧壁21、22位于框架2内侧的表面分别开设一卡槽221,主体单元1的连接臂15的两末端151、152(请参阅图1)分别卡入两侧壁22、21的卡槽221中,两末端151、152可在卡槽中转动,至此主要单元1已收容固持于框架2中。两侧壁22、21位于框架2外侧的表面分别开设两凹槽212,凹槽212呈狭长形结构。请参阅图3,托盘3具一本体31和一与本体31相连的挡板32,本体31具有第一、第二承载部311、312以承载不同尺寸的光盘。挡板32垂直于本体,且宽度略大于本体31的宽度,其与本体31相连处具有一突台33。第一防尘元件61紧靠突台33黏贴于突台33外侧的挡板32内壁上,可有效防止灰尘通过托盘3与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的面板7(请参阅图1)间的缝隙进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第一防尘元件61也可以黏贴于突台33的表面上。请参阅图4,上壳体4为一金属薄片弯折而成,其包括一具相对二侧边(未标示)的第一平板41和分别沿上述二侧边垂直同向延伸的第一侧壁42和第二侧壁43。第一、第二侧壁42、43分别开设两排安装孔431,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通过安装孔431固定于电脑机箱(图未示)上。多个第二防尘元件62黏贴于第一、第二侧壁42、43的内壁上,且分别覆盖对应的安装孔431。第二防尘元件62未发生形变时呈立方体结构,亦可为其他形状如圆饼状结构。第三防尘元件63黏贴于第一平板41内表面靠近面板7(请参阅图1)的一端,其为长条状且长度略小于第一平板41的宽度。当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组装后,其后端非封闭结构,第三防尘元件63可阻挡灰尘透过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後端的狭缝进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内部,同时亦可部分隔离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上壳体4与框架2组装后,位于上壳体4的第一、第二侧壁42、43上的安装孔431与框架2的二侧壁21、22的凹槽212相对设置,第二防尘元件62发生形变从而夹持于安装孔431与凹槽212之间,且部分收容于凹槽212内。第二防尘元件62可阻挡绝大部分试图通过安装孔431进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内部的灰尘,极少数透过第二防尘元件62进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内部的灰尘会由于惯性原理,直接朝凹槽212的方向冲撞最后停留在第二防尘元件62中或掉落在凹槽212的底部。请参阅图5和图6,下壳体5也由金属薄片弯折而成,其包括一具有相对二侧边(未标示)的第二平板51,沿第二平板51的上述相对二侧边垂直延伸二侧板52、53,下壳体5还包括一与二侧板52、53分别相接的盖板54。第二平板51外表面与盖板54相邻的一端沿上述相对二侧边分别开设一向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内部凹进的第一凹陷511。第一凹陷511包括底面5111及连接第二平板51与底面5111的侧面5112。侧面5112与竖直方向间有一夹角(未标示),且为一连续曲面。第二平板51表面与凹陷511的底面5111间无间隙,以防止灰尘进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第二凹陷512中部开设一定位孔(未标示)和一安装孔(未标示)以组装固定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100。第二平板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包括一主体单元、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主体单元包括一主轴马达、一读写头、一进给机构及一基板,该主轴马达及该进给机构分别固定于该基板上,该读写头悬挂于该进给机构,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配合以将该主体单元收容于其中,该第一、第二壳体至少其中一个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其特征在于: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防尘元件,该防尘元件贴附于该第一、第二壳体其中一个的内侧,且覆盖该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包括一主体单元、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主体单元包括一主轴马达、一读写头、一进给机构及一基板,该主轴马达及该进给机构分别固定于该基板上,该读写头悬挂于该进给机构,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配合以将该主体单元收容于其中,该第一、第二壳体至少其中一个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其特征在于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防尘元件,该防尘元件贴附于该第一、第二壳体其中一个的内侧,且覆盖该安装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框架,该框架具相对二壁,该二壁外侧分别开设一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与该安装孔相对,且该第一防尘元件部分收容于该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盘记录/重放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托盘,该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