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310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热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加热器,包括本体、第一电加热部以及第二电加热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以及通道,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通过通道连通;第一电加热部包括电热管,电热管包括发热管段和非发热管段,发热管段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电加热部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其中,当本体竖直放置时,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非发热管段位于通道的上方。由于第一电加热部的电热管包括发热管段和非发热管段,即在本体竖直放置时,电热管不会与液体相接触的部分为非发热管段,即不会出现发热管段未与液体相接触的问题,以此避免对电热管造成损坏,从而提高电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电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电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
,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设备通常通过电加热器对介质进行加热时,一般加热器为了使用安全,安装为侧向安装,安装方式单一。而且相关技术中的电加热器若加热介质未与加热管接触,容易减少加热管寿命,接线盒处容易受到电加热管发热的高温干扰,造成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器,以提高电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包括:
[0005]本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以及通道,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通过通道连通;
[0006]第一电加热部,第一电加热部包括电热管,电热管包括发热管段和非发热管段,发热管段位于第一容纳腔内;
[0007]第二电加热部,第二电加热部设置于第二容纳腔;
[0008]其中,当本体竖直放置时,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非发热管段位于通道的上方。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非发热管段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腔内。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加热部与第二电加热部为相同的结构,第一电加热部还包括:
[0011]接线盒,电热管的非发热管段连接于接线盒上,接线盒位于本体的外侧,接线盒上设置有电缆连接口。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热管为多个,第一电加热部还包括:
[0013]固定板,多个电热管间隔地设置在固定板上。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位于第一容纳腔内。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包括:
[0016]第一管体,第一管体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第一电加热部连接于第一管体;
[0017]第二管体,第二管体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二电加热部连接于第二管体;
[0018]垫板,第一管体连接于垫板上,第二管体连接于垫板上。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还包括:
[0020]第三管体,第三管体形成有通道,第三管体的两端分别贯通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
[0021]其中,第三管体连接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远离垫板的一侧。
[002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还包括:
[0023]防护部,防护部填充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间隙,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包覆在防护部内。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体上设置有进口通道和出口通道,进口通道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出口通道与第二容纳腔相连通;
[0025]其中,液体由进口通道进入本体,并由出口通道排出。
[002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器还包括:
[0027]第一测温部,第一测温部用于获取第一电加热部或第二电加热部的温度值;
[0028]第二测温部,第二测温部用于获取由出口通道排出的液体的温度值。
[0029]本技术的电加热器包括本体、第一电加热部以及第二电加热部,通过第一电加热部和第二电加热部实现对本体内液体的加热。由于第一电加热部的电热管包括发热管段和非发热管段,即在本体竖直放置时,电热管不会与液体相接触的部分为非发热管段,即不会出现发热管段未与液体相接触的问题,以此避免对电热管造成损坏,从而提高电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30]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003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加热器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加热器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图2中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加热器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加热器的第一电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是图5中B

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8]10、本体;11、第一容纳腔;111、进口通道;12、第二容纳腔;121、出口通道;13、通道;14、第一管体;141、第一法兰;142、金属缠绕垫;143、第一紧固组件;15、第二管体;16、第三管体;17、垫板;18、防护部;19、吊耳;20、第一电加热部;21、电热管;211、发热管段;212、非发热管段;22、接线盒;221、电缆连接口;222、第二紧固组件;23、固定板;24、第二法兰;30、第二电加热部;40、第一测温部;50、第二测温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40]在对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附图形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
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内。
[004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请参考图1至图6,电加热器包括:本体10,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1、第二容纳腔12以及通道13,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通过通道13连通;第一电加热部20,第一电加热部20包括电热管21,电热管21包括发热管段211和非发热管段212,发热管段211位于第一容纳腔11内;第二电加热部30,第二电加热部30设置于第二容纳腔12;其中,当本体10竖直放置时,第一容纳腔11和第二容纳腔1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非发热管段212位于通道13的上方。
[0042]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器包括本体10、第一电加热部20以及第二电加热部30,通过第一电加热部20和第二电加热部30实现对本体10内液体的加热。由于第一电加热部20的电热管21包括发热管段211和非发热管段212,即在本体10竖直放置时,电热管21不会与液体相接触的部分为非发热管段212,即不会出现发热管段211未与液体相接触的问题,以此避免对电热管21造成损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1)、第二容纳腔(12)以及通道(13),所述第一容纳腔(1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2)通过所述通道(13)连通;第一电加热部(20),所述第一电加热部(20)包括电热管(21),所述电热管(21)包括发热管段(211)和非发热管段(212),所述发热管段(21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内;第二电加热部(30),所述第二电加热部(3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2);其中,当所述本体(10)竖直放置时,所述第一容纳腔(1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所述非发热管段(212)位于所述通道(13)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发热管段(21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加热部(20)与所述第二电加热部(30)为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电加热部(20)还包括:接线盒(22),所述电热管(21)的非发热管段(212)连接于所述接线盒(22)上,所述接线盒(22)位于所述本体(10)的外侧,所述接线盒(22)上设置有电缆连接口(2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21)为多个,所述第一电加热部(20)还包括:固定板(23),多个所述电热管(21)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3)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包括:第一管体(14),所述第一管体(14)形成有所述第一容纳腔(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桂朝王月井峰林伟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凯旋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