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预混换热器、热交换结构及导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装置
,特别是涉及全预混换热器、热交换结构及导流管。
技术介绍
[0002]全预混换热器采用全预混燃烧方式,通过将空气与燃气在送至燃烧腔内进行燃烧之前进行充分的预先混合,并在燃烧腔内进行充分稳定的燃烧,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并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其中,全预混换热器的热交换结构用于将高温烟气与水完成热交换,从而得到热水。传统的热交换结构在进行热交换过程中,无法对燃烧腔的底壁进行均匀冷却,导致燃烧腔的底壁易出现局部高温,导致材料疲劳,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导流管,其能够对燃烧腔的底壁进行均匀冷却,避免出现局部高温而引起的材料疲劳,延长了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热交换结构,其能够对燃烧腔的底壁进行均匀冷却,避免出现局部高温而引起的材料疲劳,延长了使用寿命。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全预混换热器,其能够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环状并设有环状导流腔的管本体(110),所述管本体(110)的侧壁设有出水孔(111)及至少两个进水孔(112),所述出水孔(111)及所述进水孔(112)均与所述导流腔相连通,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进水孔(112)靠近所述出水孔(111),至少一个所述进水孔(112)远离所述出水孔(111)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本体(110)包括顶部(120)、底部(130)及位于所述顶部(120)与所述底部(130)之间的中间部(140),所述顶部(120)、所述底部(130)及所述中间部(140)中,至少有一个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水孔(112)。3.一种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0),所述壳体(200)设有空腔(210)、进水口(220)及出水口(230),所述进水口(220)及所述出水口(230)均与所述空腔(210)连通,且所述出水口(230)设置于所述进水口(220)的上方;分隔板(300),所述分隔板(300)设置于所述空腔(210)内并将所述空腔(210)分隔为燃烧腔(211)与换热腔(212),所述进水口(220)及所述出水口(230)均与所述换热腔(212)对应连通,且所述分隔板(300)设有连通所述燃烧腔(211)与所述换热腔(212)的第一通孔(310);换热管束(400),所述换热管束(400)设有换热间隙(420),所述换热管束(400)的进气端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310)并与所述燃烧腔(211)连通;及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流管(100),所述导流管(100)设置于所述换热腔(212)内,所述导流管(100)套设于所述换热管束(400)的外壁,所述导流管(100)靠近所述分隔板(300)设置,所述出水孔(111)与所述出水口(230)对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结构还包括挡板(510),所述挡板(510)套设于所述换热管束(400)的外侧壁,所述挡板(510)设置于所述管本体(110)的下方,且所述挡板(510)的侧壁与所述换热腔(212)的内壁密封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结构还包括排烟组件,所述排烟组件的进气端与所述换热管束(400)的出气端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张锦梁,余浩伦,龚文添,谢立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