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土保持监测径流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630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土保持监测径流模拟装置,涉及径流监测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远离地面一侧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杆,支杆远离地面一侧设有喷洒装置,支杆一侧设有计量装置,支杆一侧设有集水装置,集水装置包括集水槽,集水槽固定连接于装置本体一侧,集水槽靠近支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第一套环套设于支杆上且与起滑动连接,第一套环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环,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远离集水槽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阀,装置本体远离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另设有集水箱,集水箱一侧开设有凹槽,集水箱置于装置本体上且固定块置于凹槽内,装置本体远离地面一侧设有供水装置。装置本体远离地面一侧设有供水装置。装置本体远离地面一侧设有供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土保持监测径流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径流监测
,具体为一种水土保持监测径流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做好水土保持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径流是水分平衡中的重要分量,也是土壤水蚀的动力,所以对其的研究无论对于水土保持还是农业生产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等待天然降雨耗时费力,观测周期长,难以取得规律性的有效数据,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土壤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水文学研究仍在做着人工降水径流实验。通过使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就可克服上述缺点,缩短试验周期,加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的过程,已成为该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使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进行试验的主要特点在于:(1) 减少径流小区设备和装置设备投资;(2)节约试验经费,加快试验进程。
[0003]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模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对水资源进行回收回收循环利用,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土保持监测径流模拟装置,通过设置在装置本体一侧的支杆,通过支杆上设置喷洒装置模拟降水,通过计量装置进行观察,供水装置提供水源,使用过的水进入集水槽,通过集水槽一侧出水口的出水管进入集水箱内,集水箱通过底部的凹槽和装置本体上的固定块活动连接在装置本体上,从而可以对水进行回收利用。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水土保持监测径流模拟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远离地面一侧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地面一侧设有喷洒装置,所述支杆靠近地面一侧设有计量装置,所述支杆靠近地面一侧设有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本体远离地面一侧,所述集水槽靠近所述支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套设于所述支杆上且与起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环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套环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与所述支杆螺纹连接,所述远离所述支杆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集水槽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阀,所述装置本体远离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另设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集水箱置于所述装置本体上且所述固定块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装置本体远离地面一侧设有供水装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装置本体一侧的支杆,通过支杆上设置喷洒装置模拟降水,通过计量装置进行观察,供水装置提供水源,使用过的水进入集水槽,通过集水槽一侧出水口的出水管进入集水箱内,集水箱通过底部的凹槽和装置本体上的固定块活动连接在装置本体上,从而可以对水进行回收利用。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供水装置包供水箱,所述供水箱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本体远离地面一侧,所述供水箱一侧固定连接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远离所述增压泵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供水箱提供水源,通过增压水泵和供水管对高处喷洒装置的输水管进行输水,通过连接法兰连接提高密封性。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径流管,所述径流管一侧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与所述连接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径流管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套环,所述第三套环套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杆上,且所述第三套环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第三套环沿其轴线一侧筒轴转动连接有第四套环,所述第四套环套设于所述支杆上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径流管靠近地面一侧开设有若干出流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径流管与输水管连接,通过输水管与供水管连接提供水源,通过设置第四套环在支杆上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四套环带动第三套环在支杆上滑动,对喷洒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径流管内的水通过出流孔进行喷洒。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计量装置包括计量槽,所述计量槽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五套环,所述第五套环套设且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杆上,且所述第五套环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第五套环一侧沿其轴线同轴转动连接有第六套环,所述第六套环套设于所述支杆上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计量槽内设有土壤容纳盘,所述土壤容纳盘靠近地面一侧开设有若干过滤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设置在计量槽内的土壤收纳盘内的土壤,通过转动螺纹连接的第六套环,使第六套环带动第五套环在支杆上滑动,调节计量装置的高度,通过在计量槽底部设置的过滤孔,从而过滤多余的水,可以循环利用水。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若干控制件,若干所述控制件均与所述增压泵电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件和增压泵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控制件控制增压泵,从而方便使用。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增压泵、所述输水管与所述连接法兰、所述供水管与所述连接法兰、所述输水管与所述径流管连接处均设有防滑垫。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输水管与增压泵、输水管与连接法兰、供水管与连接法兰、输水管与径流管连接处的密封垫,从而可以增加密封性,防止漏水。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19]1.通过设置在装置本体一侧的支杆,通过支杆上设置喷洒装置模拟降水,通过计量装置进行观察,供水装置提供水源,使用过的水进入集水槽,通过集水槽一侧出水口的出水管进入集水箱内,集水箱通过底部的凹槽和装置本体上的固定块活动连接在装置本体上,从而可以对水进行回收利用;
[0020]2.通过设置供水箱提供水源,通过增压水泵和供水管对高处喷洒装置的输水管进行输水,通过连接法兰连接提高密封性;
[0021]3.通过设置径流管与输水管连接,通过输水管与供水管连接提供水源,通过设置第四套环在支杆上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四套环带动第三套环在支杆上滑动,对喷洒装置
的高度进行调节,径流管内的水通过出流孔进行喷洒。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装置本体;2、支杆;3、喷洒装置;31、径流管;32、输水管;33、第三套环;34、第四套环;35、出流孔;4、计量装置;41、计量槽;42、第五套环;43、第六套环;44、土壤容纳盘;45、过滤孔;5、集水装置;51、集水槽;52、第一套环; 53、第二套环;54、出水口;55、出水管;56、出水阀;57、固定块;58、集水箱;59、凹槽;6、供水装置;61、供水箱;62、增压泵;63、供水管;64、连接法兰;7、控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土保持监测径流模拟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远离地面一侧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支杆(2),所述支杆(2)远离地面一侧设有喷洒装置(3),所述支杆(2)靠近地面一侧设有计量装置(4),所述支杆(2)靠近地面一侧设有集水装置(5),所述集水装置(5)包括集水槽(51),所述集水槽(51)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本体(1)远离地面一侧,所述集水槽(51)靠近所述支杆(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环(52),所述第一套环(52)套设于所述支杆(2)上且与起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环(52)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套环(52)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环(53),所述第二套环(53)与所述支杆(2)螺纹连接,所述集水槽远离所述支杆(2)一侧开设有出水口(54),所述出水口(54)固定连接有出水管(55),所述出水管(55)远离所述集水槽(51)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阀(56),所述装置本体(1)远离地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7),另设有集水箱(58),所述集水箱(58)一侧开设有凹槽(59),所述集水箱(58)置于所述装置本体(1)上且所述固定块(57)置于所述凹槽(59)内,所述装置本体(1)远离地面一侧设有供水装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土保持监测径流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装置(6)包阔供水箱(61),所述供水箱(61)固定连接于所述装置本体(1)远离地面一侧,所述供水箱(61)一侧固定连接有增压泵(62),所述增压泵(62)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水管(63),所述供水管(63)远离所述增压泵(6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6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