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02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其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三电路、第四电路和第五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电容X和电容Y,所述电容X连接在电力线之间,所述电容Y连接在电力线与大地之间;所述第二电路包括一组用于等效描述长距离电力线的电感;所述第三电路包括第一解耦电容器、第一解耦变压器及电力载波通讯从模块,所述第四电路包括第二解耦电容器、第二解耦变压器及电力载波通讯主模块,所述第五电路包括电力线网络中的等效变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选择电力线与设备之间的低阻抗网络设计对应的解耦网络连接,从而保证电力线载波通讯在长距离强干扰的通讯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干扰的通讯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干扰的通讯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载波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采用电力线载波通讯的方式,因为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设计和运行成本低而成为了一种主要的通信方式。然而,现有的电力线载波通讯,因为电力线网络拓扑结构复杂,不同信号耦合方式对电力载波信号损失不同,而且当电力线上负荷很重时,线路阻抗可达1欧姆以下,就会造成载波信号在电力线上传输中的信号衰减,加上设备对信号的吸收,使得通讯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特别是在长距离的传输过程,干扰信号更强,使得通讯更加不稳定、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能有效的降低载波信号在电力线上传输的衰减,以及设备对信号的吸收,从而保证电力线载波通讯在长距离强干扰的通讯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4]对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其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三电路、第四电路和第五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电容X和电容Y,所述电容X连接在电力线之间,所述电容Y连接在电力线与大地之间;其中,所述电容X和电容Y为高频电容;
[0006]所述第二电路包括一组用于等效描述长距离电力线的电感,每个电感串联在各自对应的电力线上;
[0007]所述第三电路包括第一解耦电容器、第一解耦变压器及电力载波通讯从模块,所述第一解耦电容器与第一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解耦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两端与电力载波通讯从模块连接;
[0008]所述第四电路包括第二解耦电容器、第二解耦变压器及电力载波通讯主模块,所述第二解耦电容器与第二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解耦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两端与电力载波通讯主模块连接;
[0009]所述第五电路包括电力线网络中的等效变压器,所述等效变压器与各电力线连接;
[0010]通讯设备与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五电路依次串联;所述第三电路位于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之间,并跨接在电力线之间;所述第四电路位于第二电路和第五电路之间,并跨接在与第三电路同样的两条电力线之间、或电力线与大地之间。
[0011]采用此技术方案,利用电力线与设备之间的低阻抗网络设计对应的解耦网络连接,可以有效的降低载波信号在电力线上传输的衰减,以及设备对信号的吸收。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三电路中,所述第一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
两端与第一电容并联;第四电路中,所述第二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两端与第二电容并联。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三电路中,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与第一电感并联;第四电路中,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与第二电感并联。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串联,所述第二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串联。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第一电路中电容Y的电容值小于电容X的电容值,第三电路和第四电路跨接在任意一电力线与大地之间。即与任意电容Y保持并联关系。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电路的第一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五电容与另外的电力线连接;所述第四电路的第二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分别通过第六电容与另外的电力线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若第一电路中电容Y的电容值大于电容X的电容值,所述第三电路和第四电路跨接在任意两电力线之间,即与任意电容X保持并联关系。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X和电容Y位于通讯设备中。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选择电力线与设备之间的低阻抗网络设计对应的解耦网络连接,能有效的降低载波信号在电力线上传输的衰减,以及设备对信号的吸收,从而保证电力线载波通讯在长距离强干扰的通讯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第三电路和第四电路的示意图,其中,a)为第三电路,b)为第四电路。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第三电路和第四电路的示意图,其中,a)为第三电路,b)为第四电路。
[002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第三电路和第四电路的示意图,其中,a)为第三电路,b)为第四电路。
[002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8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的示意图。
[002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9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包括:
[0031]1‑
第一电路,2

第二电路,3

第三电路,4

第四电路,5

第五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对本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所示,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其包括第一电路1、第二电路2、
第三电路3、第四电路4和第五电路5,所述第一电路1包括电容X和电容Y,所述电容X连接在电力线之间,所述电容Y连接在电力线与大地之间;所述电容X和电容Y为高频电容;
[0035]所述第二电路2包括一组用于等效描述长距离电力线的电感,每个电感串联在各自对应的电力线上;
[0036]所述第三电路3包括第一解耦电容器、第一解耦变压器及电力载波通讯从模块,所述第一解耦电容器与第一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解耦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两端与电力载波通讯从模块连接;
[0037]所述第四电路4包括第二解耦电容器、第二解耦变压器及电力载波通讯主模块,所述第二解耦电容器与第二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解耦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两端与电力载波通讯主模块连接;
[0038]所述第五电路5包括电力线网络中的等效变压器,所述等效变压器与各电力线连接;
[0039]通讯设备与第一电路1、第二电路2、第五电路5依次串联;所述第三电路3位于第一电路1和第二电路2之间,并跨接在电力线之间;所述第四电路4位于第二电路2和第五电路5之间,并跨接在与第三电路3同样的两条电力线之间。
[0040]进一步的,第三电路3和第四电路4选择跨接的电力线需要满足载波频率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三电路、第四电路和第五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包括电容X和电容Y,所述电容X连接在电力线之间,所述电容Y连接在电力线与大地之间;其中,电容X和电容Y为高频电容;所述第二电路包括一组用于等效描述长距离电力线的电感,每个电感串联在各自对应的电力线上;所述第三电路包括第一解耦电容器、第一解耦变压器及电力载波通讯从模块,所述第一解耦电容器与第一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解耦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两端与电力载波通讯从模块连接;所述第四电路包括第二解耦电容器、第二解耦变压器及电力载波通讯主模块,所述第二解耦电容器与第二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解耦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两端与电力载波通讯主模块连接;所述第五电路包括电力线网络中的等效变压器,所述等效变压器与各电力线连接;通讯设备与第一电路、第二电路、第五电路依次串联;所述第三电路位于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之间,并跨接在电力线之间;所述第四电路位于第二电路和第五电路之间,并跨接在与第三电路同样的两条电力线之间、或电力线与大地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载波解耦网络的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三电路中,所述第一解耦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的两端与第一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莘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