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硬盘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5926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硬盘防振装置,包括硬盘夹具(1)、底板(3)和固定在底板(3)上的阻尼支撑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板(4),所述配重板(4)与所述硬盘夹具(1)相连并由所述阻尼支撑件(2)支撑。由于在硬盘防振装置上增设一配重板,适当地增重后能达到更好的防振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置防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的硬盘防振装置。技术背景随着现代工业对如精密机械等装置的稳定性控制要求的提高,各种防 振装置应运而生。目前已有的方案包括采用大阻尼、粘弹性等材料进行防 振处理的装置,例如由弹簧、海绵或橡胶块等弹性元件或材料实现减振。 这种方式由于原理简单、无能耗、可靠性好得到了广泛应用。硬盘制造过 程中,生产的硬盘经常需要进行各种检测,为减小检测过程中如外界风扇 转动等带来的机械振动的干扰与不良影响,通常会采用防振的硬盘固定装 置。但是,由于材料和形状等因素的制约,该方案的硬盘防振装置本身重 量有限,造成防振阻尼元件吸收振动能量小,防振的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对硬盘提供更好地防振保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硬盘防振装置,包括硬盘夹具、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的阻尼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板,所述配重板与所述硬盘夹具相连并由所述阻尼支撑件支撑。所述硬盘夹具安置在所述配重板上部,所述阻尼支撑件支撑在所述配重板底部。所述配重板开有通孔,所述阻尼支撑件上具有对应穿过所述通孔的突起。所述通孔与所述突起以螺纹连接。所述阻尼支撑件包括若干个分离的支撑单元,各支撑单元独立地作用 于所述配重板。本技术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防振装置上安装与硬盘夹具相配合的配重板,适当地增加重量,这样能更好i&吸收振动能量,提高防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硬盘防振装置完整分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硬盘防振装置部分安装分解视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硬盘防振装置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见图1 图3,本技术的防振装置包括配重板4、阻尼支撑件 2以及底板3,其中阻尼支撑件2本体设置在配重板4之下,底板3之上。 硬盘夹具1安置在配重板4上部,并通过该配重板4承重于阻尼支撑件2 上。配重板4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置于配重板4上的硬盘夹具1可由穿过 通孔的螺钉固定。底板3上对应开设与配重板4相配合的通孔。阻尼支撑 件2由一组分离的橡胶块单元组成,各橡胶块为圆柱形,圆柱形本体的顶 部和底部分别与底板3、配重板4的对应面相贴合,圆柱形本体两端带有 柱形突起,该柱形突起分别与底板3、配重板4上对应开设的通孔以螺纹 连接。底板3可使得阻尼支撑件2的各橡胶块圆柱形本体均匀承重,并对 阻尼支撑件2起限位和稳固作用。本技术通过增设配重板,用配重板配合阻尼支撑件起进行减振, 这样能使阻尼支撑件最大地吸收振动能量,从而达到对硬盘最佳的防振保 护效果。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 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 型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由所提交的 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硬盘防振装置,包括硬盘夹具(1)、底板(3)和固定在底板(3)上的阻尼支撑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板(4),所述配重板(4)与所述硬盘夹具(1)相连并由所述阻尼支撑件(2)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硬盘防振装置,包括硬盘夹具(1)、底板(3)和固定在底板(3)上的阻尼支撑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板(4),所述配重板(4)与所述硬盘夹具(1)相连并由所述阻尼支撑件(2)支撑。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夹具(l) 安置在所述配重板(4)上部,所述阻尼支撑件(2)支撑在所述配重板(4) 底部。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雷蒙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