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543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外部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地面的外部设置有转弯机构,所述地面的外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转动杆一、承重台,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的外壁与电机箱的内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外壁与电机箱的内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贯穿电机箱的内壁延伸至电机箱的外部,通过设置转弯机构,转动杆三带动固定块移动,固定块带动转动杆一移动,从而带动辊轮一移动,达到了对辊轮一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输送带的转弯角度能够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够应用于多种作业场景的目的。本装置能够应用于多种作业场景的目的。本装置能够应用于多种作业场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带式输送机
,具体为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带式输送机又称胶带输送机,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子、电器、机械、烟草、注塑、邮电、印刷、食品等各行各业,物件的组装、检测、调试、包装及运输等,皮带输送机具有输送能力强,输送距离远,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能方便地实行程序化控制和自动化操作,运用输送带的连续或间歇运动来输送100KG以下的物品或粉状、颗状物品,其运行高速、平稳,噪音低,并可以上下坡传送;现在市面上通用的固定带式输送机转弯半径R≥300m,转弯角度小于23
°
,很多场地受限制的地方无法应用,需要另外增设一条带式输送机,且在两条带式输送机拐角处还需设转运站,非常的麻烦;因此需要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转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达到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外部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地面的外部设置有转弯机构,所述地面的外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转动杆一、承重台、转动杆二、固定杆一。
[0005]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的外壁与电机箱的内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外壁与电机箱的内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贯穿电机箱的内壁延伸至电机箱的外部,所述转动杆一远离电机的一侧外壁与定位板一的内壁连接,使得电机能够带动转动杆一转动,转动杆一能够获得支撑力。
[0006]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贯穿定位板一的外壁延伸至定位板一的外部,所述定位板一的外壁与地面连接,所述电机箱的外壁与承重台的外壁连接,所述承重台的内壁与转动杆二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二的一端贯穿承重台的外壁延伸至承重台的外部,所述转动杆二的外壁与固定杆一的外壁连接,所述固定杆一的外壁与地面连接,使得转动杆二能够获得支撑力。
[0007]优选的,所述地面的外部设置有转弯机构,所述转弯机构包括辊轮一、输送带、固定块、转动杆三、固定杆二、定位板、摇把、转动杆四、定位杆,所述辊轮一的内壁与转动杆一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一端贯穿辊轮一的外壁延伸至辊轮一的外部,所述辊轮一与辊轮二通过输送带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的外壁与固定块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内壁与转动杆三的外壁连接,使得固定块能够获得支撑力。
[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三的一端贯穿固定块的外壁延伸至固定块的外部,所述转动杆三的外壁与固定杆二的外壁连接,所述固定杆二的外壁与定位板的外壁连接,所述定位板的内壁与转动杆四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杆四的一端贯穿定位板的外壁延伸至定位板的
外部,所述转动杆四的外壁与地面连接,使得转动杆四能够带动定位板移动。
[0009]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内壁与定位杆的外壁连接,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贯穿定位板的外壁延伸至定位板的外部,所述定位杆的外壁与地面连接,所述转动杆四的外壁与摇把的外壁连接,使得摇把能够带动转动杆四转动。
[0010]优选的,所述地面的外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弹簧、固定杆三、主动轮、皮带、从动轮、转动杆五,所述弹簧的外壁与固定杆二的外壁连接,所述弹簧的外壁与固定杆三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杆二的外壁与固定杆三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杆三的外壁与地面连接,所述主动轮的内壁与转动杆四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杆四的一端贯穿主动轮的外壁延伸至主动轮的外部,使得转动杆四能够带动主动轮转动。
[0011]优选的,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从动轮的内壁与转动杆五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五的一端贯穿从动轮的外壁延伸至从动轮的外部,所述转动杆五的外壁与地面连接,使得从动轮能够带动转动杆五转动。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动力机构,固定杆一给转动杆二提供支撑力,达到了通过电机带动转动杆一转动,从而带动辊轮一转动,从而给带式输送机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同时使得电机能够调节角度的目的。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弯机构,固定杆二带动转动杆三移动,转动杆三带动固定块移动,固定块带动转动杆一移动,从而带动辊轮一移动,达到了对辊轮一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输送带的转弯角度能够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够应用于多种作业场景的目的。
[0015](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固定杆三给弹簧提供支撑力,达到了带动辊轮一、辊轮二同步转动,不需要对两个辊轮分别进行调节,方便操作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辊轮一的结构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承重台的结构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动杆一的结构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弹簧的结构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主动轮的结构图。
[0022]图中:1地面、2动力机构、3转弯机构、4调节机构、201电机、202转动杆一、203承重台、204转动杆二、205固定杆一、301辊轮一、302输送带、303固定块、304转动杆三、305固定杆二、306定位板、307摇把、308转动杆四、309定位杆、401弹簧、402固定杆三、403主动轮、404皮带、405从动轮、406转动杆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包括地面1,地面1的外部设置有动力机构2,地面1的外部设置有转弯机构3,地面1的外部设置有调节机构4,动力机构2包括电机201、转动杆一202、承重台203、转动杆二204、固定杆一205,转动杆一20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电机201的外壁与电机
箱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杆一202的外壁与电机箱的内壁通过轴承一连接,转动杆一202的一端贯穿电机箱的内壁延伸至电机箱的外部,转动杆一202远离电机201的一侧外壁与定位板一的内壁通过轴承二活动连接,转动杆一202的一端贯穿定位板一的外壁延伸至定位板一的外部,定位板一的外壁与地面1固定连接,电机箱的外壁与承重台203的外壁固定连接,承重台203的内壁与转动杆二204的外壁固定连接,转动杆二204的一端贯穿承重台203的外壁延伸至承重台203的外部,转动杆二204的外壁与固定杆一205的外壁通过轴承三活动连接,固定杆一205的外壁与地面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动力机构2,通过电机201带动转动杆一202转动,转动杆一202带动辊轮一301转动,辊轮一301与辊轮二通过输送带302传动连接,从而给带式输送机提高动力,通过承重台203给电机201提供支撑力,转动杆二204给承重台203提供支撑力,固定杆一205给转动杆二204提供支撑力,达到了通过电机201带动转动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包括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的外部设置有动力机构(2),所述地面(1)的外部设置有转弯机构(3),所述地面(1)的外部设置有调节机构(4),所述动力机构(2)包括电机(201)、转动杆一(202)、承重台(203)、转动杆二(204)、固定杆一(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一(202)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2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201)的外壁与电机箱的内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一(202)的外壁与电机箱的内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一(202)的一端贯穿电机箱的内壁延伸至电机箱的外部,所述转动杆一(202)远离电机(201)的一侧外壁与定位板一的内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一(202)的一端贯穿定位板一的外壁延伸至定位板一的外部,所述定位板一的外壁与地面(1)连接,所述电机箱的外壁与承重台(203)的外壁连接,所述承重台(203)的内壁与转动杆二(204)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二(204)的一端贯穿承重台(203)的外壁延伸至承重台(203)的外部,所述转动杆二(204)的外壁与固定杆一(205)的外壁连接,所述固定杆一(205)的外壁与地面(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的外部设置有转弯机构(3),所述转弯机构(3)包括辊轮一(301)、输送带(302)、固定块(303)、转动杆三(304)、固定杆二(305)、定位板(306)、摇把(307)、转动杆四(308)、定位杆(309),所述辊轮一(301)的内壁与转动杆一(202)的外壁连接,所述转动杆一(202)的一端贯穿辊轮一(301)的外壁延伸至辊轮一(301)的外部,所述辊轮一(301)与辊轮二通过输送带(302)连接,所述转动杆一(202)的外壁与固定块(303)的内壁连接,所述固定块(303)的内壁与转动杆三(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凯辛光明李志国胡华嵩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矿业集团海纳科技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