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24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包括搅拌锅体、搅拌机构和自动加热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动力件、搅拌轴和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所述自动加热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加热组件、温控组件和加热电源;测温排液管将温度检测件的检测部外移,避免了搅拌叶片工作时碰触温度检测件,并温度检测件检测浆液的实时温度,控制器根据实时温度来自动控制加热与否,并且为了能够充分搅拌浆液,将搅拌叶片设置成上下两个,并且每个上面都设置通孔,用于减小搅拌动力件的阻力,降低了搅拌电机的负荷,使搅拌锅体内的浆液搅拌更均匀,而且将下搅拌叶片设置的靠近搅拌锅体底部,充分搅拌底部浆液,防止底部糊锅。防止底部糊锅。防止底部糊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


[0001]本技术属于物料加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酵母核苷酸、破壁提取RNA及酵母抽提物等相关实验需要进行中试研发,但是现有的实验室设备中,小实设备基本能满足需求,缺50

100L能保温同时又带搅拌功能的中试设备,市场上类似功能的设备,但是加热昂贵而且采用的是机械式调温,测温探头安装在底部,测的是炉壁的温度,不能满足中试对温度要求精准的要求,并且搅拌不够充分且搅拌效率较低,加热的时候一般是从底部进行加热不能够对搅拌器内部进行均匀的加热,搅拌的时候通常只在一个方位搅拌,搅拌器的底部容易结块使得物料粘附在底部,造成的糊锅,从而造成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描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包括搅拌锅体,还包括搅拌机构和自动加热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动力件、搅拌轴和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搅拌轴插入搅拌锅体内,搅拌叶片安装在搅拌轴上且搅拌叶片的迎液面设有通孔,通孔能够减小搅拌叶片转动时的阻力,降低搅拌动力件的负荷,又可以使搅拌锅体内的浆液搅拌更均匀;所述自动加热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加热组件、温控组件和加热电源,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温度检测件、控制器和受控开关,温度检测件插入搅拌锅体内,温度检测件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受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加热电源经受控开关给加热组件供电,加热组件插入搅拌锅体内。温度检测件检测搅拌锅体内的浆液温度并将检测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行处理后控制受控开关通电与否,当实时检测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受控开关在控制器的作用下使加热组件和加热电源接通,加热组件对搅拌锅体内浆液进行加热,当实时检测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受控开关切断加热组件和加热电源。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叶片为两个,包括上搅拌叶片和下搅拌叶片,上搅拌叶片的迎液面和下搅拌叶片的迎液面均设有通孔,上下分布的搅拌叶片能够更充分的对浆液进行搅拌,而且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加长,长度可以设置为20cm,并且通孔设置成八组圆孔,确保搅拌充分。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搅拌叶片距离搅拌锅体底面2

5cm,优选为3cm,下搅拌叶片设置靠下,保证对底部浆液的搅动,降低糊锅的风险。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搅拌锅体的保温盖上设有搅拌安装孔,搅拌安装孔内安装保温防护件,搅拌轴穿过保温防护件伸入搅拌锅体内,既解决了料液保温的问题,又能使搅拌正常工作,确保锅内料液温度均匀;所述保温防护件,包括保温管,保温管插入搅拌安装孔内且保温管与搅拌安装孔之间设置粘结层,所述粘结层采用乳化胶涂抹而
成,所述保温管采用PP管,在搅拌安装孔内插入PP管,同时涂上乳化胶,这样能保证保温盖打孔处保温良好,搅拌锅体内的蒸汽也不会反窜到保温夹层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锅体下部设有测温排液管,测温排液管与搅拌锅体相通;所述测温排液管包括测温管道和排液管道,温度检测件的检测头位于测温管道内,排液管道的出口处设有排液阀门,测温排液管的设置既能检测到料液的温度,确保温度检测精准,又能在实验结束时让料液顺利放出。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棒,加热棒插入搅拌锅体内,且加热棒经受控开关与加热电源连接;所述受控开关采用继电器,控制器控制继电器通断与否,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加热电源和加热组件。并且加热组件设置至少两组,加热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可保留一个加热组件作为保温使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搅拌锅体底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腿和支撑杆,支腿之间焊接支撑杆,为了稳定,所述支腿设置成三条,确保能顺利放料至25KG桶内,又能解决原有电缆过短的问题,并且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活动的pp塞子,这样就能将搅拌器固定的很好,并且顶部不会晃动的厉害。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锅体设有保温层,可以使热量尽可能少的流失。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测温排液管将温度检测件的检测部外移,避免了搅拌叶片工作时碰触温度检测件,并温度检测件检测浆液的实时温度,控制器根据实时温度来自动控制加热与否,并且为了能够充分搅拌浆液,将搅拌叶片设置成上下两个,并且每个上面都设置通孔,用于减小搅拌动力件的阻力,降低了搅拌电机的负荷,使搅拌锅体内的浆液搅拌更均匀,而且将下搅拌叶片设置的靠近搅拌锅体底部,充分搅拌底部浆液,防止底部糊锅。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1所示,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包括搅拌锅体1、搅拌机构和自动加热机构;所述搅拌锅体容量为50L并设置在支架10上,所述搅拌锅体1的锅体为圆柱体结构,锅体底面为水平的底面,所述搅拌锅体1设有保温层,搅拌锅体1上设有保温盖,所述支架10包括支腿和支撑杆,支腿之间焊接支撑杆,为了稳定,所述支腿设置成三条,确保能顺利放料至25KG桶内,又方便后期走电缆,并且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活动的pp塞子,这样就能将搅拌机构固定好,并且顶部不会晃动的厉害。
[0019]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动力件、搅拌轴7和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动力件为
搅拌电机2,在搅拌锅体1的锅盖上设置搅拌安装孔,搅拌轴7穿过搅拌安装孔和搅拌电机2的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安装孔内安装保温防护件,搅拌轴7穿过保温防护件伸入搅拌锅体1内,既解决了料液保温的问题,又能使搅拌正常工作,确保锅内料液温度均匀,所述保温防护件,包括保温管,保温管插入搅拌安装孔内且保温管与搅拌安装孔之间设置粘结层,所述粘结层采用乳化胶涂抹而成,所述保温管采用PP管,在搅拌安装孔内插入PP管,同时涂上乳化胶,这样能保证保温盖打孔处保温良好,搅拌锅体内的蒸汽也不会反窜到保温夹层内。
[0020]所述搅拌叶片可以包括上搅拌叶片8和下搅拌叶片9,设置上搅拌叶片8和下搅拌叶片9使浆液搅拌更均匀;在上搅拌叶片8的迎液面和下搅拌叶片9的迎液面均设置通孔,通孔可以为8个,设置了通孔,降低了搅拌叶片转动时遇到的阻力,减小对搅拌电机2的负荷,又可以使搅拌锅体1内的浆液搅拌更均匀;下搅拌叶片9可以设置在搅拌锅体1底部,距离搅拌锅体1底面2

5cm,优选为3cm,增加对底部浆液的搅动,减小糊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包括搅拌锅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机构和自动加热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动力件、搅拌轴(7)和至少一个搅拌叶片,搅拌轴(7)插入搅拌锅体(1)内,搅拌叶片安装在搅拌轴(7)上且搅拌叶片的迎液面设有通孔;所述自动加热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加热组件、温控组件和加热电源,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温度检测件、控制器和受控开关,温度检测件插入搅拌锅体(1)内,温度检测件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受控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加热电源经受控开关给加热组件供电,加热组件插入搅拌锅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为两个,包括上搅拌叶片(8)和下搅拌叶片(9),上搅拌叶片(8)的迎液面和下搅拌叶片(9)的迎液面均设有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搅拌叶片距离搅拌锅体(1)底面2

5c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自控加热保温搅拌锅,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权陈文军芦强付天松仝新泽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同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