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式光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23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托盘式光碟机,其包括一基座、一托盘、一读取头架及至少一扣持装置,该扣持装置包括:第一臂部,枢接在托盘的凹陷部外的开口,具有朝开口延伸的延伸部,在托盘位于读取光碟位置时,该第一臂部受推压而移动至释放光碟的位置;第二臂部,以可伸至凹陷部内的位置与位于凹陷部外的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臂部;弹性构件,设置于第一臂部与托盘之间,在托盘不在读取光碟的位置时,藉由其弹力使第二臂部扣持光碟。(*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托盘式光碟机,尤指一种操作简便且可垂直设置或水平设置的托盘式光碟机。光碟机(CD-ROM player)依据光碟(disc)被收入的方式可分为三种型式抽屉式(drawer type)光碟机、匣式(caddy type)光碟机以及托盘式(tray type)光碟机。其中,由于抽屉式光碟机将光碟直接固定于承载机构(loader)的转盘(turntable)上,然后光碟随着所述承载机构一起置入,故不论是水平设置抽屉式光碟机,还是垂直设置抽屉式光碟机,光碟的置入均不会造成问题。匣式光碟机先把光碟固定于匣体中,然后将匣体置入匣式光碟机中,故也无水平设置匣式光碟机或垂直设置匣式光碟机的困扰。托盘式光碟机(如附图说明图1至3所示)先使托盘推出至光碟机外,然后将光碟放置于托盘上用以放置光碟的凹陷部,接着将托盘连同光碟推入至光碟机内,以便藉由转盘来驱动光碟转动,进而藉由读取头来读取储存于光碟的信息。故当托盘式光碟机被水平设置时,光碟可放置于托盘的凹陷部而随其进出托盘式光碟机,但是当托盘式光碟机被垂直设置时,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光碟无法正确地放置于托盘的凹陷部,故需要增设扣持装置(或扣持构件)来扣持放置于托盘的凹陷部的光碟。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托盘式光碟机的第一实施例的概略立体图及图2所示现有托盘式光碟机的第二实施例的概略立体图;在图1中,扣持构件12以可转动的方式(如箭头所示)设置于托盘10上用以放置光碟的凹陷部102的周边,以便扣持放置于凹陷部102的光碟;在图2中,扣持构件22以可移动的方式(如箭头所示)设置于托盘10上用以放置光碟的凹陷部202周边,以便扣持放置于凹陷部202的光碟。然而,上述现有托盘式光碟机一旦被垂直设置后,于更换光碟时必需先转开该扣持构件12或移开该扣持构件22,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且为了避免光碟旋转时与该扣持构件12、22摩擦,故该扣持构件12、22所在位置的高度必需高于光碟旋转时的高度,从而使该托盘10、20的厚度变厚,进而造成外观和面板设计的困扰,且造成体积增大的问题。又请参照图3A、3B所示现有托盘式光碟机的第三实施例的概略立体图,其中,扣持装置32包括转动块322、弹簧构件324及扣持条326;该转动块322的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于邻接托盘30上用以放置光碟的凹陷部302周边的开口304处;该弹簧构件324设置在该转动块322与该开口304之间,用以将该转动块322压靠于该开口304;该扣持条326以可拆卸的方式将其一端设置在该转动块322上,而另一端枢接于该凹陷部302周边的托盘30上。如图3A所示,当该托盘30伸出光碟机外用以放置光碟时,藉由该弹簧构件324的弹力而使该扣持条326压靠于托盘30,以扣持光碟;如图3B所示,当该托盘30被推入光碟机内时,藉由推压块(未图示)并经由该开口304顶起该转动块322,进而使该扣持条326离开托盘30,以使光碟转动时不被刮伤。然而,当上述现有托盘式光碟机被水平设置时,必须将该扣持条326拆下,以便放置光碟,故造成物料储存的困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盘式光碟机,适用于驱动一光碟转动来读取储存于光碟的信息,其结构紧凑、操作简便,且可垂直设置或水平设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托盘式光碟机,其驱动一光碟转动而读取储存于所述光碟的信息,所述托盘式光碟机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对滑轨及至少一推压构件;一托盘,具有一放置所述光碟的凹陷部,且所述托盘以可于一用以读取所述光碟信息的读取光碟位置与一用以置入所述光碟的置入光碟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滑轨上,所述凹陷部设有一第一开口,所述凹陷部外的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一读取头架,具有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来驱动所述光碟转动的转盘及读取所述光碟信息的读取头,所述读取头架以可于一用以驱动所述光碟转动的驱动位置与一用以释放所述光碟的释放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座;以及至少一扣持装置,以可于一扣持所述光碟的扣持位置与一释放所述光碟的非扣持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扣持装置包括一第一臂部,枢接于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一臂部具有朝所述第二开口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托盘位于所述读取光碟位置,所述推压构件推压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臂部位于所述非扣持位置;一第二臂部,以可于延伸至所述凹陷部内的延伸位置与位于所述凹陷部外的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以及一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托盘之间,所述托盘离开所述读取光碟位置,所述第一臂部位于所述扣持位置,位于所述延伸位置的所述第二臂部扣持所述光碟。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在读取光碟信息时,避免扣持装置与光碟意外接触而损坏碟片的情况,且使同一托盘能同时适用于垂直或水平设置。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现有托盘式光碟机的第一实施例的概略立体图;图2为现有托盘式光碟机的第二实施例的概略立体图;图3A、3B为现有托盘式光碟机的第三实施例的概略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托盘式光碟机被垂直设置且托盘位于置入光碟位置的概略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托盘式光碟机被垂直设置且托盘位于读取光碟位置的概略立体图;图6为图5的部分侧视示意图;图7A、7B为本技术托盘式光碟机被水平设置的概略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托盘式光碟机的扣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托盘式光碟机的另一实施例的概略立体图;图10A至10H为本技术托盘式光碟机的各组件的位置示意图。请参照图4至10所示,本技术托盘式光碟机适用于驱动一光碟4转动来读取储存于该光碟4的信息,其包括一基座40、一托盘42、一读取头架44以及至少一扣持装置46。该基座40大体成长方形,且相对于其纵长方向的相对两侧具有一对滑轨402,同时在该基座40的既定位置上设置有至少一推压构件404;该推压构件404为具有倾斜面404a的推压块404。该托盘42大体成长方形而对应于该基座40,并以可于读取光碟位置(如图5及图10A所示)与置入光碟位置(图4及图10B所示)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40的滑轨402上。该读取光碟位置是当读取头读取光碟信息时的托盘位置;而该置入光碟位置是允许使用者置入光碟时的托盘位置。该托盘42具有一凹陷部422,用以放置该光碟4;该凹陷部422设有一第一开口424,而在该凹陷部422外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426,该第二开口426的数目及位置对应于该扣持装置46,以配合该扣持装置46的设置所需。此外,该凹陷部422的周边具有斜边428,以便置入该光碟4。而该推压构件404的数量及位置也对应于该扣持装置46,使该托盘42位于读取光碟位置时,该推压构件404可顶起相对应的扣持装置46(如图6所示)。该读取头架44包括转盘442,可经由该托盘42的第一开口424来驱动该光碟4转动;读取头444,可沿该光碟4的径向移动以读取光碟4的信息。该读取头架44以可于驱动位置(如图5及图10C所示)与释放位置(如图4及图10D所示)之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该基座40上。该驱动位置将该读取头444自基座40升起,用以驱动该光碟4转动;而该释放位置将该读取头444降下并收纳于基座40内,用以释放该光碟。该扣持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托盘式光碟机,其驱动一光碟转动而读取储存于所述光碟的信息,所述托盘式光碟机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对滑轨及至少一推压构件;一托盘,具有一放置所述光碟的凹陷部,且所述托盘以可于一用以读取所述光碟信息的读取光碟位置与一用以置入所述光碟的置入光碟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滑轨上,所述凹陷部设有一第一开口,所述凹陷部外的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一读取头架,具有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来驱动所述光碟转动的转盘及读取所述光碟信息的读取头,所述读取头架以可于一用以驱动所述光碟转动的驱动位置与一用以释放所述光碟的释放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座;以及至少一扣持装置,以可于一扣持所述光碟的扣持位置与一释放所述光碟的非扣持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装置包括:一第一臂部,枢接于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一臂部具有朝所述第二开口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托盘位于所述读取光碟位置,所述推压构件推压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臂部位于所述非扣持位置;一第二臂部,以可于延伸至所述凹陷部内的延伸位置与位于所述凹陷部外的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以及一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臂部与所述托盘之间,所述托盘离开所述读取光碟位置,所述第一臂部位于所述扣持位置,位于所述延伸位置的所述第二臂部扣持所述光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托盘式光碟机,其驱动一光碟转动而读取储存于所述光碟的信息,所述托盘式光碟机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对滑轨及至少一推压构件;一托盘,具有一放置所述光碟的凹陷部,且所述托盘以可于一用以读取所述光碟信息的读取光碟位置与一用以置入所述光碟的置入光碟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滑轨上,所述凹陷部设有一第一开口,所述凹陷部外的所述托盘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一读取头架,具有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来驱动所述光碟转动的转盘及读取所述光碟信息的读取头,所述读取头架以可于一用以驱动所述光碟转动的驱动位置与一用以释放所述光碟的释放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座;以及至少一扣持装置,以可于一扣持所述光碟的扣持位置与一释放所述光碟的非扣持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装置包括一第一臂部,枢接于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一臂部具有朝所述第二开口延伸的延伸部,所述托盘位于所述读取光碟位置,所述推压构件推压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臂部位于所述非扣持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馨慧柯俊益吕季仲廖崇棋
申请(专利权)人:明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