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组件及扫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99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雷达组件及扫地机器人,包括:具有第一轴线的雷达座;雷达盖,活动连接于所述雷达座,所述雷达盖与所述雷达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雷达的容纳空间;以及可弹性变形的第一抑制部件,与所述雷达盖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相耦合;其中,所述雷达盖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雷达座固定的第一释放位置,所述第一抑制部件用于在所述雷达盖向所述第一释放位置移动过程中提供第一弹性回复力;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雷达座的第一轴线相平行。利用第一抑制部即可实现限位和提供回复力的效果,而现有技术则需要设置定位柱结构和弹簧,如此,省略了定位柱和弹簧,零件减少,雷达组件结构简单,便于雷达组件的装配。便于雷达组件的装配。便于雷达组件的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雷达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雷达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一些能够解放人工的智能电器应运而生。其中,扫地机器人作为智能电器的一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003]扫地机器人一般包括机壳及装配于机壳上的雷达组件,雷达组件用于扫地机器人的避障。但是,传统的扫地机器人,雷达组件结构和装配工序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扫地机器人雷达组件结构和装配工序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及装配工序简单的雷达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0005]一种雷达组件,包括:
[0006]具有第一轴线的雷达座;
[0007]雷达盖,活动连接于所述雷达座,所述雷达盖与所述雷达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雷达的容纳空间;以及
[0008]可弹性变形的第一抑制部件,与所述雷达盖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相耦合;
[0009]其中,所述雷达盖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雷达座固定的第一释放位置,所述第一抑制部件用于在所述雷达盖向所述第一释放位置移动过程中提供第一弹性回复力;
[001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雷达座的第一轴线相平行。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雷达盖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雷达座运动的临界位置;
[0012]所述雷达盖在所述第一释放位置与所述临界位置切换的过程中,所述雷达座或所述雷达盖能够在所述雷达盖相对于所述雷达座运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抑制部件。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抑制部件围绕所述雷达座的第一轴线布置。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抑制部件与所述雷达座或所述雷达盖一体成型。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抑制部件被构造为能够响应于所述雷达盖由所述第一释放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平移发生弹性形变。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抑制部件包括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的第一悬空端;
[0017]所述第一抑制部件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雷达座和所述雷达盖中一者连接,所述第一抑制部件的第一悬空端用于与所述雷达座和所述雷达盖中另一者相抵。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雷达座上设有第一支撑部,所述雷达盖上设有第二支
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配合;
[0019]其中,所述雷达盖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撑部滑动。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中一者为凸点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点面接触。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雷达组件还包括第一触发开关,所述第一触发开关相对固定地设于所述雷达座上,在所述第一抑制部件响应于所述雷达盖由所述第一释放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平移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雷达盖与所述第一触发开关接触,所述第一触发开关触发发出触发信号。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雷达组件还包括雷达,所述雷达相对固定地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雷达盖上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发射孔,所述雷达从所述发射孔向外界发射雷达信号。
[0023]一种扫地机器人,包括壳体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雷达组件。
[0024]上述雷达组件及扫地机器人,由于第一抑制部件与雷达盖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相耦合,即为在不需要额外部件配合的情况下,第一抑制部件随着雷达盖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的变化而发生弹性变形。而现有技术中雷达组件需要设置弹簧,弹簧需要套设在定位柱上后,为雷达盖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提供回复力。也就是说,本申请中,利用第一抑制部即可实现限位和提供回复力的效果,而现有技术则需要设置定位柱结构和弹簧,如此,省略了定位柱和弹簧,零件减少,雷达组件结构简单,便于雷达组件的装配。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装配图;
[0026]图2为图1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图;
[0027]图3为图1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上壳的结构图;
[0028]图4为图1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图;
[0029]图5为图1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雷达盖一视角的轴测图;
[0030]图6为图1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雷达组件的爆炸图;
[0031]图7为图1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一视角的剖视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的爆炸图;
[0033]图9为图8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雷达座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0034]图10为图1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雷达盖的一视角结构图;
[0035]图11为图1或图8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下壳的结构图;
[0036]图12为图8中所示的雷达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37]图13为图1或图8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雷达的结构图;
[0038]图14为图1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雷达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39]图15为图1或图8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剖视图;
[0040]图16为图9中所示的扫地机器人的雷达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41]100、扫地机器人;10、机壳;11、下壳;111、第一螺钉柱;112、第二螺钉柱;12、上壳;121、穿出孔;20、雷达组件;21、雷达座;211、第一螺钉孔;212、第二螺钉孔;213、第一装配
孔;214、第一支撑部;215、第一装配部;216、第二装配部;22、雷达盖;221、容纳腔;222、连接部;223、容纳部;224、发射孔;225、第四螺钉孔;226、第二支撑部;227、作用部;228、限位壁;23、雷达;231、第三螺钉孔;241、第一触发开关;242、第二触发开关;25、第一抑制部件;251、第一连接端;252、第一悬空端;26、第一紧固件;27、第二紧固件;28、第二抑制部件;281、第二连接端;282、第二悬空端;29、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轴线的雷达座(21);雷达盖(22),活动连接于所述雷达座(21),所述雷达盖(22)与所述雷达座(2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雷达(23)的容纳空间;以及可弹性变形的第一抑制部件(25),与所述雷达盖(22)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相耦合;其中,所述雷达盖(22)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雷达座(21)固定的第一释放位置,所述第一抑制部件(25)用于在所述雷达盖(22)向所述第一释放位置移动过程中提供第一弹性回复力;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雷达座(21)的第一轴线相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盖(22)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雷达座(21)运动的临界位置;所述雷达盖(22)在所述第一释放位置与所述临界位置切换的过程中,所述雷达座(21)或所述雷达盖(22)能够在所述雷达盖(22)相对于所述雷达座(21)运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限位所述第一抑制部件(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抑制部件(25)围绕所述雷达座(21)的第一轴线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抑制部件(25)与所述雷达座(21)或所述雷达盖(22)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抑制部件(25)被构造为能够响应于所述雷达盖(22)由所述第一释放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平移发生弹性形变。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抑制部件(25)包括第一连接端(25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端(251)相对的第一悬空端(252);所述第一抑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丛黄忠平林海利黄现安刘旭阳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