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真真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495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中医雾化治疗器械技术邻域,公开了一种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主箱侧面嵌装有控制旋钮,主箱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上侧盖体,上侧盖体侧面嵌装有显示屏;上侧盖体上侧设置有加药口,上侧盖体上侧固定有缓冲室,缓冲室左侧固定有软管连接头;软管连接头通过螺纹旋接有软管,软管旋接在吸罩后侧开有的螺纹孔;箱体外壳设置有外侧板,外侧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消毒箱;消毒箱上侧通过销轴固定有盖体,盖体上侧嵌装有紫外线消毒灯;箱体外壳底侧固定有底侧板,底侧板底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中药承装箱内部的中药液体快雾化完成时,控制右侧电动伸缩杆,使右侧抬起,中药液体汇集到雾化泵进口。中药液体汇集到雾化泵进口。中药液体汇集到雾化泵进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中医雾化治疗器械技术邻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医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现有如下中医雾化治疗方式,如下:
[0003]小剂量雾化器(small volume nebulizer,SVN)又称喷射雾化器、手动雾化器、医用雾化器或湿式雾化器。目前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工作原理:压缩空气(气体压缩式空气压缩雾化器)或氧气(驱动力)以高速气流通过细口喷嘴,根据Venturi效应,在喷嘴周围产生负压携带贮液罐药液卷进高速气流并将其粉碎成大小不一的雾滴,其中99%以上的为大颗粒的雾滴组成,通过喷嘴的拦截碰撞落回贮液罐内剩下的细小雾粒以一定的速度喷出,撞落的颗粒重新雾化。临床上应用喷射雾化器可对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抗过敏药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一般喷射雾化器的驱动气流量为6L/min

8L/min,置于贮液罐内的药液为4ml

6ml,对与雾化粘性高的溶液,可加大驱动气流,但最高气流不超过12L/min。超声雾化器:工作原理是将电能转换成超声薄板的高频振动,高频振动使药液转化成气溶胶雾粒。超声雾化器产生的雾粒大小与超声波振动频率的高低成反比;振动频率越高气溶胶颗粒越小;相反,超声波振动的强度与其气溶胶颗粒的多少成正比;即振动越强,产生气溶胶微粒的量就越多,密度也越大。超声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的微粒直径为3.7

10.5μm。注意的是有缺氧或低氧血症的患者要慎用或不能长时间用,因为它产生的气溶胶的密度大,吸入后气道内氧分压相对偏。网式雾化器,属于一种新类型雾化器。但是现有的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调整左右高度,使中药液体在承装箱中分散,不易汇集到雾化泵进口端进行雾化。同时现有的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不能实时对吸罩进行消毒,易使雾化药体产生污染。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5](1)现有的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调整左右高度,使中药液体在承装箱中分散,不易汇集到雾化泵进口端进行雾化。
[0006](2)现有的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不能实时对吸罩进行消毒,易使雾化药体产生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
[0008]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所述新型中医内科
雾化处理装置设置有主箱;主箱侧面嵌装有控制旋钮,主箱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上侧盖体,上侧盖体侧面嵌装有显示屏;
[0009]上侧盖体上侧设置有加药口,上侧盖体上侧固定有缓冲室,缓冲室左侧固定有软管连接头;
[0010]软管连接头通过螺纹旋接有软管,软管旋接在吸罩后侧开有的螺纹孔;
[0011]箱体外壳设置有外侧板,外侧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消毒箱;
[0012]消毒箱上侧通过销轴固定有盖体,盖体上侧嵌装有紫外线消毒灯;
[0013]箱体外壳底侧固定有底侧板,底侧板底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
[0014]电动伸缩杆通过螺栓与矩形支撑板连接,矩形支撑板上粘贴有橡胶垫。
[0015]进一步,所述主箱设置有箱体外壳,箱体外壳内部固定有雾化泵、中药承装箱和主机;
[0016]中药承装箱通过导管与雾化泵连接,雾化泵通过导管与缓冲室。
[0017]进一步,所述中药承装箱底侧固定有加热板,中药承装箱侧面固定有温度传感器。
[0018]进一步,所述吸罩设置有吸罩壳体,吸罩壳体内侧开有凹槽;
[0019]凹槽上粘贴有接触垫,凹槽内侧设置有出气口。
[0020]进一步,所述吸罩壳体底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伸缩外筒,伸缩外筒内侧套接有伸缩内杆;
[0021]伸缩外筒上通过螺纹孔旋接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伸缩内杆硬接触,伸缩内杆底侧固定有手柄。
[0022]进一步,所述吸罩壳体在两侧固定有头部固定带。
[0023]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24]本技术在盖体上侧嵌装有紫外线消毒灯,利用紫外线对用完的吸罩进行消毒;同时本技术当中药承装箱内部的中药液体快雾化完成时,控制右侧电动伸缩杆,使右侧抬起,中药液体汇集到雾化泵进口。
[0025]本技术中中药承装箱通过导管与雾化泵连接,雾化泵通过导管与缓冲室,实现中药液体的雾化。
[0026]本技术中药承装箱底侧固定有加热板,中药承装箱侧面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控制中药液滴的温度。
[0027]本技术中吸罩设置有吸罩壳体,吸罩壳体内侧开有凹槽;凹槽上粘贴有接触垫,凹槽内侧设置有出气口,用以吸入雾化中药气体。
[0028]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伸缩内杆在伸缩外筒中的位置,并利用固定螺栓对位置进行相对固定,改变手柄与吸罩壳体之间的距离,方便进行手握使用。
[0029]本技术中吸罩壳体在两侧固定有头部固定带,利用头部固定带进行捆绑固定。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
附图。
[00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箱体外壳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吸罩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毒箱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侧板、矩形支撑板和橡胶垫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吸罩;2、主箱;3、控制旋钮;4、显示屏;5、上侧盖体;6、软管连接头;7、加药口;8、软管;9、缓冲室;10、箱体外壳;11、雾化泵;12、加热板;13、中药承装箱;14、主机;15、吸罩壳体;16、接触垫;17、出气口;18、伸缩外筒;19、固定螺栓;20、伸缩内杆;21、外侧板;22、消毒箱;23、盖体;24、底侧板;25、矩形支撑板;26、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设置有:主箱;主箱侧面嵌装有控制旋钮,主箱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上侧盖体,上侧盖体侧面嵌装有显示屏;上侧盖体上侧设置有加药口,上侧盖体上侧固定有缓冲室,缓冲室左侧固定有软管连接头;软管连接头通过螺纹旋接有软管,软管旋接在吸罩后侧开有的螺纹孔;箱体外壳设置有外侧板,外侧板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消毒箱;消毒箱上侧通过销轴固定有盖体,盖体上侧嵌装有紫外线消毒灯;箱体外壳底侧固定有底侧板,底侧板底侧固定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通过螺栓与矩形支撑板连接,矩形支撑板上粘贴有橡胶垫。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中医内科雾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设置有箱体外壳,箱体外壳内部固定有雾化泵、中药承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真真
申请(专利权)人:毛真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