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493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的反应装置,包括:设置加热介质入口和加热介质出口的壳体;封堵所述壳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设置在第一端盖上的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的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根反应管;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内的混料器,所述混料器上分布有均匀的过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装置内,设置有混料器,用于促使进入的多种物料完全混合后进行反应,并设置弯曲的换热介质路径,使反应管内的物料加热均匀,提高产品收率。品收率。品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应器是一种实现反应过程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冶金等领域。反应器用于实现液相单相反应过程和液液、气液、液固、气液固等多相反应过程。反应器内常设有搅拌(机械搅拌、气流搅拌等)装置。在高径比较大时,可用多层搅拌桨叶。在反应过程中物料需加热或冷却时,可在反应器壁处设置夹套,或在器内设置换热面,也可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
[0003]管道反应器是一种呈管状、长径比很大的连续操作反应器,管式反应器管径小,单位时间内反应器内反应物料比间歇反应釜少,与普通反应釜相比,换热效率大幅度提高,出现超温超压等情况可以迅速得到控制,即使发生异常,因为物料绝对量较少,释放能量较少,造成危害较小,得以推广,可以极大改善精细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环境。
[0004]为实现反应的连续进行,公开号为CN 205164690 U的专利申请提供智能工业化微通道连续反应器,包括:具有载热体进口和载热体出口的壳体、原料入口、产物出口、封堵于壳体两端处的封头和用于供反应物料反应的反应管,所述反应管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反应管的内腔为管程,所述壳体与反应管之间的腔体成为壳程,所述原料入口和产物出口与管程相连通,所述载热体进口和载热体出口与壳程相连通;所述反应管中紧密插装有三维微通道组件,所述三维微通道组件的外表面与反应管内壁面之间形成有若干条始终贯通的um/mm级(微米或毫米级)的微形通道。
[0005]上述的连续反应器在通入的物料未完全混合,以及加热温度分布不均匀,不适用于大批量原料的连续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反应装置,解决通入反应原料未完全混合反应,以及在反应管内加热不均等问题。
[0007]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改进的反应装置,包括:
[0009]设置加热介质入口和加热介质出口的壳体;
[0010]封堵所述壳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设置在第一端盖上的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的出料口;
[0011]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根反应管;
[0012]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内的混料器,所述混料器上分布有均匀的过液孔。
[0013]本申请中利用在反应装置的入料口处设置混料器,将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输入的两种反应液混合均匀,再进入反应管内,使原料充分混合后,提高反应收率。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混料器为多孔的弧形板,位于两个入料口与反应管的端部间。弧
形板具有阻挡作用,避免输入的原料直接进入反应管内,促使两种物料进行混合。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反应管为阵列式布置的多根,相邻两反应管间具有等间距。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加热介质入口和加热介质出口分布在壳体的两侧,加热介质在壳体内具有弯曲的流动路径。
[0017]设置弯曲的流动路径,使换热介质充分对反应管进行加热,提升到所需的反应温度。
[0018]作为优选的,所述加热介质入口靠近壳体的顶部,加热介质出口靠近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设有错位布置的多层挡板。
[0019]本申请中,通过设置错位布置的多层挡板,从而形成弯曲的换热介质流动路径。
[0020]作为优选的,所述反应管由挡板中穿过,相邻两层挡板具有部分重叠区域,所述挡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壳体内径的0.5倍。
[0021]本技术的反应装置内,设置有混料器,用于促使进入的多种物料完全混合后进行反应,并设置弯曲的换热介质路径,使反应管内的物料加热均匀,提高产品收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中改进的反应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文中所涉及的方位词“上”、“下”、“左”和“右”,是以对应附图为基准而设定的,可以理解,上述方位词的出现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的反应装置,包括:设置加热介质入口4和加热介质出口5的壳体1;封堵所述壳体1两端的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设置在第一端盖2上的第一入料口6和第二入料口7,连接所述第二端盖3的出料口9;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多根反应管10;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2内的混料器8,所述混料器8上分布有均匀的过液孔。利用在反应装置的入料口处设置混料器8,将第一入料口6和第二入料口7输入的两种反应液混合均匀,再进入反应管10内,使原料充分混合后反应,提高收率。
[0027]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混料器8为多孔的弧形板,位于两个入料口与反应管的端部间。弧形板具有阻挡作用,避免输入的原料直接进入反应管内,促使两种物料进行混合。
[0028]本实施例中,反应管10为阵列式布置的多根,相邻两反应管10间具有等间距。加热介质入口4和加热介质出口5分布在壳体1的两侧,加热介质在壳体1内具有弯曲的流动路径。设置弯曲的流动路径,使换热介质充分对反应管进行加热,提升到所需的反应温度。
[002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介质入口4靠近壳体1的顶部,加热介质出口5靠近壳体1底部,所述壳体1内设有错位布置的多层挡板11。即通过设置错位布置的多层挡板11,从而形成弯曲的换热介质流动路径。优选的,反应管10由挡板11中穿过,相邻两层挡板11具有部分重叠区域,且挡板11的宽度大于壳体1内径的0.5倍。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举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加热介质入口和加热介质出口的壳体;封堵所述壳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设置在第一端盖上的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的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多根反应管;安装在所述第一端盖内的混料器,所述混料器上分布有均匀的过液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器为多孔的弧形板,位于两个入料口与反应管的端部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管为阵列式布置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暁婧崔家铭黄光亮李典正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上虞华伦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