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高位花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917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生态高位花坛,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包括花坛主体和高位消能配水池;花坛主体内侧壁覆盖有防渗膜,自下向上依次铺设陶粒层、种植土层和第一碎石层,并且陶粒层内设置有积排水装置,积排水装置端部贯穿花坛主体侧壁分别连通至雨水口和大气环境,对雨水多层净化,提高水质;高位消能配水池设置在第一碎石层上方,位于建筑雨水管下方;高位消能配水池包括水池主体和第二碎石层,水池主体的侧壁设置为包括若干通孔的配水墙体,通过配水墙体向花坛主体内侧均匀配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构建“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显著提高雨水净化效果,满足不同环境的需求,并且运行成本低、易操作维护。易操作维护。易操作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高位花坛


[000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高位花坛。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0003]高位花坛定义为基于土壤渗滤系统改进,由人工构建的,出水口相对于集水面有一定垂直距离,雨水从高位进水口进入,在势能差的作用下向下经过填充基质,通过基质的吸附截留和微生物作用实现水质净化,最终从低位出水口流出,可净化和收集地表径流并兼具美化环境功能的花坛。通过基质的选配填充使花坛具有高雨水负荷量及污染物去除速率,从而达到城市径流的削减与净化。
[0004]朱协军等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雨落管的玻璃钢结构高位花坛》只是单一的从结构上考虑高位花坛的改进,对于其运行机理并没有完善,对水质净化部分也欠缺;唐丽晔等专利技术的《一种过滤式高位花坛》只是对过滤系统进行了完善,对于配水及整体的净化并没有完善的考虑;周贵年等专利技术的《一种防止建筑物落水飞溅的高位花坛处理系统》也只是从雨水结构上处理,并没有对内部机理,处理效果进行研究。当前现有技术中的高位花坛主要存在建筑雨水管配水不均匀和花坛对雨水净化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高位花坛,解决建筑雨水管配水不均匀以及净化效果不佳等问题能够将雨水中污染物达到最大程度的吸收,提高水质,同时减少了雨水径流量。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高位花坛,包括花坛主体、高位消能配水池,其中,所述花坛主体内侧壁覆盖有防渗膜,花坛主体内侧自下向上依次铺设有陶粒层、种植土层和第一碎石层;所述陶粒层内设置有积排水装置,积排水装置端部贯穿花坛主体侧壁分别连通至雨水口和大气环境;
[0007]所述积排水装置设置为积排水管道,所述积排水管道设置为两段式结构;
[0008]定义积排水管道位于花坛主体内侧的一段积排水管道为第一管道,积排水管道位于花坛主体外侧的一段积排水管道为第二管道;则所述第一管道设置为外壁有若干排水孔的穿孔管道,所述穿孔管道延伸至花坛主体靠近雨水口的侧壁;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为无孔管道,所述无孔管道一端延伸至花坛主体靠近雨水口的侧壁并连通至第一管道,另一端连通至雨水口;所述积排水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大气环境的支管,所述支管为无孔管道;
[0009]所述高位消能配水池设置在第一碎石层上方,位于建筑雨水管下方;所述高位消能配水池包括水池主体和填充在水池主体内侧的第二碎石层,所述水池主体的侧壁设置为包括若干通孔的配水墙体,所述配水墙体用于向花坛主体内侧配水。
[0010]进一步的,所述花坛主体内侧底面设置有找平层,所述找平层为水泥砂浆结构,并且设置为自花坛主体远离雨水口方向侧壁向花坛主体靠近雨水口方向侧壁倾斜的平面。
[0011]进一步的,定义找平层的倾斜的坡度为α,α≥3%;α优选为5%。
[0012]进一步的,所述积排水管道上用于连通大气环境的支管位于高位花坛内,支管一端连通第一管道,另一端依次贯穿陶粒层、种植土层和第一碎石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积排水装置完全埋设于陶粒层内,所述陶粒层的厚度为H1,20cm≤H1≤30cm。
[0014]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H2、第一碎石层的厚度为H3,H2≥30cm,H3≥5cm。
[0015]进一步的,所述花坛主体内侧还种植有绿植,所述绿植栽种于种植土层并越出第一碎石层向上;绿植优选为耐寒耐涝植物。
[0016]进一步的,所述积排水管道还包括位于花坛主体外侧的第三管道,第三管道同侧外壁上间隔连通若干进水口;所述花坛主体内侧设置有若干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在陶粒层内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管道靠近雨水口的端部贯穿花坛主体侧壁后连通于进水口;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于第二管道端部。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远离种植土层的侧边抵触于花坛主体内底面的找平层。
[0018]进一步的,所述配水墙体上的通孔在墙体上均匀间隔成队排列,相邻队列上的通孔交错分布。
[001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生态高位花坛,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公开的生态高位花坛,包括花坛主体和高位消能配水池;花坛主体内侧壁覆盖有防渗膜,自下向上依次铺设陶粒层、种植土层和第一碎石层,并且陶粒层内设置有积排水装置,积排水装置端部贯穿花坛主体侧壁分别连通至雨水口和大气环境,对雨水多层净化,提高水质;高位消能配水池设置在第一碎石层上方,位于建筑雨水管下方;高位消能配水池包括水池主体和第二碎石层,水池主体的侧壁设置为包括若干通孔的配水墙体,通过配水墙体向花坛主体内侧均匀配水;本技术采用高位消能配水池配水墙体将雨水管向四周分散配水,解决高位花坛直接采用雨水管配水不均匀的问题。
[0021]此外,本技术通过将生态高位花坛构建成“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对建筑雨水管下落的雨水起到了高效净化的效果;该生态系统的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能够满足不同环境的需求,同时具有运行成本低、易操作维护、处理性能好等优点,可满足海绵城市削减雨水径流、雨水资源化及降低雨水径流污染的要求。另外,还可通过合理设计高位花坛的绿植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性。
[0022]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
[0023]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
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0024]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25]图1为本技术生态高位花坛截面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高位消能配水池截面示意图。
[0027]图中,各标记的具体意义为:
[0028]1‑
花坛主体,1.1

陶粒层,1.2

种植土层,1.3

第一碎石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高位花坛,包括花坛主体、高位消能配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坛主体内侧壁覆盖有防渗膜,花坛主体内侧自下向上依次铺设有陶粒层、种植土层和第一碎石层;所述陶粒层内设置有积排水装置,积排水装置分别连通雨水口和大气环境;所述积排水装置设置为积排水管道,所述积排水管道设置为两段式结构;定义积排水管道位于花坛主体内侧的一段积排水管道为第一管道,积排水管道位于花坛主体外侧的一段积排水管道为第二管道;则所述第一管道设置为外壁有若干排水孔的穿孔管道,所述穿孔管道延伸至花坛主体靠近雨水口的侧壁;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为无孔管道,所述无孔管道一端延伸至花坛主体靠近雨水口的侧壁并连通至第一管道,另一端连通至雨水口;所述积排水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连通大气环境的支管,所述支管为无孔管道;所述高位消能配水池设置在第一碎石层上方,位于建筑雨水管下方;所述高位消能配水池包括水池主体和填充在水池主体内侧的第二碎石层,所述水池主体的侧壁设置为包括若干通孔的配水墙体,所述配水墙体用于向花坛主体内侧配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坛主体内侧底面设置有找平层,所述找平层为水泥砂浆结构,并且设置为自花坛主体远离雨水口方向侧壁向花坛主体靠近雨水口方向侧壁倾斜的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高位花坛,其特征在于,定义找平层的倾斜的坡度为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澄何文江戴青松赵苏过江洋汪红访陈玉茹毕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