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870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9
一种电池,在壳体中收纳有卷绕结构的电极体和电解液,所述电极体包含具有正极引线的带状的正极、具有负极引线的带状的负极,以及设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带状的隔膜,电极体从一个端面导出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具有从另一个端面突出的隔膜成型部,满足式1以及式2。(式1 0.08≤W2/Ws≤0.17(式2 0.20≤W4/W2≤0.53)在式1以及式2中,W1是一个端面侧的隔膜的从负极的伸出量,W2是另一个端面侧的隔膜的从负极的伸出量,Ws是隔膜的宽度,W4是从负极的端部到电极体的底部(不包括带的厚度)的尺寸。到电极体的底部(不包括带的厚度)的尺寸。到电极体的底部(不包括带的厚度)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正极和负极隔着隔膜层叠而成的电极体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出现了大量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并且设法实现其小型化和轻量化。作为这些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源,使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二次电池的一例,已知具有正极和负极隔着隔膜层叠而成的电极体的结构。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能够实现较大的放电容量的同时,通过重新设计以往的电极尺寸(正极以及负极间的关系),从而抑制电极结构的破坏,提高初次放电容量以及充放电循环特性。
[0004]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内容:通过使隔膜的宽度尺寸相对于正极板以及负极板中的任一个宽度较宽的极板的宽度尺寸为其1.15倍以上且1.25倍以下,使突出的剩余端部预先热收缩,从而防止由于短路时隔膜的热收缩,正、负极板之间接触而使电池温度上升,气体蓄积在电池内而导致电池破裂。
[0005]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内容:通过使隔膜的卷绕轴方向上的宽度比负极的宽度宽,其差在2.0mm以上且3.5mm以下的范围,能够抑制内部短路。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34353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

150900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

134783号公报
[0011]本专利技术着眼于隔膜的从电极体的两端面的伸出量,以实现提高将电极体的卷绕轴方向的底侧(与极耳相反的一侧)作为下方的电池的抗跌落性、并且电解液向电极板的浸渗性良好的电池。上述的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3均涉及正极以及负极之间的关系,不是关于隔膜的专利技术。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使隔膜预先热收缩,没有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以及效果的记载。
[0012]即,专利文献1与本专利技术不同,并非着眼于隔膜的伸出量。另外,专利文献2不像本专利技术那样电极体自身具有电解液保持功能。此外,专利文献3是抑制内部短路的技术,与压缩隔膜而改善纵向的振动的本专利技术不同。
[001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这样的现有技术不同,能够提高电池的抗跌落性、电解液向极板的浸渗性良好的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
[0015]在壳体中收纳有卷绕结构的电极体和电解液,
[0016]所述电极体包含具有正极引线的带状的正极、具有负极引线的带状的负极,以及
设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带状的隔膜,
[0017]电极体中,从一个端面导出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并具有从另一个端面突出的隔膜成型部,满足式1以及式2。
[0018](式1 0.08≤W2/Ws≤0.17)(式2 0.20≤W4/W2≤0.53)
[0019]在式1以及式2中,W1是一个端面侧的隔膜的从负极的伸出量,W2是另一个端面侧的隔膜的从负极的伸出量,Ws是隔膜的宽度,W4是从负极的端部到电极体的底部(不包括带的厚度)的尺寸。
[0020]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实现能够提高在卷绕轴方向上使底侧(与电极引线相反的一侧)作为下方的电池的抗跌落性、并且电解液向电极板的浸渗性良好的电池。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记载的效果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任一效果或与它们不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结构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2是沿着图1的II

II线的剖视图。
[0023]图3A至图3C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0024]图4A至图4C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二次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剖视图。
[0025]图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等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具体例,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等。另外,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仅是例示而并非限定于此,并且不否定存在与所例示的效果不同的效果。
[0027]首先,参照图1、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或二次电池”。)的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池具有扁平状。电池具有正极、负极以及隔膜层叠并卷绕而成的电极体20。将电极体20的卷绕轴方向的一个端面与另一个端面之间的长度称为宽度。从电极体20的一个端面取出正极引线31以及负极引线32。将导出正极引线31以及负极引线32的一个端面的一侧称为顶部,将另一个端面的一侧称为底部。
[0028]电极体20和作为电解质的电解液(未图示),这些电极体20以及电解液被收纳在作为收纳体的壳体10中。当从与该主面垂直的方向俯视观察电池时,电池具有长方形状。
[0029](壳体)
[0030]壳体10是金属罐,包含钢铁、铝合金钢、不锈钢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由铁(Fe)或不锈钢构成。也可以对金属罐的表面实施镍(Ni)等的镀敷。壳体10具备收纳部11和盖部12。收纳部11具备周缘部11A和相对于周缘部11A凹陷的凹部11B。凹部11B收纳电极体20。凹部11B的深度与电极体20的厚度大致相同。盖部12覆盖凹部11B的开口。盖部12的周缘部与收纳部11的周缘部11A重合。重合的收纳部11的周缘部11A和盖部12的周缘部通过焊接或粘接剂等接合。
[0031](正极引线、负极引线)
[0032]正极引线31以及负极引线32分别从壳体10的内部朝向外部,例如在同一方向上直线地导出。正极引线31以及负极引线32例如分别由Al、Cu、Ni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构成,分别为薄板状等。
[0033]在壳体10与负极引线32之间的至少一者或两者中分别插入有用于确保绝缘性的树脂层(密合膜)31A、32A。树脂层31A、32A由相对于正极引线31以及负极引线32具有绝缘性的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或改性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构成。
[0034](电极体)
[0035]如图2所示,电极体20具有对置的一对平坦部20A和设置在该一对平坦部20A之间且对置的一对弯曲部20B。电极体20具备:具有带状的正极21;具有带状的负极22;具有带状的两片隔膜23A、23B;设置于正极21的绝缘部件25A1、25A2、25B1、25B2;以及设置于负极22的绝缘部件26B1、26B2。
[0036]隔膜23A、23B交替地设置在正极21与负极22之间。电极体20具有将正极21和负极22隔着隔膜23A或隔膜23B层叠、以成为扁平状且旋涡状的方式在长度方向上卷绕的结构。电极体20以正极21成为最内周电极、负极22成为最外周电极的方式卷绕。作为最外周电极的负极22由作为绝缘层的绝缘带24固定。绝缘带24还具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池,在壳体中收纳有卷绕结构的电极体和电解液,所述电极体包含具有正极引线的带状的正极、具有负极引线的带状的负极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带状的隔膜,所述电极体中,从一个端面导出所述正极引线和所述负极引线,并具有从另一个端面突出的隔膜成型部,满足式1以及式2:式1 0.08≤W2/Ws≤0.17式2 0.20≤W4/W2≤0.53在式1以及式2中,W1是所述一个端面侧的所述隔膜的从所述负极的伸出量,W2是所述另一个端面侧的所述隔膜的从所述负极的伸出量,W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越吉一西家大贵德川秀昭大塚正博秋月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