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锡勋专利>正文

录像带自动变换卡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79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录像带自动变换卡带器,它不需要额外设置动力系统,就能将摄像机所录制的较小录像带,在变换卡带器上利用驱动盖体进行封盖或开启时完成变换卡带动作,以适应普通录像机放映或卷取退出录像带。(*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普通摄像机上使用的录像带,因其长、宽、高都比一般录像带小,所以必需用专用的录像机才能将带内所录的影像放映出来,根本不能在一般家庭中所用的VHS·Bate录像机上放映,因此摄像机录的录像带必需经过重新录制改装后,才能在一般录像机上使用,这给使用者造成诸多不便。一些从事录像机和卡带事业的人,为使摄像机录制的录像带能在一般录像机上放映,设计出多种变换卡带器(以下简称卡带器),这些卡带器为将较小录像带转换为大带,必需把带体进行适当地拨动定位,以利于在放映时能顺利地配合连接录像机磁头。在卡带器上设有动力系统以供给拨带动力,然而当卡带器放映时必需进入录像机内,致使该动力系统的动力源(电源)不能外接,仅能存放在卡带器内,也就是说,动力系统的动力源只能使用干电池,所以消费者使用这种构造的卡带器时必须备以干电池,造成使用不便,同时整个结构较复杂,相对增加了制造成本,对消费者和制造商来说,既不实用又不经济。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完全不需额外动力供应系统的录像带自动变换卡带器,这种卡带器在装带和退带时,利用推动带体移位来达到使卡带变换的效果。消除了必需依赖干电池动力系统的,使用不便又不经济的传统卡带器的缺点,达到使用方便制造经济的目的。为介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卡带器本体后面设置一位于接近上方的对应导槽,以便插入连接侧面具有齿条的驱动盖体,盖体前后移位封盖或开启录像带,并驱动本体内部的左、右拨臂拨动带体展开,由左,右定位块限制定位,达到使卡带变换的目的。或者驱动卷取装置将展开的带体卷入录像带内,并使左、右拨臂脱离左、右定位块的限制而退回原位,以达到退带的目的。本技术是将摄像机所摄录的录像带,转换为一般录像机所能放蚋的录像带的自动变换卡带器,以使由摄像机录的较小的录像带,能在普通录像机上放映,其特征是在本体后面开设相对应的导槽,以便将侧面具有齿条的驱动盖体插入连接,在内侧设有左、右卷取装置,左、右拨臂和定位块,以便将录像带放入本体内时,由于驱动盖体的前后移位,推动卷取装置和左、右拨臂产生向外摆动,进而使左、右拨臂被左、右定位块定位卡住,如果上述元件反向移位,并由卷取装置把录像带的带体卷入收存,使录像带在变换卡带器上运动,不需要额外加设动力系统,即可在人工装上封盖时自动完成变换卡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反向立体分解图;图2A是本技术所用的录像带;图2B是本技术的正向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上带示意图;图4本技术完成上带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退带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种录像带自动卡带器,主要在于卡带器本体2前侧枢接一可掀起的前盖3,底面连接-底盖4,本体2上面设有一开口21,以便将录像带10由上放入本体2内(参见附图2),在开口21的下面从后侧设有左、右对应导槽22,对应导槽22横向穿通,使一侧具有齿条51的驱动盖体5放入啮合,并使横向穿通的导槽部分与齿条51啮合。同时该驱动盖体5可在导槽22内前后移位,以便封盖或开启本体2的开口21。在本体2内部靠近前端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对导柱23,以使左、右一对定位块6,7的导孔61,71配套定位,并借助拉伸弹簧S1,S2限位,因而具有前移和自动后退的机能。同时左、右定位块6,7的相应上段设有导面62,72,在斜导面62,72背面是定位槽63,73,后端面被驱动盖体5的前端推动。左定位块6后面枢接一左拨臂8,左拨臂8设一推动面81,它被驱动盖体2前端推动,使另一端旋转移位,另一端枢接一可自由旋转的轴杆82,将轴杆82卡入定位块6的定位槽63内定位,右拨臂9的下端具有伞状分布的正齿91,并枢接到右定位块7的后面,前端枢接一可自动转动的轴杆92,将轴杆92卡入定位块7的定位槽73内定位。传动齿轮(一)11具有呈半圆形分布的正齿111,与右拨臂9的正齿91啮合,并枢接在本体2上。该传动齿轮(一)11与另一惰轮(一)12啮合,惰轮12又与驱动盖体5的齿条51啮合,因此,由于驱动盖体5移位,驱动惰轮(一)12,传动齿轮(一)11带动右拨臂9摆动移位。卷取装置13包括惰轮(二)131,它与传动齿轮(二)132啮合,传动齿轮(二)132上设置皮带轮1321,皮带133套在皮带轮上,该皮带133又套在另一传动齿轮(三)134上的皮带轮1341上,传动齿轮134与离合拨杆135的一端枢接,并与驱动盖体5的齿条51啮合,离合拨杆135的另一端枢接本体2的组件,当被驱动盖体5向前推进时,将离合拨杆135和传动齿轮(三)134一起向前移位,使皮带133呈松弛状态,因而不能带动传动齿轮(二)132旋转,反之,当皮带133被传动齿轮(三)134和离合拨杆135移位而蹦紧时,则可带动传动齿轮(二)132和惰轮(二)131共同旋转。上述的录像带自动变换卡带器,可将录像带10从本体2开口21中放入(参见图2和图3 ),使录像带10内的卷取齿轮101与卷取装置13的惰轮(二)131啮合,并使带体102位于左、右拨臂8,9的轴杆82,92的前方,再将驱动盖体5向前推进时,齿条51同时带动传动齿轮(二)134和惰轮(一)12一起旋转,此时因传动齿轮134移位,皮带133呈松弛状态。卷取装置13无法正常运转,惰轮(一)12带动传动齿轮11旋转,并由传动齿轮(一)11驱动右拨臂9旋转移位,将拨臂9末端的轴杆92拨动带体102移位的同时,驱动盖体5末端也推动左拨臂8旋转移位,轴杆82也带动带体102移位,待左、右拨臂8,9定位后,即不受驱动盖板5的推动作用(参见图3),此时驱动盖体5则转为推动左、右定位块6,7向前移位,使轴杆82,92卡入定位槽63,73内定位(参见图4),驱动盖体5相对开口21进行封盖的同时,使录像带10变换卡带。当准备把录像带10取出时,仅需将驱动盖体5往后推动移位,与上述动作过程相反,同时卷取装置13的传动齿轮(三)134和离合拨杆135同时向后移位,使皮带133蹦紧,卷取装置3在驱动盖体5向后移位和右拨臂9回位的同时,由齿条51带动传动齿轮(三)134从而带动皮带133运动,带动传动齿轮(二)132驱动惰轮(二)131使其旋转,进而使惰轮(二)131传动卷取齿轮101运动(参见图5),于是使录像带10的带体102卷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变换卡带器具有创新的构造,同时在不需动力系统的情况下可达到装退带的先进的使用效益,消费者使用方便,制造成本降低也对消费者有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录像带自动变换卡带器,包括一个上侧设有开口,前侧枢接前盖和底部连接底盖的本体,本体装设驱动盖体,一对左、右定位块和一对左、右拨臂;包括一个卷取装置,该卷取装置设有一个惰轮(一),一个传动齿轮(二)和拉伸弹簧组,其特征在于:在本体的开口下方,从后面开设一侧是通孔的对应导槽,以便将驱动盖体插入啮合,并使驱动盖体与通孔侧导槽构成齿条;惰轮(一)和齿条相啮合,再与传动齿轮(一)啮合,该惰轮(一)和传动齿轮(一)都枢接在本体上;右拨臂呈曲臂状,其底部枢接在本体上,并具有正齿和传动齿轮(一)啮合,另一端设有一轴杆;左拨臂一端枢接于本体上,与右拨臂相对,另一端枢接一轴杆,并在下方设有一推动机;在左、右拨臂前设有左、右定位块,定位块由本体上的两导杆套接限位,由于受到拉伸弹簧的作用,所以具有前后移位的机能,背后设有定位槽,以供左、右拨臂的轴杆卡入定位;驱动盖体推动左、右拨臂向外展开,将录像带的带体撑开,推动左、右定位块将左、右拨臂限制定位,录像带自动装入封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录像带自动变换卡带器,包括一个上侧设有开口,前侧枢接前盖和底部连接底盖的本体,本体装设驱动盖体,一对左、右定位块和一对左、右拨臂;包括一个卷取装置,该卷取装置设有一个惰轮(一),一个传动齿轮(二)和拉伸弹簧组,其特征在于在本体的开口下方,从后面开设一侧是通孔的对应导槽,以便将驱动盖体插入啮合,并使驱动盖体与通孔侧导槽构成齿条;惰轮(一)和齿条相啮合,再与传动齿轮(一)啮合,该惰轮(一)和传动齿轮(一)都枢接在本体上;右拨臂呈曲臂状,其底部枢接在本体上,并具有正齿和传动齿轮(一)啮合,另一端设有一轴杆;左拨臂一端枢接于本体上,与右拨臂相对,另一端枢接一轴杆,并在下方设有一推动面;在左、右拨臂前设有左、右定位块,定位块由本体上的两导杆套接限位,由于受到拉伸弹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勋
申请(专利权)人:陈锡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