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车刀前、后角及刃倾角自动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453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54
一种车刀前、后角及刃倾角自动测量仪,包括测量仪底座和显示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打破了现有实验仪器的不足,将先进的测试与传感技术应用于实验台的开发和研制上,实现了车刀前角、后角及刃倾角的自动测量,采用显示屏直接实现测量数据的读取,提高了测量精度。将拉线传感器输出的模拟量,通过控制盒中的模数转化模块进行模拟量的转化,将转化后的数字量输入给单片机,再由单片机将测得结果输入给显示屏显示。省去了测量者估算读数的过程。示。省去了测量者估算读数的过程。示。省去了测量者估算读数的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刀前、后角及刃倾角自动测量仪


[0001]本技术涉及测量仪器
,特别涉及一种车刀前、后角及刃倾角自动测量仪。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专业课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课程涉及的内容专业性、理论性都较强,为工科学生日后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涉及的刀具角度部分是工厂中目前较热门的技术,不同角度的刀具加工得到的工件质量不同并且差异很大,因此,刀具角度严重影响加工质量,故工厂中较重视这方面技术。同时,专业课中,针对这部分内容开设的实验课,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实现了学生和工程实际的零距离接触。
[0003]车刀是加工刀具中最典型的刀具,其空间立体性强,学生不容易一时理解。针对这部分内容开设的“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理解这部分理论知识的空间,动手操作的机会。鉴于目前用实验台,由于多年的使用,出现了腐蚀、刻痕、刻线模糊不清等缺陷。同时,旧实验台操作上依然是测量者手动完成,未实现自动测量,远远不符合目前的本科教学要求。使本科教学严重地落后于科技的发展。同时,实验台只能满足以往教学目的,不能在企业中推广应用。鉴于此,原创性的开发研制了车刀前角、后角及刃倾角自动测量装置,使其在本科教学及工厂中都能得到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车刀前、后角及刃倾角自动测量仪。
[0005]车刀前、后角及刃倾角自动测量仪,包括测量仪底座;测量仪底座的四角处设有用于安装底端支柱的阶梯孔,固定外壳上安装在测量仪底座上,测量仪底座上安装有用于摆放车刀的车刀夹持座,车刀夹持座是长方体件,车刀摆放后位置不可调,测量仪底座上还安装有第一L型板件,第一L型板件上部突出部分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推板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压紧车刀的压板,测量仪底座上还安装有第二L型板件,第二L型板件上安装有第二气缸与第三气缸,第二气缸工作端固连有直角板,车刀的主切削刃与直角板前伸部分的侧面相接触,车刀的刀尖与直角板的直角线相接触;
[0006]第三气缸工作端与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相连接且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与第二L型板件滑动连接,在第三气缸带动下使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沿导轨上下移动,通过第三气缸带动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沿导轨上下移动,实现拉线传感器前端两个动触头和一个静触头与前刀面相接触,完成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
[0007]测量仪底座上还安装有短L型板,短L型板上固连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工作端连接有后角测量组件且后角测量组件与短L型板滑动连接,通过第四气缸带动后角测量组件沿短L型板前后滑动,实现拉线传感器前端动触头和静触头与主后刀面的接触,完成后角
的测量;
[0008]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单片机和模数转化模块,拉线传感器与模数转化模块连接,数模转关开关和第一气缸上的电磁阀、第二气缸上的电磁阀、第三气缸上的电磁阀和第四气缸上的电磁阀均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与显示屏通讯连接;
[0009]显示屏安装在固定外壳上,显示屏也可通过数据线连接电脑,然后通过电脑显示测量数据,同时还可以将测量结果在电脑中存储、进行测得数据的比对。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打破了现有实验仪器的不足,将先进的测试与传感技术应用于实验台的开发和研制上,实现了车刀前角、后角及刃倾角的自动测量。测量结果较原有实验台精确。
[0012]2.本技术采用拉线传感器进行测量,通过气缸实现刀具的定位加紧。
[0013]3.气缸带动动触头和静触头,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与刀具各个测量面及测量线的接触。这个过程通过自动控制完成,包括部件的移动及加紧。
[0014]4.本技术在结构设计上就找出了测量中需要用到的“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无需测量时再找出这些平面,刀具放在测量仪上直接就可以测量,极大地节约了测量时间。
[0015]5.本技术采用显示屏直接实现测量数据的读取,提高了测量精度。将拉线传感器输出的模拟量,通过控制盒中的模数转化模块进行模拟量的转化,将转化后的数字量输入给单片机,再由单片机将测得结果输入给显示屏显示。省去了测量者估算读数的过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车刀前、后角及刃倾角自动测量仪,包括测量仪底座1;测量仪底座1的四角处设有用于安装底端支柱2的阶梯孔,固定外壳上安装在测量仪底座1上,测量仪底座1上安装有用于摆放车刀4的车刀夹持座3,车刀夹持座3是长方体件,车刀4摆放后位置不可调,测量仪底座1上还安装有第一L型板件5,第一L型板件5上部突出部分固定有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推板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压紧车刀4的压板,测量仪底座 1上还安装有第二L型板件7,第二L型板件7上安装有第二气缸8与第三气缸9,第二气缸8工作端固连有直角板10,车刀4的主切削刃与直角板10前伸部分的侧面相接触,车刀4的刀尖与直角板10的直角线相接触;
[0022]第三气缸9工作端与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11相连接且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11与第二L型板件7滑动连接,在第三气缸9带动下使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11沿导轨上下移动,通过第三气缸9带动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11沿导轨上下移动,实现拉线传感
器112前端两个动触头110和一个静触头111与前刀面相接触,完成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
[0023]测量仪底座1上还安装有短L型板12,短L型板12上固连有第四气缸 14,第四气缸14的工作端连接有后角测量组件13且后角测量组件13与短L 型板12滑动连接,通过第四气缸14带动后角测量组件13沿短L型板12前后滑动,实现拉线传感器112前端动触头110和静触头111与主后刀面的接触,完成后角的测量;
[0024]显示部分包括显示屏、单片机和模数转化模块,拉线传感器112与模数转化模块连接,数模转关开关和第一气缸6上的电磁阀、第二气缸8上的电磁阀、第三气缸9上的电磁阀和第四气缸14上的电磁阀均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与显示屏通讯连接;
[0025]显示屏安装在固定外壳上,显示屏也可通过数据线连接电脑,然后通过电脑显示测量数据,同时还可以将测量结果在电脑中存储、进行测得数据的比对。
[0026]更进一步而言,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11包括两个动触头110、一个静触头111、拉线传感器112和滑动板113,滑动板113与第二L型板件7滑动连接,滑动板113下端安装有固定座114,拉线传感器112固连在滑动板113 上端且拉线传感器112的拉线端与滑动连接在固定座114上的两个动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刀前、后角及刃倾角自动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仪底座(1);测量仪底座(1)的四角处设有用于安装底端支柱(2)的阶梯孔,固定外壳上安装在测量仪底座(1)上,测量仪底座(1)上安装有用于摆放车刀(4)的车刀夹持座(3),车刀夹持座(3)是长方体件,车刀(4)摆放后位置不可调,测量仪底座(1)上还安装有第一L型板件(5),第一L型板件(5)上部突出部分固定有第一气缸(6),第一气缸(6)的推板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压紧车刀(4)的压板,测量仪底座(1)上还安装有第二L型板件(7),第二L型板件(7)上安装有第二气缸(8)与第三气缸(9),第二气缸(8)工作端固连有直角板(10),车刀(4)的主切削刃与直角板(10)前伸部分的侧面相接触,车刀(4)的刀尖与直角板(10)的直角线相接触;第三气缸(9)工作端与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11)相连接且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11)与第二L型板件(7)滑动连接,在第三气缸(9)带动下使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11)沿导轨上下移动,通过第三气缸(9)带动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组件(11)沿导轨上下移动,实现拉线传感器(112)前端两个动触头(110)和一个静触头(111)与前刀面相接触,完成前角和刃倾角的测量;测量仪底座(1)上还安装有短L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光朱晓翠王继利徐明旭兰华孙慧超袁哲王晓晖王宏一程敏刘海忠陈亮王云鹏李博骁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