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405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采领域,包括抽油泵泵筒、抽油泵柱塞、游动阀球、柱塞通管、偏置阀体、弹簧、进液阀球、进液管、定位接头、丝堵、防溢流滑套、密封圈、卡环。进液阀与抽油泵柱塞采用偏置结构,消除了抽油泵泵腔内抽油泵柱塞与进液口之间气体压缩空间,同时利用液体不可压缩特性将气体强行排出,达到防气锁的效果。此外,装置设置了防溢流滑套,避免了抽油泵下井过程中井口溢流问题。装置安全可靠,油气混抽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开采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油层间经常会出现伴随石油液体出现的气体,称之为伴生气。在油田开采中后期的油井或动液面低的油井,特别是高气液比的油井,大量伴生气随原油一块进入抽油泵。气体具有较大的可压缩性,这使得抽油泵阀球开启滞后,影响到泵阀的打开和关闭,导致抽油泵效率降低。当泵腔内气体体积过大时,不但下冲程时游动阀打不开,甚至上冲程时进液阀也有可能打不开,抽油泵柱塞内没有液体举升,此时抽油泵出现“气锁”现象,无法正常工作。现有的防气锁装置通常以油气分离为基础,将分离出来的伴生气引入油套环空内,使得油套环空内液面上升,引起井底压力上升而使其供液能力下降,最终降低了油井的生产效果。
[0003]有鉴于此,提出一种能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防气锁油气混抽装置。这种油气混抽装置采用偏置进液阀,改变了常规抽油泵柱塞与进液阀相对位置,并利用不可压缩的液体将气体强行排出,彻底防止了气锁现象的发生。此外,抽油泵在下井时井液会喷出或溢出井口,导致环境污染和原油浪费。常规抽油泵使用堵塞器来防止井口溢流,但带有偏置进液阀的抽油泵无法使用堵塞器,为此本装置设置了防溢流结构。最终实现了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装置,它的进液阀与抽油泵柱塞不再共轴,而是采用偏置结构,消除了抽油泵泵腔内气体压缩空间,同时利用液体不可压缩特性将气体强行排出,达到防气锁的效果,最终实现高效率的油气混抽。此外,装置设置了防溢流滑套,有效避免了抽油泵下井过程中井液从井口溢流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装置,包括抽油泵泵筒、抽油泵柱塞、游动阀球、柱塞通管、偏置阀体、弹簧、进液阀球、进液管、定位接头、丝堵、防溢流滑套、密封圈、卡环,其特征在于:抽油泵泵筒与偏置阀体连接;抽油泵泵筒内设置有抽油泵柱塞;抽油泵柱塞内装有游动阀球;偏置阀体内装有弹簧;弹簧下部与进液阀球连接;偏置阀体下端装有进液管和柱塞通管;柱塞通管下端与定位接头连接;定位接头下端装有丝堵;防溢流滑套通过卡环与偏置阀体连接;防溢流滑套与偏置阀体间装有密封圈。
[0006]防溢流滑套两端装有密封圈,抽油泵下井过程中,防溢流滑套将偏置阀体进液口封闭,阻止井液进入泵腔,从而避免井液从井口溢流。抽油泵下放到设计位置后,下放抽油杆,将防溢流滑套推至柱塞通管内,偏置阀体进液口开启,抽油泵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抽油泵柱塞下行,其内部的游动阀球向上运动,柱塞进液口开启,泵腔内的油气两相流体进入抽油泵柱塞内;抽油泵上行,进入抽油泵柱塞内的油气两相流体被举升至地面,同时泵腔内压力降低,进液阀球在井产物压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井产物经进液管和偏置阀体上的进液
口进入泵腔。随着抽油泵柱塞周而复始的下行和上行,井下的油气两相流体被举升至地面。
[000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进液阀与抽油泵柱塞采用偏置结构,且抽油泵柱塞上死点位置低于偏置阀体进液口,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达到零余隙,消除了抽油泵泵腔内气体压缩空间,同时利用液体不可压缩特性将气体强行排出,达到防气锁的效果,实现高效率的油气混抽。此外,装置设置了防溢流滑套,避免了抽油泵下井过程中井液从井口溢流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抽油泵泵筒;2、抽油泵柱塞;3、偏置阀体;4、弹簧;5、进液口;6、进液阀球;7、进液管;8、进液通道;9、进液管入口;10、定位接头;11、丝堵;12、柱塞通管;13、防溢流滑套;14、密封圈;15、卡环;16、抽油泵泵腔;17、柱塞进液口;18、游动阀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1]如图1所示,一种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装置,包括抽油泵泵筒1、抽油泵柱塞2、偏置阀体3、弹簧4、进液口5、进液阀球6、进液管7、进液通道8、进液管入口9、定位接头10、丝堵11、柱塞通管12、防溢流滑套13、密封圈14、卡环15、抽油泵泵腔16、柱塞进液口17、游动阀球18。其特征在于:抽油泵泵筒1与偏置阀体3连接;偏置阀体3内装有卡环15;防溢流滑套13通过卡环15与偏置阀体3固定;防溢流滑套13通过密封环14与偏置阀体3密封并将进液口5封闭;抽油泵泵筒1内设置有抽油泵柱塞2;抽油泵柱塞2内装有游动阀球18;偏置阀体3内装有弹簧4;弹簧4下部与进液阀球6连接;偏置阀体3下端装有进液管7和柱塞通管12;柱塞通管12下端与定位接头10连接;定位接头10下端装有丝堵11;抽油泵柱塞2下死点位置与定位接头10上端距离为1米,抽油泵柱塞2上死点位置低于进液口5。
[0012]所述的抽油泵柱塞2贯穿偏置阀体3,且于抽油泵泵筒1、柱塞通管12和偏置阀体3左侧同轴。
[0013]所述的进液管7下端设有进液管入口9。
[0014]所述的偏置阀体3上设有进液口5。
[0015]所述的抽油泵柱塞2底端设有柱塞进液口17。
[0016]所述的抽油泵泵筒1、抽油泵柱塞2、偏置阀体3和柱塞通管12配合形成的空间为抽油泵泵腔16。
[001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防溢流滑套13两端装有密封圈14,抽油泵下井过程中,防溢流滑套13将进液口5封闭,阻止井液进入抽油泵泵腔16,从而避免井液从井口溢流。抽油泵下放到设计位置后,下放抽油杆,将防溢流滑套13推至柱塞通管12内,进液口5开启,抽油泵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抽油泵柱塞2下行时,其内部的游动阀球18向上运动,柱塞进液口17开启,抽油泵泵腔16内的高压油气两相流体进入抽油泵柱塞2内,同时进液阀球6在自身重力及抽油泵泵腔16内的高压流体向下活塞推力的作用下与进液管7上端结合,进液通道8被关闭;抽油泵柱塞2上行时,游动阀球18下行并将柱塞进液口17关闭,进入抽油泵柱塞2内的油气两相流体被举升至地面;抽油泵柱塞2上行还会导致抽油泵泵腔16内压力降低,进液阀球6在井产物向上活塞推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压缩弹簧4,井产物依次经进液管
入口9、进液通道8和进液口5进入抽油泵泵腔16。随着抽油泵柱塞2周而复始的下行和上行,井下的油气两相流体被举升至地面,最终实现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溢流防气锁油气混抽装置,包括抽油泵泵筒、抽油泵柱塞、偏置阀体、弹簧、进液口、进液阀球、进液管、进液通道、进液管入口、定位接头、丝堵、柱塞通管、防溢流滑套、密封圈、卡环、抽油泵泵腔、柱塞进液口、游动阀球,其特征在于:抽油泵泵筒与偏置阀体连接;偏置阀体内装有卡环;防溢流滑套通过卡环与偏置阀体固定;防溢流滑套通过密封环与偏置阀体密封并将进液口封闭;抽油泵泵筒内设置有抽油泵柱塞;抽油泵柱塞内装有游动阀球;偏置阀体内装有弹簧;弹簧下部与进液阀球连接;偏置阀体下端装有进液管和柱塞通管;柱塞通管下端与定位接头连接;定位接头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红梅魏警卫刘庆敏彭志敏刘炳宇马刚马建丽苏军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海天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