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袋可剥离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385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袋可剥离容器,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内袋可剥离容器通过挤压方式排出内容物,每次排出内容物重量精度低的问题。本内袋可剥离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排出阀,排出阀包括与容器本体固定连接的阀座和与阀座滑动连接的操作件,阀座内具有圆柱状的活塞腔,操作件上具有嵌入活塞腔内的活塞部;活塞腔分隔为压力区域和贯通区域,阀座上安装有能使压力区域与内层的内腔相连通的单向进液结构;阀座上开设有使贯通区域与内层的内腔相联通的贯通孔,操作件上安装有能使压力区域与外界相连通的单向排液结构。本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操作件每次滑动为最大行程,保证活塞部移动行程一致性,进而提高内容物每次排出重量一致性。重量一致性。重量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袋可剥离容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包装
,涉及一种容器,特别是一种内袋可剥离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内袋可剥离容器是在合成树脂外层的内侧设置合成树脂内层,内层与外层层叠,内层能从外层上剥离下来。关于内袋可剥离容器的相关文献较多,如积层剥离容器(申请号96190328.7),外层具有空气导入孔,内层从外层上剥离时,空气从空气导入孔补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空间。
[0003]目前内袋可剥离容器通常用于存放食物;通过挤压内袋可剥离容器外层,迫使内容物从瓶口处排出。上述相关技术如专利技术人提出的内袋可剥离瓶子进气控制结构(申请号 201921387967.4)、内袋可剥离容器的气流控制装置(申请号202021295905.3)。
[0004]内袋可剥离容器具有高阻隔性以及避免空气进入内袋中,由此内袋可剥离容器也适合包装药品或精油等物品。若采用上述挤压方式取出内容物,则存在着取出流量和重量均不易控制的问题,进而影响内袋可剥离容器在药品或精油等物品包装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内袋可剥离容器,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内袋可剥离容器所包装内容物每次排出重量的精度。
[0006]本技术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袋可剥离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排出阀,容器本体包括外层和位于外层内侧的内层,外层上开设有进气孔;其特征在于,排出阀包括与容器本体固定连接的阀座和与阀座滑动连接的操作件,阀座内具有圆柱状的活塞腔,操作件上具有嵌入活塞腔内的活塞部;活塞腔分隔为压力区域和贯通区域,阀座上安装有能使压力区域与内层的内腔相连通的单向进液结构,单向进液结构使内层内的内容物仅单向流向压力区域;阀座上开设有使贯通区域与内层的内腔相联通的贯通孔,操作件上安装有能使压力区域与外界相连通的单向排液结构,单向排液结构使压力区域内的内容物仅单向流向外界。
[0007]按压操作件使活塞部在活塞腔内轴向移动,活塞腔的压力区域逐渐缩小,压力区域内的内容物压力升高,迫使单向排液结构打开,以及保证单向进液结构处于关闭状态,进而压力区域内的内容物经单向排液结构排出,排出量与活塞部移动行程密切相关,由此通过控制活塞部移动行程精确控制内容物每次排出重量,具有排出内容物重量精度高的优点。
[0008]随后,操作件反向移动,活塞腔的压力区域逐渐增大,压力区域内的压力下降,迫使单向进液结构打开,以及保证单向排液结构处于关闭状态,进而内层内腔中的内容物补入压力区域内,空气经进气孔进入内层与外层之间的隔腔内,内层逐渐收干瘪。
[0009]贯通区域通过贯通孔与内层的内腔相联通,这样能降低活塞部与活塞腔侧壁之间密封性,即使排出压力过大导致部分内容物经活塞部与活塞腔侧壁之间泄漏,泄漏的内容
物仍然在内层的内腔中。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内袋可剥离容器不仅能阻止空气进入内层的内腔中,还能阻止空气进入压力区域内,进而延迟内容物的保质期,尤其是显著延迟压力区域内内容物的保质期。
[0011]本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操作件的每次滑动通常都为最大行程,这样便于保证活塞部移动行程一致性,进而提高内容物每次排出重量一致性。
[0012]在上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所述活塞腔的压力区域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与阀座相抵靠,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操作件相抵靠。
[0013]在上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体和活塞体,活塞部位于活塞体上,操作体和活塞体与阀座体之间均为滑动连接,操作体与活塞体的外端部之间为插接。
[0014]在上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所述活塞体还包括限程挡圈部和穿设在阀座中心处的主杆部,限程挡圈部能与阀座相依靠阻止活塞体向外移动。
[0015]在上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所述主杆部的外侧面上具有密封唇。
[0016]在上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所述操作体套设在阀座上,操作体上具有供阀座端面依靠的限程面。
[0017]在上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所述阀座的外侧面上具有第二防脱凸圈部,操作体上具有与第二防脱凸圈部匹配的第二防脱倒钩部。
[0018]在上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所述单向进液结构包括使压力区域与内层的内腔相连通的进液通道和设置在进液通道内的球芯。
[0019]在上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所述单向排液结构包括使压力区域与外界相连通的排液通道和设置在排液通道内的阀芯和第二弹簧。
[0020]在上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中,所述排液通道包括位于操作件内的第一排液段和位于活塞体内的第二排液段;操作件的第一排液段内嵌设有阀芯座,阀芯座与操作件之间紧配合连接;排液通道还包括位于阀芯座内的第三排液段,活塞体与阀芯座之间紧配合连接。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内袋可剥离容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容器本体;1a、外层;1b、内层;1c、进气孔;1d、第一防脱凸圈部;2、阀座体;2a、第一防脱倒钩部;2b、第二防脱凸圈部;3、管体;3a、压力区域;3b、贯通区域;3c、贯通孔;4、操作体;4a、第二防脱倒钩部;4b、限程面;5、活塞体;5a、主杆部;5b、活塞部;5c、限程挡圈部;6、密封垫片;7、第一弹簧;8、单向进液结构;8a、球芯;9、单向排液结构;9a、第一排液段;9b、第二排液段;9c、第三排液段;9d、阀芯;9e、第二弹簧;9f、阀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如图1所示,内袋可剥离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和排出阀。
[0025]容器本体1包括外层1a和位于外层1a内侧的内层1b,外层1a上开设有进气孔1c。内层1b的内腔用于存放内容物,当内层1b收瘪时,内层1b与外层1a之间行程隔腔,隔腔通过进
气孔1c与外界相连通。
[0026]排出阀包括阀座和操作件。阀座和操作件均采用树脂制成,为了便于阀座和操作件制造,阀座又包括阀座体2和管体3;操作件又包括操作体4和活塞体5。
[0027]容器本体1的口部外侧具有第一防脱凸圈部1d,阀座体2套设在容器本体1的口部上,阀座体2上具有与第一防脱凸圈部1d匹配的第一防脱倒钩部2a,阀座体2的下沿依靠在容器本体1的外侧面上,进而阀座体2稳定地固定在容器本体1上。
[0028]管体3的顶部与阀座体2之间固定连接,说明书附图给出管体3与阀座体2之间通过卡扣连接,这样具有组装方便的优点。容器本体1的顶面与阀座体2之间设有密封垫片6,密封垫片6还与管体3之间形成密封,进而有效提高阀座与容器本体1之间密封性,实现延迟内容物的保质期。
[0029]管体3穿入容器本体1的内层1b中,管体3内具有圆柱状的活塞腔。活塞体5包括穿设在阀座体2中心处的主杆部5a和嵌入活塞腔内的活塞部5b,活塞腔分隔为压力区域3a和贯通区域3b。活塞体5与阀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袋可剥离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和排出阀,容器本体(1)包括外层(1a)和位于外层(1a)内侧的内层(1b),外层(1a)上开设有进气孔(1c);其特征在于,排出阀包括与容器本体(1)固定连接的阀座和与阀座滑动连接的操作件,阀座内具有圆柱状的活塞腔,操作件上具有嵌入活塞腔内的活塞部(5b);活塞腔分隔为压力区域(3a)和贯通区域(3b),阀座上安装有能使压力区域(3a)与内层(1b)的内腔相连通的单向进液结构(8),单向进液结构(8)使内层(1b)内的内容物仅单向流向压力区域(3a);阀座上开设有使贯通区域(3b)与内层(1b)的内腔相联通的贯通孔(3c),操作件上安装有能使压力区域(3a)与外界相连通的单向排液结构(9),单向排液结构(9)使压力区域(3a)内的内容物仅单向流向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腔的压力区域(3a)内安装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阀座相抵靠,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操作件相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体(4)和活塞体(5),活塞部(5b)位于活塞体(5)上,操作体(4)和活塞体(5)与阀座体(2)之间均为滑动连接,操作体(4)与活塞体(5)的外端部之间为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袋可剥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5)还包括限程挡圈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卿薛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仅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