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377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包括污水储运箱和上水机构,水泵通过第一管道与污水储运箱的进水口相通,液位传感器监测污水池的液位信号输送至控制单元并由控制单元控制水泵的启停,污水储运箱内设置有容量检监测仪,控制单元收集系统的各种数据并传递给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调配车辆转运污水储运箱。在现有的中转站中加设一个专门用来收集转运污水的污水储运箱,上水机构将中转站污水池的污水泵送至污水储运箱内,污水储运箱内的容量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单元控制上水机构停止上水,控制单元将收集设备的各种数据并上传至智能管理系统,安排车辆转运已满的污水储运箱,实现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转运部署进行统一管理。进行统一管理。进行统一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卫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体制正在逐步探索完善,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然而还有很多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干湿垃圾依然采取混合收集运输,这种方式导致垃圾在收集运输中会有大量污水的产生。中小型的垃圾中转站普遍欠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备,因此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垃圾中转站污水主要来源于垃圾压缩渗滤液、冲洗污水和生活废水,日产量根据压缩设备类型一般占日处理垃圾总量5%

10%。其特点主要有:(1)垃圾渗滤液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浓度较高,COD浓度在 10000mg/l~50000mg/l左右;(2)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种类较多,其中所含有机物大多为腐殖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等,内含杂环芳烃、多环芳烃、酚、醇、苯胺类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物,而且浓度存在短期波动性和长期变化的复杂性;(3)受垃圾收集、气候、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渗滤液水量波动较大,特别是季节变化对渗沥液水量变化影响较大,一般夏天渗滤液产量较大,而冬天相对较少。
[0003]鉴于垃圾中转站污水的基本特点,现行的垃圾中转站普遍存在以下难题亟待解决:(1)已建中小型垃圾中转站基本未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而且绝大部分无升级空间;(2)中转站污水因高污染性处理费用较高,分散式建设投资大难以落地;(3)采用吸污车抽吸转运至集中场所处理,会存在抽吸不完全和车辆跑空等低效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无需加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前提下,又能及时收集转运污水的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包括污水储运箱和上水机构,所述的上水机构包括水泵和液位传感器,水泵通过第一管道与污水储运箱的进水口相通,液位传感器监测污水池的液位信号输送至控制单元并由控制单元控制水泵的启停,污水储运箱内设置有容量监测仪,控制单元收集系统的容量、重量、压力等数据并传递给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调配车辆转运污水储运箱。
[0006]上述方案中,在现有的中转站中加设一个专门用来收集、储存、运输污水的污水储运箱,上水机构将中转站中的渗滤水、冲洗水以及生活用水等污水泵送至污水储运箱内,污水池的液位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单元控制上水机构停止上水,同时控制单元将收集设备的满溢数据、重量数据、压力数据并上传至智能管理系统,安排车辆转运已满的污水储运箱,同时安排空的污水储运箱继续上水,实现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转运部署进行统一管理。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包括污水储运箱 10和上水机构20,所述的上水机构20包括水泵21和液位传感器,水泵21通过第一管道22与污水储运箱10的进水口相通,液位传感器监测污水池52的液位信号输送至控制单元30并由控制单元30控制水泵 21的启停,污水储运箱10内设置有容量检监测仪,控制单元30收集系统的容量、重量、压力等数据并传递给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调配车辆转运污水储运箱10。基于现在的中小型垃圾中转站基本未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而且绝大部分无升级空间,再加上中转站污水因高污染性处理费用较高,分散式建设投资大难以落地等因素,我们还是采取将中转站的收集起来,然后再转运到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的方案。本技术就是在现有的中转站中加设一个专门用来收集、储存、运输污水的污水储运箱10,垃圾中转站的污水池52的污水来源主要有渗滤水、冲洗水以及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水进入污水池52中存储,当液位传感器监测到污水池52中的液位高于设定值的时候,控制单元30控制上水机构20工作将污水池52中的污水泵送至污水储运箱10内储存,当液位传感器监测到污水池52内的液位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单元30控制上水机构20停止上水,同时控制单元30将收集设备的满溢数据、重量数据、压力数据并上传至智能管理系统,安排车辆转运已满的污水储运箱10,同时安排空的污水储运箱10继续上水,实现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转运部署进行统一管理。
[0009]污水储运箱10包括箱体11,箱体11的上方开设有进污口,箱体 11的后端设置有一体式后盖12,后盖12的中下部开设有排污口,液压闸门13封闭或打开排污口。现有技术中,后盖12是独立于箱体11的单独部件,为了实现密封,后盖12和箱体11的周圈之间也是通过液压闸门将后盖12打开排污的,但是这种结构的话,后盖12和箱体11的周圈就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而且很难清洗干净,所以这里将后盖12 与箱体11做成一体式结构,避免污垢的积存。
[0010]进一步的,箱体11的上方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阀门14,排气阀门 14检测箱体11内压力并自动打开或关闭排气口,箱体11内还设置有废气净化装置。由于污水在箱体11会发酵产生废气,这些废气如果不排掉,随着箱体10内压力的升高,可能会存在安全风险,所以要根据箱体10内压力情况,打开排气阀门14将废气释放出去,保证箱体10内的压力处于安全状态,同时箱体11内还设置有废气净化装置,先将废气净化处理后,再排到外界,减小对外界空气的污染。
[0011]箱体11为椭圆形截面,有效降低重心高度,提高行驶安全,箱体 11为专用防腐材料整体焊接而成。
[0012]箱体11内设计有若干个竖向的防波板,防波板上开设有若干交叉的过水口,便于污水排净。
[0013]污水储运箱10下方的地面上设置有基础平台40,基础平台40上设置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与上水机构20联动,称重传感器采集到污水储运箱10的重量达到设定值时,水泵21停止工作。
[0014]箱体11前部设置有牵引环15,尾端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行走轮16,基础平台40还设置有与箱体11底部配合的托撑块41以及与行走轮16 配合的限位块42。污水储运箱10采用高强度钢材焊接而成,与标准车厢可卸式垃圾车配套使用,箱体11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防波板,防止污水晃动幅度太大。
[0015]水泵21设置在集水池50的池底位置处,所述的集水池50预埋在地下,沉淀池51通过第二管道61与压缩机构60相连,沉淀池51和污水池52中下部通过池壁53相隔、中上部通过滤网54相隔,压缩机构 60压滤出的水进入沉淀池51沉淀后,再以溢流的方式进入污水池52,水泵21固定在污水池22的池底。集水池50和压缩机构60都是垃圾中转站原有的设备,经沉淀、过滤后的污水不含杂物,更有利于后续的污水处理。
[0016]污水储运箱10内的容量监测仪监测满箱后,控制单元30控制上水机构20停止进水,同时打开上水机构20的排空阀排出管路内的污水,以免更换箱体时污水渗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储运箱(10)和上水机构(20),所述的上水机构(20)包括水泵(21)和液位传感器,水泵(21)通过第一管道(22)与污水储运箱(10)的进水口相通,液位传感器监测污水池(52)的液位信号输送至控制单元(30)并由控制单元(30)控制水泵(21)的启停,污水储运箱(10)内设置有容量监测仪,控制单元(30)收集系统的容量、重量、压力等数据并传递给智能管理系统,智能管理系统调配车辆转运污水储运箱(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水储运箱(10)包括箱体(11),箱体(11)的上方开设有进污口,箱体(11)的后端设置有一体式后盖(12),后盖(12)的中下部开设有排污口,液压闸门(13)封闭或打开排污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箱体(11)的上方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阀门(14),排气阀门(14)检测污水储运箱(10)内压力并自动打开或关闭排气口,箱体(11)内还设置有废气净化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箱体(11)为椭圆形截面,箱体(11)为防腐材料整体焊接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中转站污水收集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箱体(11)内设计有若干个竖向的防波板,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琳郝剑锋温飞
申请(专利权)人: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