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375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包括水渠、漂浮体、闸门、连接杆和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水渠的两侧壁对应连接,水渠内开设有水槽,漂浮体、闸门和连接杆均设置在的水槽内,连接杆的中部与支撑杆转动或固定连接,连接杆包括第一子杆和第二子杆,第一子杆和第二子杆均垂直于支撑杆,第一子杆的一端与第二子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子杆和第二子杆连接的部位与支撑杆连接,第一子杆的另一端与漂浮体连接,第二子杆远离漂浮体的一端与闸门转动连接,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闸门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当水渠内的水位上升时,漂浮体将随着水位上升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带动闸门下降堵住水渠的通路,减少了流过的水量和降低流速。量和降低流速。量和降低流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灌溉
,特别是涉及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溉,即用水浇地。灌溉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需要根据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地灌溉。其种类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
[0003]现有的灌溉方式是通过水渠来引水灌溉,而水渠的设计宽度都一样,当水量较大时,水渠内的水位增高,且所述水渠内流水也较大,使得灌溉的水量急剧增加,导致农作物被淹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包括水渠、漂浮体、闸门、连接杆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渠的两侧壁对应连接,所述水渠内开设有水槽,所述漂浮体、所述闸门和所述连接杆均设置在所述的水槽内,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子杆和第二子杆,所述第一子杆和所述第二子杆均垂直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子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子杆和所述第二子杆连接的部位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子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漂浮体连接,所述第二子杆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闸门转动连接,所述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闸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渠的两侧壁对应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渠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转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穿过两所述转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水渠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门远离所述水槽的底部的一端开设有多个通孔。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漂浮体的一侧为进液口,所述通孔靠近所述漂浮体的一侧为出液口,所述通孔的宽度由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端逐渐增大。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漂浮体的一侧为进液口,所述通孔靠近所述漂浮体的一侧为出液口,所述通孔由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出液口的一端逐渐向水槽的槽底倾斜设置。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过滤网。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漂浮体为浮球。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门的边沿套设有防水片,所述防水片与所述滑槽的槽底抵接。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闸门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漂浮体和闸门。当所述水渠内的水流过于湍急时,导致所述水渠内的水位上升时,所述漂浮体由于受到浮力将会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所述漂浮体上升带动所述连接杆转动,使得连接杆另一端上的所述闸门下降,所述闸门下降将堵住了水渠的通路,使得水流将不能流过所述闸门;当所述水渠靠近所述漂浮体的一端的水灌溉田地后,所述漂浮体会随着水位下降而下降,从而带动所述闸门开闸,再次将水引入田地灌溉。通过这样设置的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即可实现了自动调整所述水渠内的水位的高度和控制水流的流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实施例中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一方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实施例中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一方向上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10、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100、水渠;101、水槽;102、滑槽;200、漂浮体;300、闸门;301、通孔;302、过滤网;400、支撑杆;500、连接杆;501、第一子杆;502、第二子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10,所述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10包括水渠100、漂浮体200、闸门300、连接杆500和支撑杆400,所述支撑杆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渠100的两侧壁对应连接,所述水渠100内开设有水槽101,所述漂浮体200、所述闸门300和所述连接杆500均设置在所述的水槽101内,所述连接杆500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杆400连接,所述连接杆500包括第一子杆501和第二子杆502,所述第一子杆501和所述第二子杆502均垂直于所述支撑杆400,所述第一子杆5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杆50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子杆501和所述第二子杆502连接的部位与所述支撑杆400连接,所述第一子杆501的另一端与所述漂浮体200连接,所述第二子杆502远离所述支撑杆400的一端与所述闸门300转动连接,所述水槽101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02,所述闸门300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02内。
[0022]具体地,所述闸门300上开设有一转槽,且转槽的侧壁凸起设置转动支撑部,转动
支撑部与所述第二子杆502远离所述支撑杆40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子杆502远离所述支撑杆400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转槽内,将所述第二子杆502与所述闸门300之间为转动连接,确保了所述闸门300能沿着所述滑槽102的侧壁直线滑动。当所述水渠100内的水流过急,水位迅速上涨时,所述漂浮体200受到浮力将随着水位的上涨而上升,而漂浮体200上升将推动所述连接杆50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闸门300朝向所述水槽101的底部运动,最终与所述水槽101的底部抵接,即所述闸门300关闭。所述闸门300关闭将堵住了水渠100的通路,从而使得供水量下降;当漂浮体200一侧的水位下降后,漂浮体20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再次带动连接杆500转动,连接杆500带动闸门朝上运动,使得水渠100打开,进而提高供水量。通过这样设置的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10即可实现了自动调整所述水渠100内流动的液体的高度和控制水流的流速。
[0023]本实施例中,漂浮体200、闸门300和连接杆500的相互连接形成杠杆结构,当漂浮体200在重力作用向下运动时,则通过连接杆500撬动闸门300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渠、漂浮体、闸门、连接杆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渠的两侧壁对应连接,所述水渠内开设有水槽,所述漂浮体、所述闸门和所述连接杆均设置在所述的水槽内,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子杆和第二子杆,所述第一子杆和所述第二子杆均垂直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子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子杆和所述第二子杆连接的部位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子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漂浮体连接,所述第二子杆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闸门转动连接,所述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闸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渠的两侧壁对应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灌溉水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渠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转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穿过两所述转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水渠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罗华峰刘振昌温应宁张婷陈中华陈怀机叶永青刘志文汤倩王莉青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惠州区域性农业试验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