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351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9
一种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包含多个塑胶透镜、塑胶镜筒、固定元件、胶体材料及第一空间结构。塑胶镜筒包含板状部与管状部,其中板状部具有中心通孔,且成像镜头的光轴通过中心通孔;管状部由板状部往平行光轴的方向延伸并定义内部空间,且用以将塑胶透镜设置于内部空间中。固定元件用以将塑胶透镜固定在内部空间内。胶体材料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塑胶镜筒的管状部之间。第一空间结构由中心通孔往管状部延伸。塑胶透镜中包含第一透镜,且第一透镜与塑胶镜筒的板状部实体接触。借此,可提供一种可抵抗高温高湿环境测试的成像镜头。试的成像镜头。试的成像镜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成像镜头与取像装置,且特别是一种应用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成像镜头与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可携式电子装置发展快速,例如智能电子装置、平板计算机等,已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而装载在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的取像装置及其成像镜头也随之蓬勃发展。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成像镜头的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发展一种可抵抗高温高湿环境测试的成像镜头遂成为产业上重要且急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通过成像镜头的第一空间结构可缓冲胶体材料与塑胶透镜受温度影响膨胀的体积,以提高成像镜头的可靠度。
[0004]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多个塑胶透镜、一塑胶镜筒、一固定元件、一胶体材料及一第一空间结构。塑胶透镜由成像镜头的物侧往像侧依序排列。塑胶镜筒包含一板状部与一管状部,其中板状部具有一中心通孔,且成像镜头的一光轴通过中心通孔;管状部由板状部往平行光轴的方向延伸并定义一内部空间,且用以将塑胶透镜设置于内部空间中。固定元件用以将塑胶透镜固定在内部空间内。胶体材料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塑胶镜筒的管状部之间,并环绕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第一空间结构由中心通孔往管状部延伸。塑胶透镜中包含一第一透镜,且第一透镜与塑胶镜筒的板状部实体接触。第一空间结构用以将第一透镜与板状部之间维持一空气间隙,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5um<d<40um。
[0005]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空间结构可设置于塑胶镜筒的板状部上,第一空间结构可包含一第一阶差与一第一降面,且第一阶差与第一降面用以将板状部与实体接触板状部的第一透镜之间形成空气间隙。
[0006]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管状部可包含多个内环面,内环面分别对应塑胶透镜,且胶体材料设置于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一外径面与对应塑胶透镜的各内环面之间。
[0007]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塑胶镜筒的管状部可还包含一第二空间结构,第二空间结构对应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外径面,第二空间结构可包含一第二阶差与一第二降面,且胶体材料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二空间结构内。
[0008]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胶体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为c,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ppm/℃<c<400ppm/℃。
[0009]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5um<d<23um。
[0010]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第一透镜的外径为phi 1,与胶体材料连
接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的外径为phi i,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0≤phi i/phi 1<1.43。
[0011]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设置胶体材料的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第一透镜之间可包含塑胶透镜中至少另外二透镜。
[0012]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其中胶体材料为不透光的胶体。
[0013]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
[0014]依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实施方式的取像装置与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
附图说明
[0015]图1A绘示依照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示意图;
[0016]图1B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立体图;
[0017]图1C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1D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示意图;
[0019]图1E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剖视图;
[0020]图1F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另一立体图;
[0021]图1G绘示依照图1A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部分剖视图;
[0022]图2A绘示依照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示意图;
[0023]图2B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立体图;
[0024]图2C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2D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示意图;
[0026]图2E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剖视图;
[0027]图2F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另一立体图;
[0028]图2G绘示依照图2A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部分剖视图;
[0029]图3A绘示依照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0030]图3B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沿剖线3B

3B的剖面示意图;
[0031]图3C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沿剖线3C

3C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3D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立体图;
[0033]图3E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示意图;
[0034]图3F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部分剖视图;
[0035]图3G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另一立体图;
[0036]图3H绘示依照图3A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塑胶镜筒的部分剖视图;
[0037]图4A绘示依照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38]图4B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0039]图4C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自拍场景的示意图;以及
[0040]图4D绘示依照图4A第四实施例中拍摄的影像的示意图。
[0041]【符号说明】
[0042]100,200,300,41a:成像镜头
[0043]111,211,311:第一透镜
[0044]112,113,114,115,212,213,214,215,312,313,314,315:塑胶透镜
[0045]111a,115a,211a,215a,311a,315a:外径面
[0046]120,220,320:塑胶镜筒
[0047]121,221,321:板状部
[0048]121a,221a,321a:中心通孔
[0049]122,222,322:管状部
[0050]122a,222a,322a:内环面
[0051]130,230,330:固定元件
[0052]140,240,340:胶体材料
[0053]150,250,350:第一空间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塑胶透镜,由该成像镜头的物侧往像侧依序排列;一塑胶镜筒,包含:一板状部,具有一中心通孔,且该成像镜头的一光轴通过该中心通孔;及一管状部,由该板状部往平行该光轴的方向延伸并定义一内部空间,且用以将所述多个塑胶透镜设置于该内部空间中;一固定元件,用以将所述多个塑胶透镜固定在该内部空间内;一胶体材料,设置于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其中一透镜与该塑胶镜筒的该管状部之间,并环绕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其中该透镜;以及一第一空间结构,由该中心通孔往该管状部延伸;其中,所述多个塑胶透镜中包含一第一透镜,且该第一透镜与该塑胶镜筒的该板状部实体接触;其中,该第一空间结构用以将该第一透镜与该板状部之间维持一空气间隙,该空气间隙的厚度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0.5um<d<40u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空间结构设置于该塑胶镜筒的该板状部上,该第一空间结构包含一第一阶差与一第一降面,且该第一阶差与该第一降面用以将该板状部与实体接触该板状部的该第一透镜之间形成该空气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管状部包含:多个内环面,所述多个内环面分别对应所述多个塑胶透镜,且该胶体材料设置于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其中该透镜的一外径面与对应所述多个塑胶透镜的各该内环面之间。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恒毅周明达蔡谆桦张明顺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