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344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其包括烟气发生装置、烟气处理装置、末端换热装置和烟气输送装置;烟气发生装置设有空气进口与烟气出口;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段、空气混合段和送烟段,缓冲段与烟气出口连接;末端换热转置包括由多根换热管并联组成的换热管网,换热管网的入口与送烟段连接;烟气输送装置包括排烟管道与动力装置,排烟管道的入口与换热管网的出口连接,动力装置设于排烟管道的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土壤作为加热、传热、蓄热与放热载体,实现土壤与空气温度同步与均衡,可灵活调控温度以达到作物生长最佳环境温度。调控温度以达到作物生长最佳环境温度。调控温度以达到作物生长最佳环境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节能与供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温室大棚设施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中国农村地区,其运行模式粗放,尚未实现大棚内温湿度精确、精准控制,大棚室内环境控制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与植物生长休戚相关的室内温度。温度是植物生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室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但是,传统温室大棚依靠被动吸收太阳能的方式,即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提高温室内温度,其调控能力差,不能有效抵抗漫长的冬季和连续阴雨雪天气。传统被动温室大棚存在如下问题:(1)温室大棚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日间与夜间平均温度均过低,不能够达到植物生长最佳环境温度;(2)基于温室效应原理,温室大棚内空气温度日间波动过大,无法实现灵活调控;(3)土壤温度则始终处于温度过低状态,传统温室效应无法提升土壤温度;(4)室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变化不同步、不协调,出现植物生长停滞、烂根,甚至无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其解决了温室内土壤与空气温度变化不能同步与均衡的技术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7]烟气发生装置、烟气处理装置、末端换热装置和烟气输送装置;所述烟气发生装置设有空气进口与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段、空气混合段和送烟段,所述缓冲段与所述烟气出口连接;所述末端换热转置包括由多根换热管并联组成的换热管网,所述换热管网的入口与所述送烟段连接;所述烟气输送装置包括排烟管道与动力装置,所述排烟管道的入口与所述换热管网的出口连接,所述动力装置设于所述排烟管道的出口。
[0008]可选地,所述烟气发生装置为生物质颗粒燃烧炉。
[0009]可选地,所述缓冲段设有滤丝网;所述空气混合段设有温度控制装置;所述送烟段的入口设有孔板。
[0010]可选地,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换热管外径为50mm~65mm,长度为9~12m,埋设于地下45cm~55cm处,埋设的间距为35cm~45cm。
[0012]可选地,在所述换热管网的下方铺设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2cm~3cm厚的膨胀珍珠岩。
[0013]可选地,各所述换热管均设有调节阀门,所述调节阀门将管内烟气流速控制为2.5m/s~3m/s。
[0014]可选地,所述换热管PE管。
[0015]可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管道轴流风机,所述排烟管道为PE管。
[0016]可选地,所述系统还设有烟气净化装置,所述烟气净化装置设于所述排烟管道的出口。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以生物质烟气为工质,通过埋于土壤中的换热装置,实现烟气与温室土壤的热交换,土壤在升温的同时,向大棚内辐射与对流散热,从而达到调节温室大棚内地表土壤与空气的温度目的。本技术以土壤作为加热、传热、蓄热与放热载体,实现土壤与空气温度同步与均衡,可灵活调控温度以达到作物生长最佳环境温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的二维模型图;
[0021]图3为不同埋管管径对土壤和空气温度影响的趋势对比图;
[0022]图4为不同埋管深度对土壤和空气温度影响的趋势对比图;
[0023]图5为不同埋管间距对土壤和空气温度影响的趋势对比图;
[0024]图6为不同保温层厚度对土壤和空气温度影响的趋势对比图;
[0025]图7为不同烟气流速对土壤和空气温度影响的趋势对比图;
[0026]图8为不同烟气温度对土壤和空气温度影响的趋势对比图;
[0027]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生物质颗粒燃料;2:空气;3:烟气;4:含二氧化碳的净化气体;
[0030]100:生物质供暖系统;
[0031]110:烟气发生装置;
[0032]120:烟气处理装置;121:缓冲段;122:空气混合段;123:送烟段;
[0033]130:末端换热装置;131:换热管网;132:换热管;133:保温层;134:土壤;135:塑料薄膜;
[0034]140:烟气输送装置;141:排烟管道;142管道轴流风机;
[0035]150:烟气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3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100,包括烟气发生装置110、烟气处理装置120、末端换热装置130和烟气输送装置140;烟气发生装置110设有空气
进口与烟气出口;烟气处理装置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段121、空气混合段122和送烟段123,缓冲段121与烟气出口连接;末端换热转置包括由多根换热管132并联组成的换热管网131,换热管网131的入口与送烟段123连接;烟气输送装置140包括排烟管道141与动力装置,排烟管道141的入口与换热管网131的出口连接,动力装置设于排烟管道141的出口。
[0038]在上述中,烟气发生装置110用于制备低温烟气;烟气处理装置120接收并对低温烟气进行处理,输出低温热源;末端换热装置130接收低温热源,用于与土壤134进行热量交换,并以土壤134为载体向温室内辐射与对流散热;烟气输送装置140用于排放末端换热装置130输送过来的转换烟气。
[0039]本技术以生物质烟气为工质,通过埋于土壤134中的换热装置,实现烟气与温室土壤134的热交换,土壤134在升温的同时,向大棚内辐射与对流散热,从而达到调节温室大棚内地表土壤134与空气的温度目的。本技术以土壤134作为加热、传热、蓄热与放热载体,实现土壤134与空气温度同步与均衡,可灵活调控温度以达到作物生长最佳环境温度。
[0040]具体地,烟气发生装置110为生物质颗粒燃烧炉,其中,生物质颗粒燃料1包括且不仅限于秸秆、木屑、竹屑与落叶。生物质颗粒燃料1在炉内燃烧,制备出不高于200℃的低温烟气,送入烟气处理装置120。
[0041]接着,缓冲段121设有滤丝网,用于对低温烟气中的灰分和固体颗粒物进行过滤,得到过滤烟气;空气混合段122设有温度控制装置,通过温度控制装置来控制风机转速,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发生装置、烟气处理装置、末端换热装置和烟气输送装置;所述烟气发生装置设有空气进口与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段、空气混合段和送烟段,所述缓冲段与所述烟气出口连接;所述末端换热转置包括由多根换热管并联组成的换热管网,所述换热管网的入口与所述送烟段连接;所述烟气输送装置包括排烟管道与动力装置,所述排烟管道的入口与所述换热管网的出口连接,所述动力装置设于所述排烟管道的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发生装置为生物质颗粒燃烧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设有滤丝网;所述空气混合段设有温度控制装置;所述送烟段的入口设有孔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生物质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