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头及按摩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333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按摩头及按摩椅,涉及被动锻炼用器械技术领域,按摩头存在的传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壳体,具有按压面,所述按压面设置按摩凸起,并开设有散热孔;发热件;基座,具有电源及导线,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发热件电性连接;发热件支座,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件支座内设有用于提升所述发热件安装高度的支撑台,所述发热件支座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发热件经所述支撑台固定后靠近于所述按压面,所述发热件加热所述壳体与所述基座围成的腔体内的空气,被加热后的空气经所述散热孔散发出去以加热与所述按摩凸起接触的人体的皮肤。加热与所述按摩凸起接触的人体的皮肤。加热与所述按摩凸起接触的人体的皮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摩头及按摩椅


[0001]本技术涉及被动锻炼用器械
,特别涉及按摩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按摩棒、按摩椅、推拿机、治疗仪等保健器材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百姓家庭。其中,按摩椅因其操作简单、功能丰富、效果显著等优点,最为受大众欢迎。按摩椅是在椅子的内部安装可以对人体的颈部、肩部、背部、手部、腰部、腿部及脚部进行按摩的部件,主要针对长时间坐着工作和学习的人群,按摩可令血液循环通畅,改善腰酸背痛等病症。
[0003]按摩椅通常包含:具有导轨架的机体和位于机体上的按摩机芯,按摩机芯能够沿导轨架活动。按摩机芯通常包含有一对按摩机构。按摩机构包含有接触用户并对用户进行按摩的按摩头,按摩头内部具有发热模块,能够对用户进行按摩的同时实现加热理疗。
[0004]现有的按摩头通常为封闭式结构,由咪泡或陶瓷发热件通电发热,再通过空气为介质传导至注塑件表面,实现按摩时的温热体感。由于封闭式的按摩头结构使内部元器件散发的热量更多地集中于按摩头内部,热传递的效率更低,使热量无法更好地传递给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按摩头存在的传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按摩头,包括壳体、发热件、基座及发热件支座。其中,所述壳体是按摩头的动作机构,在电机的带动下对人体执行揉捏动作;所述发热件为按摩头的发热机构,设置于壳体内部,热量透过壳体传导至人体;所述发热件支座用于安装发热件;所述基座与壳体组成相对密封的空腔,对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形成聚拢效果,防止热量散发至其他地方,进而避免热量浪费。
[0007]具体地,本技术的结构为:壳体,具有按压面,所述按压面设置按摩凸起,并开设有散热孔;发热件;基座,具有电源及导线,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发热件电性连接;发热件支座,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件支座内设有用于提升所述发热件安装高度的支撑台,所述发热件支座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发热件经所述支撑台固定后靠近于所述按压面,所述发热件加热所述壳体与所述基座围成的腔体内的空气,被加热后的空气经所述散热孔散发出去以加热与所述按摩凸起接触的人体的皮肤。
[0008]本技术中的按摩头,通过壳体与基座组成相对密封的空腔,对发热件产生的热量形成聚拢效果,使热量可以向指定方向集中,防止热量散发至外部环境,进而避免热量浪费;利用支撑台将发热件提升至一定高度,使发热件更加靠近壳体表面,减少了从发热件到人体的热传导距离,避免热量流失,提高了传热效率;通过在壳体开设的散热孔,使被加
热的空气穿过散热孔直接朝向人体,能够减少热量流向壳体,使热量尽可能作用于人体,实现热传递效率的提高。本技术通过按摩头的结构变动,实现产品加热功能的定向、高效传递,利用简单的开孔结构,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加热按摩体验。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按摩凸起包括头部及倾斜的侧壁,所述头部与人体接触,所述侧壁上靠近于所述头部处开设多个所述散热孔。为了保证按摩凸起表面的光滑性,防止按摩凸起对人体造成划伤或者不适感,散热孔的开设位置应当避免在按摩凸起与人体的接触面上。优选地,所述散热孔分布于所述按摩凸起的根部,即所述侧壁上靠近于所述头部处开设多个所述散热孔,并且也是散热孔更加靠近人体,减少热空气的流动路径。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基座与壳体组成相对密封空间,也可直接通过发热件支座与壳体组成相对密封空间,即,所述发热件支座为桶状结构,开口端朝向所述按压面,发热件支座伸入壳体内。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盖板;所述按摩凸起分布于所述上壳体的表面,所述上壳体的底部为开口;所述下盖板为环形结构,与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发热件支座从所述下盖板的中部伸入。安装时,先将下盖板套在发热件支座的外部,然后固定上壳体。
[0012]可选地,所述上壳体与下盖板、所述发热件与发热件支座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连接、胶黏剂粘接、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热件支座与所述下盖板为间隙配合,间隙为1

5mm。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按摩头在工作时,发热件支座并不转动,壳体在发热件支座的外部进行转动。二者的配合间隙为1

5mm,在保证不干涉的情况尽可能减小间隙,能够防止热量流失至外部环境中。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为了提高按摩效果,按摩凸起的头部为多个且尺寸不一,具体地,所述按摩凸起包括半球形的头部一、头部二及头部三,所述头部一的直径>所述头部二的直径>所述头部三的直径。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热件包括电性连接的电路板及咪泡,所述电路板为环形结构,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所述咪泡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在所述电路板上排布。当发热咪泡通电时,在壳体内产生热量,热量穿过壳体传递至人体,使用户在按摩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热量,按摩效果更好,同时舒适度更高。
[0016]可选地,所述发热件还可以为发热氖泡、发热电阻丝或者陶瓷发热件,均能够起到理疗保健的效果。
[00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热件支座开设导线过孔,所述导线从所述导线过孔穿出与按摩椅的电源连接,以对发热件进行供电。
[00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热件支座开设转轴过孔,按摩椅的电机转轴从所述转轴过孔伸入与所述壳体周向固定,电机带动壳体转动,以执行按摩动作。
[00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按摩凸起的表面具有波点、波纹或者凸楞,可在光滑的表面在增加阻尼感,以增加按摩头的多样性,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
[0020]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按摩椅,包括电机以及上述的按摩头。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壳体周向固定。采用了上述按摩头的按摩椅,实现产品加热功能的定向、高效传递,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加热按摩体验。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按摩头的装配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按摩头的爆炸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按摩头的装配图。
[0024]附图标记:10、壳体;11、按摩凸起;111、头部;101、头部一;102、头部二;103、头部三;112、侧壁;12、散热孔;13、上壳体;14、下盖板;20、发热件;21、导线;22、电路板;23、咪泡;30、发热件支座;31、开口端;32、支撑台;33、导线过孔;34、转轴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具有按压面,所述按压面设置按摩凸起(11),并开设有散热孔(12);发热件(20);基座,具有电源及导线(21),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导线(21)与所述发热件(20)电性连接;发热件支座(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发热件支座(30)内设有用于提升所述发热件(20)安装高度的支撑台(32),所述发热件支座(30)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壳体(1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发热件(20)经所述支撑台(32)固定后靠近于所述按压面,所述发热件(20)加热所述壳体(10)与所述基座围成的腔体内的空气,被加热后的空气经所述散热孔(12)散发出去以加热与所述按摩凸起(11)接触的人体的皮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凸起(11)包括头部(111)及倾斜的侧壁(112),所述头部(111)与人体接触,所述侧壁(112)上靠近于所述头部(111)处开设多个所述散热孔(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支座(30)为桶状结构,开口端(31)朝向所述按压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上壳体(13)及下盖板(14);所述按摩凸起(11)分布于所述上壳体(13)的表面,所述上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耀茅煦凡翁国榕
申请(专利权)人: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