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伺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313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伺服装置,在其电压变化时其伺服操作仍保持稳定,通过设立增益改变设备以控制相位补偿器,或设立增益改变设备以控制选择器使控制处理负载和所需控制数据的量降低,这样在诸如聚焦搜索和跳迹等非环操作时增益的设立可由增益改变,且增益改变设备的改变程度对几个伺服系统可同时受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重放记录在光盘之类介质上的音频和/或视频数据的光盘机装置。诸如CD机、视盘机和迷你盘(MD)机之类的盘类系统其聚焦、寻迹、旋进及主轴驱动之类伺服操作均是由数字操作进行的。在未决美国专利08/122012(名称用于盘形记录介质、光检测器和光头的记录/重放装置,专利技术人Nobuhiko Ando等人,申请日9/15/93,分类单元2512,卷号SONY3595)中已描述了这种盘类系统。该文件在此引作参考。例如,在误差信号数字化后,相位补偿是以脉宽调制的信号进行的,并加到诸如功率MOS驱动元件上。该驱动元件随后将伺服驱动电流根据脉宽调制(PWM)信号加到电机或激励器上。这种类型的数字伺服方法可使功耗降低。图5为装在通常CD机中的传统数字方法的伺服装置的方框图。其中,盘1被主轴电机2旋转驱动。光头3将光束打到盘1上,由检测器检测从其上反射回来的光束,这样,可读出录在盘1上的信息。在光头3中,在寻迹和聚焦方向支撑移动的一个两轴激励机构被装在成为光束输出端的物镜上。该两轴激励器根据加到寻迹线圈上的寻迹驱动电流CD在盘的经向上移动物镜,并且还根据加到聚焦线圈上的聚焦驱动电流FD将物镜在向着盘或远离盘的方向上移动。标号4代表用于在盘1径向上移动整个光头3的旋进电机。旋进电机4用所加的旋进驱动电流SLD驱动进给机构(进给螺丝)5,以移动光头3。标号6代表射频(RF)放大器。由光头3重放操作从盘1上所检出的信息被送到该RF放大器6上。通过执行RF放大器6上的信息,提取出RF重放信号(EMF信号)、寻迹误差信号(TE)和聚焦误差信号(FE),在提取寻迹误差信号(TE)分量后,获得旋进误差信号(SLE)。所提取出来的RF重放信号(EMF信号)在进行EMF调制和纠错等之后,被D/A转换成为模拟音频信号,但在此对这种类型音频重放系统不再赘述。在伺服系统中,EMF信号在被送到CLV信号处理器9之前被送到EMF同步提取器8上用于同步的检测。在CLV信号处理器9中,EMF同步信号被加入PLL电路中,这样可获得重放位时钟。通过将其与基准时钟CK比较,产生主导轴误差信号SPE。主导轴误差信号SPE经选择器10的A输入端送到PW调制器12上。具有与主导轴误差信号SPE对应的脉宽的PWM信号在PW调制器12上输出并送到主导轴驱动器28上。主导轴驱动器28根据PWM信号产生一主导轴驱动电流SPD,并将其加到主导轴电机2上,这样,由此伺服系统,将常数线性速度(CLV)信号作用于盘1的转动上。从RF放大器6中所获的聚焦误差信号FE在A/D转换器13中转换成数字数据后,在相位补偿器电路14中进行相位补偿处理,并经选择器15的输入端A送到脉宽调制器17上,脉宽调制器17随后将其宽度与相位补偿器电路14的输出相对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送到聚焦驱动器29上。由聚焦驱动器29产生聚焦驱动电流FD,并加到光头3中的两轴激励机构的聚焦线圈上。物镜在朝向或远离光盘1的方向上的位置可由该伺服系统控制,并进行聚焦伺服操作,从而可保持从光头3射出的光束的聚焦状态。还有,从RF放大器6中所获的寻迹误差信号TE在被于A/D转换器18中转成数字数据后,在相位补偿器19中进行相位补偿处理,并将其经选择器20的输入端A送入PW调制器22中。PW调制器22将其脉宽与在PWM信号于A/D转换器23中被转成数字数据并在相位补偿器24中相位补偿处理后相位补偿电路的输出相对应的PWM信号经选择器25送到PW调制器27上。PW调制器27将其宽度变成与相位比较器24的输出相对应的PWM信号送到寻迹驱动器30上。随后,从寻迹驱动器30上产生寻迹驱动电流TD,并加到光头3的两轴激励器机构的寻迹线圈上。以此伺服系统控制物镜在光盘上的径向活动,并进行寻迹操作,使光束能跟踪记录轨迹。在旋进误差信号SLE于A/D转换器23中转换成数字数据并在相位补偿电路24中进行相位补偿后,经选择器25的A输入端输出到PW调制器27上。PW调制器27将宽度与相位补偿器24的输出相对应的PWM信号送到旋进驱动器31上。随后从旋进驱动器31中产生旋进驱动电流SLD,并加到旋进电机4上。随后进行旋进伺服操作,这样,由该伺服系统控制光头3与盘的径向位置。标号50代表微机,它担当控制器的作用,并可暂时将前述四个伺服系统中的前述伺服环路操作暂停。随后在电机(主导轴电机2,旋进电机4)上和激励器(寻迹线圈、聚焦线圈)上执行前述操作。也就是说,选择器10切换成B输入端,输出主导轴逆转控制信号,该信号被输到主导轴伺服系统,进行主导轴电机2转动的启/停。此外,选择器15切换成B输入端,并输出聚焦搜索控制信号FS。该信号随之被输入到聚焦伺服系统并在重放开始或对光迹访问等之后进行聚焦搜索操作。选择器19也切换到B输入端,输出跳迹控制信号TJ。该信号加入伺服系统,并进行跳迹控制。选择器25切换到B输入端,输出旋进移动控制信号SM。该信号加入到旋进伺服系统中,在访问时进行旋进移动操作。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装在诸如CD机中的用作电源的电池等是不稳定的。考虑前述类型数字方法的PWM伺服,尽管代表脉冲占空比的PWM输出不变,如果电压源电压有变,则取决于驱动器(28-31)的驱动力也会变。结果,伺服环路增益也将改变。如果伺服环路增益随电源状态改变,则意味着不能得到稳定的伺服操作。因此可能会使寻迹和聚焦多次出错。由于这个原因,在使用这种传统结构的伺服装置时,由控制器50控制该相位补偿器14,19和24。因此,每个环路增益可改变地建立起来。控制器50用一个来自A/D转换器52的电源电压60中的数字值来操动电源电压Vcc,并且监视该电源电压值。通过参见内部ROM表51,根据该电源电压得到一个前述增益建立系数,并将其送到相位补偿器14,19和24上。与电源电压的每一值相对应的用于聚焦伺服系统、寻迹伺服系统和旋进伺服系统的增益建立系数被存储在ROM表51中。通过使用这种类型的控制,甚至在当电源电压Vcc中有某种程度的影响时,伺服增益仍可保持为常数,这样,伺服操作可以稳定化。但为了进行这种控制,需有大量表格数据被存入ROM表51中。单独控制聚焦伺服系统、寻迹伺服系统和旋进伺服系统的结果,将明显增加CPU的处理负担。聚焦搜索、跳迹、旋进移动以及主导轴逆转操作的驱动量将随电源电压Vcc的改变而变。控制器50因此需根据电源电压值调节输出的聚焦搜索控制信号FS、跳迹控制信号TJ、旋进移动控制信号SM和主导轴控制信号SK的值。这将显著地增加处理负担。此外,用相位补偿(补偿滤波)进行增益调节是个很简单的调节方法,因为位精度的饱和和维持需在内部信号处理步骤中加以考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是使电源电压改变时伺服增益固定。再一目的是使伺服操作稳定并减少最后的控制处理负载同时减少所需控制数据量。控制器监视电源电压电平Vcc,并根据该电源电平,使与电源电平预定范围有关的系数从存在存储器中的数据表中读出,并加到乘法电路上。该乘法电路随后将乘法电路的输入信号乘以特定系数,并将乘得的信号送到加法处理电路上,以产生驱动伺服的驱动信号。在本专利技术中,乘法电路的输入信号为伺服误差信号。例如,当最大或优选电源电压为+1.0伏时,例如为1.0的系数K可被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位补偿装置,用于在数字数据类伺服误差信号上进行相位补偿; 脉宽调制装置,用于根据相位补偿装置的输出来输出一个脉宽调制信号; 驱动装置,用于根据脉宽调制装置的输出,输出一个伺服驱动信号;以及 增益改变装置,用于根据电源电压改变伺服增益,其中增益改变装置控制相位补偿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4-3-31 083636/941.一种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位补偿装置,用于在数字数据类伺服误差信号上进行相位补偿;脉宽调制装置,用于根据相位补偿装置的输出来输出一个脉宽调制信号;驱动装置,用于根据脉宽调制装置的输出,输出一个伺服驱动信号;以及增益改变装置,用于根据电源电压改变伺服增益,其中增益改变装置控制相位补偿装置。2.如权利要求1的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选择器装置,用于有选择地将相位补偿装置的输出和驱动控制信号发送到脉宽调制装置上,其中增益改变装置控制选择器装置。3.一种带有多个伺服系统的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位补偿装置,用于在数字数据类伺服误差信号上进行相位补偿;脉宽调制装置,用于根据相位补偿装置的输出来输出一个脉宽调制信号;驱动装置,用于根据脉宽调制装置的输出,输出一个伺服驱动信号;以及增益改变装置,用于根据电源电压改变伺服增益,其中改变程度被控制得与每个伺服系统中每个增益改变装置的改变相同。4.如权利要求3的伺服系统,其特征在于增益改变装置控制在每个伺服系统中的相位补偿装置。5.如权利要求3的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系统还包括选择器装置,用于有选择地将相位补偿装置的输出和驱动控制信号发送到脉宽调制装置上,其中增益改变装置控制在每个系统中的选择器装置。6.一种光盘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从光盘上读出数据的光头;用于转动所述光盘的主导轴电机;所述主导轴电机包括一个可转动的主导轴;一个包括用于产生伺服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亮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