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数据记录方法与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073105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降低主数据中出现差错率的一种数据记录方法和设备。为通过旋转磁头将数据记录在磁带上多条方位磁道上,将每道方位磁道分为主数据区及其两侧的边沿区。记录在每条磁道的主数据区内的主数据按二维空间排列。纠错码C2被附加到沿磁道方向排列的数据串,而纠错码1被附加到沿磁道宽度排列的数据串上。纠错码C2被分成排列在每一磁道主数据区两侧上的两部分。这降低了主数据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概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记录从,例如一计算机发送的借助旋转磁头记录在磁带方位磁道上的数据的数据记录方法和数据记录设备。在一台计算机中,人们已实施将写在,例如硬盘上的数据转移到,例如,曾经为保护而将数据记录其上的称作数据流的数据记录器。人们常常应用俗称(commonplace)模拟音频磁带记录器作为这种数据记录器。然而,就这种模拟音频磁带记录器而言,不仅磁带消耗量增大,而且数据记录和转移过程占用很多时间,因为记录期间的数据速率低。此外,由于对模拟音频磁带记录器来说不可能进行高速检索,故所谓定位,即对所需数据的前端部进行检索也是耗费时间的。因此,现已实际采用利用旋转磁头的螺线扫描数字式音频磁带记录器,或称作DAT作为该种数据记录器。当将DAT用作数据记录器时,在进行记录以前要将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转换成DAT格式数据。就DAT格式而言,在有不同方位角的两磁头转一整圈所产生的两条方位磁道TA,TB组成一帧并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以该帧为一个单位(unit)运用隔行技术进行16-位PCM音频数据记录。每一磁道由196块构成,每块由36字节组成。构成一子区的34个端块(end block)与中间128块一起构成一主区。从一条磁道末端看,每个子区被划分成一个边沿域,一个子代码PLL前同步信号域,第一子代码域,后同步信号域,相邻块至块间隙域,自动寻迹(ATF)信号域,相邻块与块间隙域,数据PLL前同步信号域,相邻块与块间隙域,ATF信号域,相邻块与块间隙域,子代码PLL前同步信号域,第二子代码域,后同步信号域,相邻块与块间隙域和一个边沿域。第一和第二子代码域各由八块组成,而其余诸域由各自的予置块数构成。主区由128个数据块组成。如图2所示,每个数据块由同步信号,PCM-ID,块地址,和一字节构成的一个奇偶校验,以及32字节的主数据域构成。若主数据是音频信号,则该主数据是16位左通道PCM音频数据和16-位右通道PCM音频数据。如图3所示,该16-位PCM音频数据是运用隔行相间技术以一帧即两磁道的主区连同奇偶校验Q数据一道排列而成。在此情况下,1帧主区中记录约5760字节的数据。这样,用DAT格式时,通过将一条磁道划分成主区和子区,可用该子区进行后记录。如图4所示,DAT格式下的主数据的纠错码是二维代码。该代码具有每磁道四个代码平面,各沿C1和C2方向被编码。若将DAT用作数据记录器,则从主计算机发送的数据是16位数据并以同PCM音频数据相同的方式受到处理。这些数据被格式化并记录在1帧主区中。对L和R通道使用1两个16位数据,其中高四位是格式ID数据而低八位被记录成逻辑帧号码。格式ID指示适于数据记录器的格式并对从1至23的帧数追加每个单位逻辑帧号,例如帧23。欧洲计算机制造协会(ECMA)提供DDS和DDS2格式作为应用DAT的数据记录器的格式。该DDS或DDS2格式设置从带的实体开始(PBOT)的设备区和在与引导带接续的前导区中作为磁带装入和未装入区的带逻辑开始(LBOT)。该设备区跟随一个参考区和一个系统区。参考区用作在系统区中进行系统运行记录时的物理参考。系统区跟随用于记录数据的数据区,数据区又跟随一个数据结束(EOD)区。DDS2格式设置两条分割带P1和P2,各有参考区,系统区,数据区和EOD区。每个分割带P1和P2的系统运行记录(磁滞信息)被记录在分隔带P1和P2的各自系统区中。就以上DAT格式而言,C2奇偶校验(Q)被排列在中央而偶数和奇数样本排列在C2(Q)奇偶校验的两侧,以便为误差数据插值起见而使奇数和偶数样本排列在磁带上彼此相距最远的位置。然而,这不仅对无需插值的DDS或DDS2格式毫无意义,而且存在以下问题带状记录媒体对应于该记录媒体同旋转磁头滑动接触的开始与末端的那些部分,即,该带沿磁道方向的两终端部分,往往因重复使用而要受损害,从而增大了在这些部分产生数据误差的可能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借助旋转磁头将数据记录在一磁带某一方位磁道上的数据记录方法,用此法减小了主数据中出现数据误差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借助旋转磁头将数据记录在一磁带某一方位磁道上的数据记录方法,其中,可对每个磁道被划分的多个块的每一个进行差错校正,以改善以块为基础的数据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借助旋转磁头将数据记录在一磁带某一方位磁道上的数据记录设备,其中在主数据中出现数据差错的可能性被减小。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用于借助旋转磁头将数据记录在一磁带某一方位磁道上的数据记录设备,其中,可对每个磁道被划分的多个块的每一个进行差错校正,从而改善以块为基础的数据的可靠性。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将数据记录在形成在带状记录媒体上的多个方位磁道上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每一方位磁道划分成主数据区,和在该主数据区两侧的一对边沿区;将所记录的主数据排列在每个方位磁道的主数据区内;将用于误差检测和校正的第一奇偶校验附加到沿所述磁道方向排列的数据串;将用于误差检测和校正的第二奇偶校验附加到沿与磁道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数据串上;以及借助旋转磁头记录所述第一奇偶校验,以使第一奇偶校验被排列在每条方位磁道的主数据区的两侧。就本专利技术的该记录方法而言,主数据区可与带状记录媒体对应于同旋转头滑动接触的记录媒体的开始和终端的那些部分分离,为的是使主数据区中的数据更加不会受到损害而抗破坏。此外,可减小主数据中出现误差的可能性从而使主数据误差能通过对垂直于轨迹方向的方向上的数据串的第二奇偶校验而得到可靠校正。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记录数字数据的带状记录媒体包括多个轨迹,每个轨迹具有一主数据区和排列在主数据区两侧的一对边沿区。该记录媒体贮存数字数据,该数字数据包含主数据,基于存在于主数据的第一数据组而产生的第一奇偶校验,和基于存在于主数据和排列在主数据的前和后侧的第一奇偶校验中的第二数据组而产生的第二奇偶校验。第一奇偶校验被排列在主数据的前,后侧,而第二奇偶校验排列在存在于已附加有第一奇偶校验的主数据中的那个数据组的后侧。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带状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设备,其中,数据是借助旋转头记录在带状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多个方位轨迹上。该设备包括用于同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控制器,第一和第二奇偶校验发生装置,以将用于误差检测和校正的第一奇偶校验和第二奇偶校验附加到借助接口控制器供给的主数据。每个方位轨迹被划分成一个主数据区和一对在所述主数据区两侧的边沿区。记录在每条轨迹的主数据区中的主数据是成两维空间排列的。来自第一奇偶校验发生装置用于误差检测与校正的第一奇偶校验被附加到沿轨迹方向排列的数据串上,来自第二奇偶校验发生装置用于误差检测与校正的第二奇偶校验被附加到沿垂直于轨迹方向的方向排列的数据串上。第一奇偶校验被排列在每条轨迹的主数据区的两侧上。由此形成的数据通过旋转头记录在带状记录媒体上。就本专利技术的该记录方法而言,主数据的每一轨迹部分被划分成多个块,每个块还附加有用于误差检测与校正的另一奇偶校验,该另一奇偶校验记录在与该另一奇偶校验一起的主数据区中。从而可改善以块为基础的主数据的可靠性。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多个方位轨迹的带状记录媒体使用的数据记录/重放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同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带状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多个方位轨迹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每道方位轨迹分成主数据区和一对在所述主数据区两侧的边沿区, 对记录在每道方位轨迹的所述主数据区中的主数据进行排列; 将用于检错和纠正的第一奇偶校验附加到沿轨迹方向排列的数据串上, 将用于检错和纠错的第二奇偶校验附加到沿轨迹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排列的数据串上,和 借助旋转头记录所述第一奇偶校验以使第一奇偶校验排列在每个方位轨迹的主数据区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4-3-15 043749/941.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带状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多个方位轨迹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每道方位轨迹分成主数据区和一对在所述主数据区两侧的边沿区,对记录在每道方位轨迹的所述主数据区中的主数据进行排列;将用于检错和纠正的第一奇偶校验附加到沿轨迹方向排列的数据串上,将用于检错和纠错的第二奇偶校验附加到沿轨迹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排列的数据串上,和借助旋转头记录所述第一奇偶校验以使第一奇偶校验排列在每个方位轨迹的主数据区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对应于一道轨迹的主数据划分成多个块,对每一块附加另一用于检错和纠错的奇偶校验,以及将所述另一奇偶校验与数据一道记录在主数据区中的步骤。3.一种用于将数据记录在带状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多个方位轨迹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每道方位轨迹分成主数据区和一对在所述主数据区两侧的边沿区,根据记录在每道轨迹中主数据区内的主数据的一个数据组产生第一奇偶校验,记录所产生的第一奇偶校验以便能附加在主数据区的前侧和后侧,依据记录在每道方位轨迹中主数据区中的主数据的一个数据组及所述第一奇偶校验产生第二奇偶校验,将所产生的第二奇偶校验附加到已附加了第一奇偶校验的主数据上,以及将由此产生的数据记录在带状记录媒体上。4.如权利要求3的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对应于一道方位轨迹的主数据划分成多个数据块,对每一块附加用于检错和纠错的另一奇偶校验,以接续到主数据的方式将所述另一奇偶校验记录在主数据区中,5.用于记录数字数据的带状记录媒体,包括多道轨迹,每道轨迹有一主数据区和一对排列在主数据区两侧的边沿区,所述记录媒体贮存包括主数据的数字数据,根据存在于所述主数据的第一数据组产生的第一奇偶校验,所述第一奇偶校验排列在主数据的前侧和后侧,以及根据存在于主数据中的第二数据组和排列在主数据前和后侧的第一奇偶校验产生的第二奇偶校验,所述第二奇偶校验排列在存在于已附加了第一奇偶校验的那个主数据中的数据组的后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状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对应于一道轨迹的主数据被分为多个块,对每一块产生用于检错和纠错的另一奇偶校验,而所述另一奇偶校验排列在主数据区中接续到主数据的末尾。7.用于带状记录媒体的一种数据记录设备,就该媒体而言,数据是借助旋转磁头记录在带状记录媒体上形成的多道方位轨迹上的,该设备包括用于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控制器,和第一和第二奇偶校验发生装置,用于将供检错和纠错用的第一奇偶校验和第二奇偶校验附加到经所述接口控制器供给的主数据,其中每道方位轨迹被划分成一个主数据区和一对在所述主数据区两侧的边沿区,记录在每道轨迹的所述主数据区中的主数据是按二维空间排列的,来自所述第一奇偶校验发生装置用于检错和纠错的第一奇偶校验被附加到沿轨迹方向排列的数据串上,来自所述第二奇偶校验发生装置用于检错和纠错的第二奇偶校验被附加到沿垂直轨迹方向的方向上排列的数据串,所述第一奇偶校验排列在每道轨迹的主数据区的两侧,而由此形成的数据通过旋转磁头记录在所述带状记录媒体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奇偶校验发生装置,用于产生供每一块检错和纠错用的另一奇偶校验,来自所述另一奇偶校验发生装置的所述另一奇偶校验与所述主数据区中的主数据一道被记录。9.一种用于有多道方位轨迹的带状记录媒体的数据记录设备,包括用于同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控制器,第一和第二奇偶校验发生装置,用于将供检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崎真也野野山秀纪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