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306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可用于物联网技术领域、5G技术领域和通信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部,第一本体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握持部;第二本体,第二本体的第一端设置第二夹持部,第二本体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握持部;枢轴,可转动地支撑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在垂直方向上位于枢轴的两侧;经由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在水平方向的相对转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能够配合形成与网络跳线连接头相适配且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开口与网络跳线连接头的端面尺寸相适配。该装置降低了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难度,并提高了的准确性和效率。高了的准确性和效率。高了的准确性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物联网
、5G
或通信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网络日常运维过程中,网络跳线(双绞线跳线和光纤跳线)的插拔连接头操作较为频繁。在规模较大的数据中心机房,服务器数量庞大,一般需要配备设置有多个业务板的高端网络交换机。这些网络交换机除引擎外,其余插槽均插满交换板卡,以满足大量服务器同时接入。交换板卡一般以48口为主(48口分成两排,每排24口),高度1U(4.445厘米),连续多块交换板卡形成了横纵方向密集分布的交换端口。在网络跳线数量密集到一定程度时,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难度极大,特别是板卡扳手等位置的网络跳线,若不借助工具已经无法插拔。由于网络跳线密集,操作空间有限,在拔掉网络跳线连接头时风险极大,操作失误将导致误拔其他网络跳线,引发生产事故。
[0003]在实现本技术构思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插拔工具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网络跳线上的连接头从插拔工具上脱落的问题。如在拔线过程中,因为插拔工具结构上的不合理,导致插拔工具前端夹压连接头的力度不够,导致该连接头从插拔工具上脱落不能有效地将网络跳线拔出。同时,在连接头从插拔工具上脱落的过程中插拔工具会有一个短暂的加速过程,很容易碰触到周围其他的线缆,引发生产事故。或者,在插线过程中,由于插拔工具前端不能很好地固定连接头,在插入网络跳线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将网络跳线连接头一次性准确的插入到交换板卡的接口中,而是碰触到接口的其他位置,网络跳线的连接头很可能会相对于插拔工具的前端发生转动,使得网络跳线的连接头与交换板卡的接口不同轴,进而增大后续插入的难度,从而影响到网络跳线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插拔效率的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
[0006]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本体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握持部;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本体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握持部;以及枢轴,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以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在水平方向相对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在垂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枢轴的两侧;所述装置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水平方向的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配合形成与所述网络跳线连接头相适配且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开口与所述网络跳线连接头的端面尺寸相适配。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部为板状结构;以及所述第二夹持部为U型槽结构,所述U型槽结构的尺寸与所述网络跳线连接头的尺寸相适配,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配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板状结构与所述U型槽的底部相互平行。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为U型槽结构,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配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U型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U型槽结构相互平行。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
[0010]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表面上的第一防滑结构;并且/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表面上的第二防滑结构。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滑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滑结构中的至少之一包括多个防滑条纹;所述多个防滑条纹在所述装置的长度方向上排列。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个防滑条纹的宽度为0.1mm~2mm;所述多个防滑条纹彼此之间的间距为0.1mm~2mm。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滑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滑结构中至少之一的材质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橡胶、皮革、树脂和塑料。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U型槽结构在靠近所述枢轴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U型槽结构的底部且向所述U型槽结构的槽内延伸;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尺寸与连接所述网络跳线连接头的网络跳线尺寸相适配。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网络跳线连接头为水晶头;所述U型槽结构的长度大于所述水晶头的尾部与水晶头的弹片前端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所述水晶头插入接口后外露部分的长度;所述U型槽结构的深度小于所述尾部的厚度与所述弹片的厚度之和。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网络跳线连接头为光纤双联连接头;所述U型槽结构的底部设置有位于中心线两端的两个限位块;所述两个限位块在平行于所述U型槽结构的底部且垂直于所述中心线的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光纤双联连接头中两个套筒之间的间距,且所述两个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光纤双联连接头的尾部与光纤双联连接头的弹片的前端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光纤双联连接头位于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两个限位块中的一个夹设于所述两个套筒之间,所述两个限位块中的另一个抵触于所述网络跳线连接头的尾部。
[001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因为采用了U型槽结构的夹持部形成与网络跳线连接头端面尺寸相适配的容纳空间的技术手段,可以增大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与网络跳线连接头的接触面积,所以至少部分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夹持网络跳线连接头固定不稳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容错率,可以提高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作业的效率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应用于水晶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应用于光纤双联连接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4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含义具体如下:
[0025]1‑
手柄;
[0026]2‑
连接杆
[0027]3‑
枢轴;
[0028]4‑
U型槽;
[0029]41

挡板;
[0030]5‑
盖板;
[0031]6‑
防滑条纹;
[0032]7‑
水晶头;
[0033]71

水晶头头部;
[0034]7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插拔网络跳线连接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本体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握持部;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本体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握持部;以及枢轴,可转动地支撑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以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能够在水平方向相对转动,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在垂直方向上位于所述枢轴的两侧;所述装置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水平方向的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能够配合形成与所述网络跳线连接头相适配且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开口与所述网络跳线连接头的端面尺寸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夹持部为U型槽结构,所述U型槽结构的尺寸与所述网络跳线连接头的尺寸相适配,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配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板状结构与所述U型槽的底部相互平行;或者,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均为U型槽结构;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配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U型槽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U型槽结构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防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表面上;并且/或者第二防滑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所述垂直方向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持部的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滑结构中的至少之一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彦萍王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