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密度监测的废水澄清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基于密度监测的废水澄清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对废水原水的密度要求较高,废水原水由废水旋流站溢流浆液经澄清池澄清获得,大部分电厂由于场地受限往往无法建造大量的澄清池进行废水澄清,且澄清池的效果极易受到澄清池泥位、废水进水瞬时流量、絮凝剂添加未充分混合等因素影响,影响了进入后续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的废水原水品质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脱硫废水零排放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因此技术一种能够实现经澄清后的废水具有较稳定的品质,对于提高废水零排放系统运行稳定性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系统和运行方法可自动调节预处理后的废水含固量的基于密度监测的废水澄清处理系统。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澄清池预处理后的废水质量不稳定,且无法在线监测和调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基于密度监测的废水澄清处理系统,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密度监测的废水澄清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箱(1)、澄清器(2)和澄清液箱(3),废水箱(1)通过废水管道(41)与澄清器(2)连通,废水管道(41)上串联有絮凝剂注入器(5)和废水输送泵(42);澄清器(2)的内部腔体由第一隔离板(21)分隔为水平排布、底部相互连通的混合区和主澄清区,混合区内顶部设置有组合喷嘴(22),主澄清区内由第一围堰(25)分隔出一个顶部与主澄清区顶部连通的二级初澄区,二级初澄区内由第二隔离板(26)分隔出一个底部与二级初澄区连通的沉淀区,沉淀区内设置有过滤层(27);澄清器(2)的出液口通过缓冲管(71)与溢流母管(72)连通,溢流母管(72)上串联有密度计(8),溢流母管(72)的出液口与澄清液箱(3)连通,溢流母管(72)的出液口处设置有清液开闭阀(91),密度计(8)与清液开闭阀(91)之间的溢流母管(72)通过回流管(92)与废水箱(1)连接,回流管(92)上串联有回流开闭阀(93),沉淀区底部通过废水循环管(94)与澄清器(2)的混合区顶部的组合喷嘴(2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密度监测的废水澄清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澄清区内顶部固定泥位计(24),泥位计(24)竖直向下伸至澄清器(2)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密度监测的废水澄清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71)与溢流母管(72)之间设置有浮球阀(73),浮球阀(73)中的浮球置于缓冲管(71)内,缓冲管(71)的管径大于溢流母管(72)的管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密度监测的废水澄清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器(2)的筒型壳体底部为直径向下逐渐减小的圆锥状,第一隔离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清潘,侯波,陈鸥,罗志刚,刘国栋,常建平,王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