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49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包括底板,还包括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的移动结构、便于使用的夹持结构以及提高精度的定位结构,所述底板的顶端滑动设置有两个安装板,且移动结构设置于底板的内部,所述安装板的顶端中央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伺服电机的顶端均安装有承载盘,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外侧的安装板顶端均开设有滑槽,且承载盘的底端均设置有四个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开启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在套筒螺纹的配合下,可使得套筒沿着丝杆进行移动,使得另一个待检测的承载板移动到活动板下方,检测完毕的承载板移动到另一边,工作人员将四个工件取出更换即可,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扭力检测治具
,具体为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轮产品大多为5轴,少许为3轴,扭力值检测需要专用检测工装来辅助完成,且检测数据为无根轴的整体扭力值,此数据无法从根本上反映出产品的性能是否达标,故需要单独对行星架上的每个轴进行检测。而现有的扭力检测治具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0003]第一、传统的扭力检测治具,不能够对物件进行快速夹持固定,导致检测时,容易发生偏差;
[0004]第二、传统的扭力检测治具,工作效率较慢,导致检测速度不够;
[0005]第三、传统的扭力检测治具,不具有精准定位功能,导致无法进行精准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容易发生偏差、工作效率较慢和无法进行精准的检测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包括底板,还包括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的移动结构、便于使用的夹持结构以及提高精度的定位结构;
[0008]所述底板的顶端滑动设置有两个安装板,且移动结构设置于底板的内部;
[0009]所述安装板的顶端中央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伺服电机的顶端均安装有承载盘,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外侧的安装板顶端均开设有滑槽,且承载盘的底端均设置有四个限位杆,所述夹持结构设置于承载盘的内部;
[0010]所述承载盘的顶端均设置有四个红外线接收器,且安装板一端的底板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报警器,且定位结构设置于支撑架的底端。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均设置于支撑架底端的两侧,且气缸的底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端安装有四个机械臂,且机械臂的底端均安装有扭力扳手,所述机械臂内侧的活动板底端设置有四个红外线发射器。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底端均延伸至滑槽的内部,且限位杆和滑槽滑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丝杆、套筒、连板和,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设置于底板内部的一侧,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四个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均安装有连板,且连板的顶端均与安装板相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丝杆的一侧通过转轴与底板的内壁相连接,且丝杆和套筒通过螺纹相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工位、转杆、夹板、齿条杆和齿轮,所述工位均匀开设于承载盘的顶端,且承载盘的顶端中央位置处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均延伸至承载盘
的内部,且转杆的底端均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外侧的承载盘内部均设置有四个齿条杆,且齿条杆一端的工位内部均连接有夹板。
[0016]优选的,所述齿条杆和齿轮均通过啮齿相连接,且齿条杆的一端均延伸至工位的内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设置有转杆、齿轮和齿条杆,工作人员转动转杆,使得齿轮转动,在啮齿的配合下,可使得齿条杆进行移动,推动夹板移动,直到夹板将工位当中的工件完成紧固夹持,反之可使得夹板脱离对工件的夹持,该结构实现了对工件的快速夹持功能;
[0019](2)通过设置有活动板、承载盘、红外线接收器和红外线发射器,在红外线接收器和红外线发射器的配合下,可对活动板和承载盘进行定位调节,若不匹配,开启第二伺服电机,使得承载盘转动,直到两者匹配即可,使得扭力扳手对其工位,防止工作时发生偏移,该结构实现了装置的精准定位功能;
[0020](3)通过设置有第一伺服电机、套筒和丝杆,工作人员开启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在套筒螺纹的配合下,可使得套筒沿着丝杆进行移动,使得另一个待检测的承载板移动到活动板下方,检测完毕的承载板移动到另一边,工作人员将四个工件取出更换即可,如此反复即可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该结构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承载盘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活动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扭力扳手;2、机械臂;3、活动板;4、气缸;5、报警器;6、支撑架;7、红外线发射器;8、移动结构;801、第一伺服电机;802、丝杆;803、套筒;804、连板;9、夹持结构;901、工位;902、转杆;903、夹板;904、齿条杆;905、齿轮;10、红外线接收器;11、承载盘;12、安装板;13、第二伺服电机;14、滑槽;15、限位杆;1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包括底板16,还包括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的移动结构8、便于使用的夹持结构9以及提高精度的定位结构;
[0028]底板16的顶端滑动设置有两个安装板12,且移动结构8设置于底板16的内部;
[0029]安装板12的顶端中央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3,该第二伺服电机13的型号可为RDX

201

V36F5E13,且第二伺服电机13的顶端均安装有承载盘11,第二伺服电机13外侧的安装板12顶端均开设有滑槽14,且承载盘11的底端均设置有四个限位杆15,夹持结构9设置于承载盘11的内部;
[0030]承载盘11的顶端均设置有四个红外线接收器10,且安装板12一端的底板16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撑架6,支撑架6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报警器5,且定位结构设置于支撑架6的底端。
[0031]请参阅图1

4,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还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气缸4,气缸4均设置于支撑架6底端的两侧,且气缸4的底端连接有活动板3,活动板3的底端安装有四个机械臂2,且机械臂2的底端均安装有扭力扳手1,机械臂2内侧的活动板3底端设置有四个红外线发射器7;
[0032]限位杆15的底端均延伸至滑槽14的内部,且限位杆15和滑槽14滑动连接;
[0033]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使用该机构时,在红外线接收器10和红外线发射器7的配合下,可对活动板3和承载盘11进行定位调节,若不匹配,开启第二伺服电机13,使得承载盘11转动,直到两者匹配即可,使得扭力扳手1对齐工位901,防止工作时发生偏移。
[0034]实施例2:移动结构8包括第一伺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包括底板(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的移动结构(8)、便于使用的夹持结构(9)以及提高精度的定位结构;所述底板(16)的顶端滑动设置有两个安装板(12),且移动结构(8)设置于底板(16)的内部;所述安装板(12)的顶端中央位置处均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3),且第二伺服电机(13)的顶端均安装有承载盘(1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3)外侧的安装板(12)顶端均开设有滑槽(14),且承载盘(11)的底端均设置有四个限位杆(15),所述夹持结构(9)设置于承载盘(11)的内部;所述承载盘(11)的顶端均设置有四个红外线接收器(10),且安装板(12)一端的底板(16)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报警器(5),且定位结构设置于支撑架(6)的底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气缸(4),所述气缸(4)均设置于支撑架(6)底端的两侧,且气缸(4)的底端连接有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的底端安装有四个机械臂(2),且机械臂(2)的底端均安装有扭力扳手(1),所述机械臂(2)内侧的活动板(3)底端设置有四个红外线发射器(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线上扭力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5)的底端均延伸至滑槽(14)的内部,且限位杆(15)和滑槽(14)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世阳德尔冶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