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217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力检测装置,其包括基座、荷重感测组件、推顶件、具扭力传动部的传动模块、驱动模块、固定件以及壳体。荷重感测组件一侧连接固定件,并通过固定件悬空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推顶件抵靠所述荷重感测组件上,驱动模块耦接所述传动模块,其中所述传动模块根据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而相应作动,推顶件接受来自传动模块的扭力传动部的往复推压受力,以将推压受力传导至荷重感测组件,使荷重感测组件感应传送出扭力数值。组件感应传送出扭力数值。组件感应传送出扭力数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力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扭力检测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利用调整传动组件方式来消除运作时所产生扭力间隙问题的扭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枢转件,例如螺丝、螺栓或旋钮开关等的生产制造是属于相关产品的的零配件,而枢转件所制造出来的成品仍应符合生产管理的质量要求,使枢转件装设于相关产品后得以正常执行控制或调校等功能。目前是使用扭力检测装置来测试枢转件质量,例如枢转件的旋紧、放松、扭矩、停止阻力等扭力测试。现有的扭力检测装置主要由一驱动装置、一传动组件与荷重传感器组成。传动组件具有推顶件与轴承,轴承装设于推顶件的凹槽中,且轴承的两侧抵靠凹槽的内壁两侧;驱动装置连接于轴承。当测试枢转件时,驱动装置驱动轴承两侧往复抵压施力于凹槽的内壁两侧时,此时推顶件会将扭力传送至荷重传感器,由荷重传感器感测枢转件受测时的扭力值。
[0003]使用轴承作为扭力传导功能,会因为轴承都是固定尺寸装设于推顶件的凹槽内,随着扭力测试运作次数与时间等因素会使轴承与推顶件之间产生间隙,且轴承的侧边宽度较大也会在运作时产生额外的扭力,导致感测枢转件受测时的扭力值不精确。因此如何提高检测扭力的精确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扭力检测装置,解决了感测枢转件受测时的扭力值不精确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加技术方案:
[0006]一种扭力检测装置,包括一基座、一设置于基座上的荷重感测组件、一推顶件、一传动模块以及一驱动模块。推顶件具有对称的一第一延伸侧壁与一第二延伸侧壁,第一延伸侧壁与第二延伸侧壁相连接形成有一抵靠部,抵靠部是抵靠荷重感测组件上。传动模块包括一本体以及装设于本体两侧上的两个可调传动件,每一可调传动件包括一扭力传动部与一主动调整组件,扭力传动部是各别对应抵靠第一延伸侧壁与第二延伸侧壁的外侧壁,主动调整组件用以调整扭力传动部与外侧壁之间的紧密抵靠程度。驱动模块耦接传动模块,传动模块根据驱动模块的驱动而相应作动,推顶件是接受来自扭力传动部的往复推压受力,藉以将推压受力传导至荷重感测组件,据以量测待测工件的最大静摩擦扭力值。
[0007]本技术利用简单操作来调整可调传动件与推顶件的外侧壁间的抵靠近紧密度,以消除运作所产生的扭力间隙,进而提高检测待测工件最大静摩擦扭力值的精确性。利用相等的扭力传导结构设计,可解决现有的扭力传导因位移偏差而产生量测误差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0010]图3为图2的部分组件透视的立体结构图。
[0011]图4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0012]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视角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8为图1的结构剖视图。
[0016]图9为本技术安装待测工件治具的示意图。
[0017]图10为本技术于检测待测工件的运作示意图。
[0018]图11为本技术的盖板拆离的调整使用示意图。
[0019]【符号说明】
[0020]10基座
ꢀꢀꢀꢀꢀꢀꢀꢀꢀꢀꢀ
20荷重感测组件
ꢀꢀꢀ
30推顶件
ꢀꢀꢀꢀꢀꢀꢀꢀꢀ
31第一延伸侧壁
[0021]32第二延伸侧壁
ꢀꢀꢀ
33抵靠部
ꢀꢀꢀꢀꢀꢀꢀꢀꢀ
34第三延伸侧壁
ꢀꢀꢀ
35开槽
[0022]40传动模块
ꢀꢀꢀꢀꢀꢀꢀ
41本体
ꢀꢀꢀꢀꢀꢀꢀꢀꢀꢀꢀ
411枢接轴心部
ꢀꢀꢀꢀ
412第一传动臂
[0023]413第二传动臂
ꢀꢀꢀꢀ
42可调传动件
ꢀꢀꢀꢀꢀ
421扭力传动部
ꢀꢀꢀꢀ
4211可滚动组件
[0024]4212从动调整件
ꢀꢀꢀ
422主动调整组件
ꢀꢀ
50驱动模块
ꢀꢀꢀꢀꢀꢀꢀ
51驱动轴件
[0025]52安装部
ꢀꢀꢀꢀꢀꢀꢀꢀꢀ
60固定件
ꢀꢀꢀꢀꢀꢀꢀꢀꢀ
61承载部
ꢀꢀꢀꢀꢀꢀꢀꢀꢀ
70壳体
[0026]71容置空间
ꢀꢀꢀꢀꢀꢀꢀ
72开口
ꢀꢀꢀꢀꢀꢀꢀꢀꢀꢀꢀ
73盖板
ꢀꢀꢀꢀꢀꢀꢀꢀꢀꢀꢀ
74安装孔
[0027]80治具
ꢀꢀꢀꢀꢀꢀꢀꢀꢀꢀꢀ
A待测工件
ꢀꢀꢀꢀꢀꢀꢀꢀ
D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同时参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2的部分组件透视的立体结构图。扭力检测装置包括一基座10、一荷重感测组件20、一推顶件30、一传动模块40、一驱动模块50、一固定件60以及一壳体70。固定件60设置于基座10上,荷重感测组件20通过固定件60悬空设置于基座10上,推顶件30抵靠荷重感测组件20上。驱动模块50耦接传动模块40,传动模块40根据驱动模块50的驱动而相应作动,推顶件30是接受来自传动模块40扭力传动部421的往复推压受力,并将推压受力传导至荷重感测组件20,荷重感测组件20用以感测推压受力以产生感测讯号,将感测讯号传送至外部电子装置处理,据以取得待测工件A的最大静摩擦扭力值。驱动模块50一侧装设有马达传动驱动(图标未绘)。
[002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可达到上述的功效,后续详述本技术的组成组件及其组装方式。请同时参阅图4至图8,图4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图5至图7为本技术各视角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1的结构剖视图。固定件60固定在荷重感测组件20与基座10之间,固定件60具有一承载部61,设置在承载荷重感测组件20的底部,形成水平校正及抵撑作用,使荷重感测组件20与基座10之间形成有一间距D;也就是让荷重感测组件20可以达到恒平功效以及避免余力产生。推顶件30具有对称的一第一延伸侧壁31与一第二延伸侧壁32。第一延伸侧壁31与第二延伸侧壁32相连接形成有一抵靠部33,抵靠部33抵靠在荷重感测组件
20上。第一延伸侧壁31与第二延伸侧壁32之间具有一开槽35,开槽35位于抵靠部33的相对侧,开槽35功效在于可以减轻整体推顶件30的重量以及减少传动模块40在推顶件30所传导的扭力强度。其中,第二延伸侧壁32垂直延伸有一第三延伸侧壁34,第三延伸侧壁34装设固定于荷重感测组件20的一侧边。在本实施例中,推顶件30的设计为ㄐ型的结构态样,当然本技术不局限推顶件30的结构态样,只要能传到扭力的效果即属于本专利范围保护范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力检测装置,包括:一基座;一荷重感测组件,设置于该基座上;一推顶件,具有对称的一第一延伸侧壁与一第二延伸侧壁,所述第一延伸侧壁与所述第二延伸侧壁相连接形成有抵靠部,所述抵靠部是抵靠所述荷重感测组件上;一传动模块,包括本体以及装设于所述本体两侧上的两个可调传动件,每一所述可调传动件包括扭力传动部与主动调整组件,所述扭力传动部是各别对应抵靠所述第一延伸侧壁与所述第二延伸侧壁的外侧壁,所述主动调整组件用以调整所述扭力传动部与所述外侧壁之间的紧密抵靠程度;以及一驱动模块,耦接所述传动模块;其中,所述传动模块根据所述驱动模块的驱动而相应作动,所述推顶件接受来自所述扭力传动部的往复推压受力,并将所述推压受力传导至所述荷重感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侧壁垂直延伸有第三延伸侧壁,所述第三延伸侧壁装设固定于所述荷重感测组件的一侧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枢接轴心部以及自所述枢接轴心部两侧延伸有第一传动臂与第二传动臂,所述驱动模块具有驱动轴件,所述驱动轴件轴接于所述枢接轴心部,两个可调传动件分别装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臂与所述第一延伸侧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传动臂与所述第二延伸侧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侧壁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延伸侧壁的壁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鋠玎陈柏荣徐敬祥蔡政鋐蔡金河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