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结构表面UV转印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98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结构表面UV转印层,涉及UV转印技术领域,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顶面设有限位凹腔,所述限位凹腔内设有树脂层,所述下模具正上方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底面设有连接凸起,所述上模具上方设有PVD涂层,所述PVD涂层位于上模具中部,所述PVD涂层表面设有UV纹理层,且UV纹理层与PVD涂层表面粘合,实现了便于产品的加工制作,操作简单,同时可在凸起或者凹陷的结构面做纹理转印,利用PVD、喷涂等方法,实现不同颜色的处理,利用3D转印技术实现纹理与着色层、素材的结合。素材的结合。素材的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结构表面UV转印层


[0001]本技术涉及UV转印
,尤其涉及一种3D结构表面UV转印层。

技术介绍

[0002]UV转印工艺又称UV灌注工艺或UV披覆工艺,它利用UV转印胶水与金属不粘的特性,将各类手机超薄按键效果通过UV转印工艺转移到PET或PC片材上,从而做出,包括CD纹、坚拉丝、雾面、亮面纹路等效果超薄按键以及key型,如数字键、红绿电话、盲点等效果的手机超薄按键,镜片,导航键和产品标志;同时此工艺广泛应用在PET、PC板材上,做出整面的坚拉丝等各效果,从而在根本上取代了注塑强化超薄按键工艺,目前的UV转印工艺技术是基于在平面结构的基材上实现纹理的转印(转移),再对平面基材进行3D热弯成型、或注射挤压成型。
[0003]现有UV转印层制作困难,无法实现在凸起挥着凹陷结构面做纹理转印,同时转印层在制作中无法实现不同显色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3D结构表面UV转印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结构表面UV转印层,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顶面设有限位凹腔,所述限位凹腔内设有树脂层,所述下模具正上方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底面设有连接凸起,所述上模具上方设有PVD涂层,所述PVD涂层位于上模具中部,所述PVD涂层表面设有UV纹理层,且UV纹理层与PVD涂层表面粘合。
[0006]优选的,所述限位凹腔为盲槽,且限位凹腔位于下模具顶面中部。
[0007]优选的,所述树脂层位于限位凹腔内表面,且树脂层涂覆于限位凹腔内。
[0008]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底面固定有连接凸起,且连接凸起位于上模具底面中部,且连接凸起与限位凹腔相互配合。
[0009]优选的,所述PVD涂层位于连接凸起表面,且PVD涂层与连接凸起表面粘黏。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中,通过将树脂层均匀的涂覆在下模具顶面的限位凹腔内,通过UV光固型,将PVD涂层涂覆在上模体底面固定的连接凸起表面,通过UV纹理层粘黏于PVD涂层表面,将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定位,将上模具底面的连接凸起放入下模具顶面的限位空腔内,通过机械设备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挤压,给出稳定的压力将液态树脂内的气泡排出,在挤压排出气泡后同步对液态树脂进行紫外光线照射,形成紫外光固化,完成后通过设备将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自动分离,实现了便于产品的加工制作,操作简单,同时可在凸起或者凹陷的结构面做纹理转印,利用PVD、喷涂等方法,实现不同颜色的处理,利用3D转印技术实现纹理与着色层、素材的结合。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15]图例说明:
[0016]1、下模具;2、上模具;3、树脂层;4、PVD涂层;5、UV纹理层;6、限位凹腔;7、连接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19]具体实施例:
[0020]参照图1

3,一种3D结构表面UV转印层,包括下模具1,下模具1顶面设有限位凹腔6,限位凹腔6内设有树脂层3,下模具1正上方设有上模具2,上模具2底面设有连接凸起7,上模具2上方设有PVD涂层4,PVD涂层4位于上模具2中部,PVD涂层4表面设有UV纹理层5,UV纹理层5与PVD涂层4表面粘合,限位凹腔6为盲槽,限位凹腔6位于下模具1顶面中部,树脂层3位于限位凹腔6内表面,树脂层3涂覆于限位凹腔6内,过将树脂层3均匀的涂覆在下模具1顶面的限位凹腔6内,通过UV光固型,上模具2底面固定有连接凸起7,连接凸起7位于上模具2底面中部,连接凸起7与限位凹腔6相互配合,PVD涂层4位于连接凸起7表面,PVD涂层4与连接凸起7表面粘黏,将PVD涂层4涂覆在上模体底面固定的连接凸起7表面,利用PCD涂层、喷涂灯方法实现不同颜色处理,通过UV纹理层5粘黏于PVD涂层4表面,将上模具2与下模具1进行定位,将上模具2底面的连接凸起7放入下模具1顶面的限位空腔内,通过机械设备对上模具2和下模具1进行挤压,给出稳定的压力将液态树脂内的气泡排出,在挤压排出气泡后同步对液态树脂进行紫外光线照射,形成紫外光固化,完成后通过设备将上模具2与下模具1进行自动分离。
[00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将树脂层3均匀的涂覆在下模具1顶面的限位凹腔6内,通过UV光固型,将PVD涂层4涂覆在上模体底面固定的连接凸起7表面,利用PCD涂层、喷涂灯方法实现不同颜色处理,通过UV纹理层5粘黏于PVD涂层4表面,将上模具2与下模具1进行定位,将上模具2底面的连接凸起7放入下模具1顶面的限位空腔内,通过机械设备对上模具2和下模具1进行挤压,给出稳定的压力将液态树脂内的气泡排出,在挤压排出气泡后同步对液态树脂进行紫外光线照射,形成紫外光固化,完成后通过设备将上模具2与下模具1进行自动分离。
[002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结构表面UV转印层,包括下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顶面设有限位凹腔(6),所述限位凹腔(6)内设有树脂层(3),所述下模具(1)正上方设有上模具(2),所述上模具(2)底面设有连接凸起(7),所述上模具(2)上方设有PVD涂层(4),所述PVD涂层(4)位于上模具(2)中部,所述PVD涂层(4)表面设有UV纹理层(5),且UV纹理层(5)与PVD涂层(4)表面粘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结构表面UV转印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腔(6)为盲槽,且限位凹腔(6)位于下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宪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钧合通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