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141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包括萃取塔、分液罐和原料中转罐,所述萃取塔包括自上至下连接的上静置单元、至少三个萃取单元和下静置单元,萃取塔分别与分液罐和原料中转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将原料液从萃取塔上端分散到萃取体系中,下端不断注入萃取液,同时每个萃取单元通过换能器对其内部进行超声分散,极大提高了两相的接触面积,使液液混合更快速均匀,极大提高萃取效率。此装置通过连续进液萃取、连续出液的方式,实现了连续逆流萃取,提高生产效率,易于工业化大规模实施。易于工业化大规模实施。易于工业化大规模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辅酶Q10精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辅酶Q10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特性,不但广泛应用于医药制造,如治疗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炎、乳腺癌、乙型脑炎、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皮肤类疾病;而且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中,如被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到饮料、糖果、糕点等食品生产中,将辅酶Q10添加到眼霜以及用于紧致、美白皮肤的化妆品中。随着对辅酶Q10功能的深入研究,其在医药品、化妆品、食品以及保健品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0003]辅酶Q10除天然来源外,还包括化学合成、植物细胞培养以及微生物发酵法等制备方法。天然来源中辅酶Q10的含量相对较低,而微生物发酵法通过培育高效菌种,能大大提高辅酶Q10的产量,更适合作为生产辅酶Q10的来源。现有技术中,从发酵菌体中提取制备高纯度辅酶Q10的工艺主要包括从原料中提取得到粗提物以及粗提物的纯化精制。
[0004]针对辅酶Q10的提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逆流萃取,但是市面上并没有专用于辅酶Q10的萃取装置,目前已有的逆流萃取装置如中国专利CN 204193558 U公开了一种逆流萃取装置,实现了对物料的逆流萃取,但这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效率较低。为了提高萃取效率,又有中国专利CN 202237378 U、CN 204841024 U,这两个专利公开了安装有换能器的逆流萃取装置,但两者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且没有针对辅酶Q10设置专用的提升效率的组件。因此急需一种专用的逆流萃取装置来满足萃取辅酶Q10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实现多级逆流萃取,还通过换能器及雾化塔板增加各相的接触面积,有效提升萃取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包括萃取塔、分液罐和原料中转罐,所述萃取塔包括自上至下连接的上静置单元、至少三个萃取单元和下静置单元,萃取单元分别为与上静置单元连接的第一萃取单元、与下静置单元连接的第二萃取单元和位于第一萃取单元及第二萃取单元之间第三萃取单元,萃取塔分别与分液罐和原料中转罐连接。
[0008]所述上静置单元为顶面为半球面的中空腔体,上静置单元的顶面设有第一轻相液出口,第一轻相液出口为圆形通孔且固定有第一轻相液出口管,第一轻相液出口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轻相液出口处、另一端固定在分液罐的顶面;上静置单元的侧面设有第一原料入口,第一原料入口在上静置单元侧面靠近底面处、且固定有第一原料入口管,第一原料入口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原料入口处、另一端固定在原料中转罐的底面。
[0009]所述下静置单元为上端敞口的中空腔体,下静置单元的侧面设有第一轻相液入口
和第一重相液出口,第一轻相液入口位于下静置单元侧面且靠近第二静置单元处,第一重相液出口位于下静置单元侧面靠近下静置单元底面处;第一轻相液入口处固定有第一轻相液入口管,第一轻相液入口管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轻相液入口、另一端连接至外部储罐;第一重相液出口处固定有第一重相液出口管,第一重相液出口管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重相液出口、另一端连接至外部中转罐。
[0010]所述萃取单元的高度为30cm

50cm,萃取单元的侧壁设有发射型换能器,且萃取单元的顶面和底面均为第一筛板。
[0011]所述发射型换能器的压电元件为圆柱形,通过密封环嵌入萃取单元外壁处预留的圆形通孔处,密封环整体呈圆筒形,内部卡紧压电元件、外部紧贴萃取单元外壁;压电元件在萃取单元处共设置有上下两层,每层设置4

8个,利用换能器有效增加液相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萃取效率。
[0012]所述第一筛板厚度为1cm

3cm,筛板内的设有第一筛孔,第一筛孔为圆形通孔,第一筛孔的直径为0.5cm

1cm、且第一筛孔之间的孔间距为1cm

1.5cm,萃取单元的顶面和底面设置为筛板能更好地将轻相液及重相液进行混合,增加两相的接触面积,提高萃取效率。
[0013]所述分液罐的顶面设有第二轻相液入口和第二轻相液出口,底面设有第二重相液出口,第二轻相液入口与第一轻相液出口管连接,第二轻相液出口处通过第二轻相液出口管连接至外部蒸馏釜,第二重相液出口通过其上固定的第二重相液出口管连接至原料中转罐,虽然经过分层,但为了实现装置的连续化萃取,若静置时间不足,轻重相液体会有部分混合,分液罐能实现进一步分离出重液,纯化轻相液;原料中转罐的顶面设有第二原料入口和重相液入口,底面设有原料出口,第二原料入口通过其上固定的第二原料入口管连接至外部原料预处理罐,重相液入口与第二重相液出口管连接,第二原料出口与第一原料入口管连接,原料中转罐为预混及回收重液循环使用的场所,原料为固体必须先与部分洗脱剂混合成流体进入萃取塔,分液罐沉降的重相液也要进入原料中转罐循环。
[0014]所述上静置单元和第一萃取单元之间还设有雾化塔板,雾化塔板厚度为30cm

50cm,雾化塔板的顶面和底面为第二筛板,第二筛板内设有第二筛孔,第二筛孔的直径为0.5cm

1cm,第二筛孔呈互相平行的直线形排列,每列内第二筛孔的间隔与第二筛孔直径大小相同,相邻两列的间距为第二筛孔直径大小的10

15倍,雾化塔板内设置两个独立的液体传输管道,第一原料入口管通过雾化塔板顶面预留的圆形腔体入口连通至独立腔体内部,雾化塔板底面处还固定有雾化喷头,雾化喷头朝向第一萃取单元设置,雾化喷头同样呈互相平行的直线形排列,雾化喷头的直径为5cm

10cm,每列雾化喷头之间的间距为15cm

20cm且分布于第二筛孔之间。
[0015]所述第二重相液出口管的插入原料中转罐一端连接有伞状喷洒头,将来自分液罐的重相液利用伞状喷洒头喷洒入原料中转罐中,将重相液有效分离,提升萃取效率。
[0016]所述装置中分液罐设置为多个时,分液罐之间互相并联,分液罐并联时,与萃取塔相邻的分液罐的第二轻相液入口与第一轻相液出口连接、其第二轻相液出口与相邻的分液罐的第二轻相液入口相连,其后的分液罐的第二轻相液出口和与之相邻的分液罐的第二轻相液入口相连,距离萃取塔最远端的分液罐的第二轻相液出口与外部蒸馏釜连接;装置内的所有分液罐底端的第二重相液出口均连接至原料中转罐顶端的重相液入口处,利用多个分液罐能实现连续化萃取,满足轻相液和重相液的连续化处理需求。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萃取辅酶Q10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将原料液从萃取塔上端分散到萃取体系中,下端不断注入萃取液,同时每个萃取单元通过换能器对其内部进行超声分散,极大提高了两相的接触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包括萃取塔、分液罐和原料中转罐,其特征是,所述萃取塔包括自上至下连接的上静置单元、至少三个萃取单元和下静置单元,萃取单元分别为与上静置单元连接的第一萃取单元、与下静置单元连接的第二萃取单元和位于第一萃取单元及第二萃取单元之间第三萃取单元,萃取塔分别与分液罐和原料中转罐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静置单元为顶面为半球面的中空腔体,上静置单元的顶面设有第一轻相液出口,第一轻相液出口为圆形通孔且固定有第一轻相液出口管,第一轻相液出口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轻相液出口处、另一端固定在分液罐的顶面;上静置单元的侧面设有第一原料入口,第一原料入口在上静置单元侧面靠近底面处、且固定有第一原料入口管,第一原料入口管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原料入口处、另一端固定在原料中转罐的底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静置单元为上端敞口的中空腔体,下静置单元的侧面设有第一轻相液入口和第一重相液出口,第一轻相液入口位于下静置单元侧面且靠近第二静置单元处,第一重相液出口位于下静置单元侧面靠近下静置单元底面处;第一轻相液入口处固定有第一轻相液入口管,第一轻相液入口管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轻相液入口、另一端连接至外部储罐;第一重相液出口处固定有第一重相液出口管,第一重相液出口管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重相液出口、另一端连接至外部中转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萃取单元的高度为30cm

50cm,萃取单元的侧壁设有发射型换能器,且萃取单元的顶面和底面均为第一筛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发射型换能器的压电元件为圆柱形,通过密封环嵌入萃取单元外壁处预留的圆形通孔处,密封环整体呈圆筒形,内部卡紧压电元件、外部紧贴萃取单元外壁;压电元件在萃取单元处共设置有上下两层,每层设置4

8个。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萃取辅酶Q10用的连续逆流萃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筛板厚度为1cm

3cm,第一筛板内的设有第一筛孔,第一筛孔为圆形通孔,第一筛孔的直径为0.5cm

1cm、且第一筛孔之间的孔间距为1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终发周响华艳飞刘全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