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29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包括防护服、透明面罩、外帽、内帽、颅顶进气管、颅顶排气道、头部弹力固定带、面部弹力固定带、松紧调节扣、拉锁、裆部排气管、密封接头、面罩气室、身体气室。颅顶进气管与送气装置连通,将洁净的气体送入面罩气室,沿透明面罩吹下形成气流风幕,气流携带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进入颅顶排气道,经后颈排到身体气室,改善防护服内闷热潮湿问题,改善佩戴者呼出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不能及时排出问题。裆部排气管的进气管头位于防护服内前裆部位,另一端出气管头经密封接头从防护服内穿出,与外置吸气装置连通,将身体气室内湿热的气体排出,改善防护服内闷热潮湿和身体排出浊气上行的问题。气上行的问题。气上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


[0001]本技术属于一种适用于防疫的防护服,特别涉及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正压防护服由于内部正压,防护效率高、使用者体感舒适,是防疫产品的新趋势。公知的正压防护服技术为无颅顶排气道设计且头部气室与身体气室直接贯穿连通,如:
[0003]具有防毒、净化、通风、排气、散热功能的正压防护服(CN 111135493 A),此防护服帽体和颈部为宽松设计,充气后气体将帽体与头部和颈部隔离,防护服头部气室与身体气室直接贯穿连通;虽然此防护服设有口鼻处排气口、双耳处排气口、手肘内侧排气口、胸部排气口、背部排气口、腘窝处排气口,但为了防止病毒进入,所有排气口均设有气流倒流时隔离病毒的滤网,气流量小。该技术缺少定向内循环气道设计气流内循环不畅、排气不畅,不能较好的解决身体潮热和身体排出的浊气上行问题。
[0004]一种具有气流内循环的防护服及其气流内循环方法(CN111567918A),此防护服帽体和颈部同样为宽松设计,头部气室与身体气室也是直接贯穿连通;此技术中两条压入腿管321、两条压入袖管322以及压入总管323相互连通形成压入气管320;两条吸出腿管421、两条吸出袖管422、吸出总管423以及吸出头套管424 相互连通形成该吸出气管420。此技术采用多组内置气管做压入气管和吸出气管,虽然解决了气流内循环通畅问题,但11条气管在防护服内,加工困难,价格成本高,不适合一次性使用,而且穿戴人员蹲、起、坐、卧、走路、抬手臂会压迫牵扯气管,行动非常不变,穿戴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包括防护服、透明面罩、外帽、内帽、颅顶进气管、颅顶排气道、头部弹力固定带、面部弹力固定带、松紧调节扣、拉锁、裆部排气管、密封接头、A交点、内外帽缝合线、B交点、颅顶进气管护套、裆部排气管护套、面罩气室、身体气室。
[0006]内外帽缝合线将整个防护服气室隔离为面罩气室和身体气室,面罩气室和身体气室通过颅顶排气道连通。
[0007]颅顶进气管与外置送气装置密封连接,气流由颅顶进气管进入面罩气室,经颅顶排气道进入身体气室。
[0008]裆部排气管的进气管头位于防护服内前裆部位,另一端出气管头经密封接头从防护服内穿出,与外置吸气装置密封连接,将身体气室内湿热的气体排出,改善防护服内闷热潮湿的问题,解决人体排出浊气上行进入面罩气室的问题。
[0009]进一步,在颅顶位置颅顶进气管的两侧外帽与内帽缝合,形成内外帽缝合线,将外帽和内帽前端缝合为一体,将整个防护服气室隔离为面罩气室和身体气室。
[0010]进一步,在颈后位置颅顶进气管的两侧外帽与内帽缝合,将颅顶进气管限位固定,
又将外帽与内帽后端缝合为一体,外帽与内帽间的气腔形成颅顶排气道。
[0011]进一步,A交点以上外帽和内帽不缝合,外帽和内帽之间的开口既是颅顶进气管进入面罩气室的通口,又是面罩气室连通颅顶排气道的排气口,此排气口与颅顶排气道连通,颅顶排气道与身体气室连通。
[0012]进一步,颅顶进气管外围包裹一周进气管护套,裆部排气管外围包裹一周排气管护套,实现双层隔离防护和保温功能。
[0013]进一步,内帽设置有头部弹力固定带,外帽设置有面部弹力固定带,头部弹力固定带和面部弹力固定带上均设有松紧调节扣,其长度可根据不同脸型大小进行抽拉调节。头部弹力固定带与额头贴紧,面部弹力固定带与两侧面颊和下颚紧贴。
[0014]进一步,外帽侧面设有拉锁,用于穿戴时调整头部弹力固定带和面部弹力固定带的位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将面罩内气流经颅顶排气道排到后背处,改善了穿戴人员后背闷热潮湿的问题,改善了佩戴者瞬间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不能及时排出的问题。裆部排气管可将防护服内湿热的气体排出,改善了防疫人员穿着防护服下肢闷热潮湿的问题,解决了身体排出的浊气上行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在图1中,1.防护服,2.透明面罩,3.外帽,4.内帽,5.颅顶进气管,6. 颅顶排气道,7.头部弹力固定带,8.面部弹力固定带,9.松紧调节扣,10.拉锁, 11.裆部排气管,12.密封接头,13.A交点,14.内外帽缝合线,15.B交点,16. 颅顶进气管护套,17.裆部排气管护套,100.面罩气室,200.身体气室。
[0019]在图2中,1.防护服,2.透明面罩,3.外帽,11.裆部排气管,12.密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1]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包括防护服1、透明面罩2、外帽 3、内帽4、颅顶进气管5、颅顶排气道6、头部弹力固定带7、面部弹力固定带 8、松紧调节扣9、拉锁10、裆部排气管11、密封接头12、A交点13、内外帽缝合线14、B交点15、进气管护套16、排气管护套17、面罩气室100、身体气室 200。
[0022]内帽4设置有头部弹力固定带7,外帽3设置有面部弹力固定带8,头部弹力固定带7和面部弹力固定带8上均设有松紧调节扣9,其长度可根据不同脸型大小进行抽拉调节。头部弹力固定带7与额头贴紧,面部弹力固定带8与两侧面颊和下颚紧贴。
[0023]颅顶进气管5由外帽3的颈后开口进入外帽3,处于外帽3和内帽4间,经颅顶位置延伸至前额。
[0024]在颈后位置颅顶进气管5的两侧外帽3与内帽4缝合,将颅顶进气管5限位固定,又将外帽3与内帽4后端缝合为一体。
[0025]在颅顶位置颅顶进气管5的两侧A交点13和B交点15之间外帽3与内帽4 缝合,形成内外帽缝合线14,将外帽3和内帽4前端缝合为一体。
[0026]内外帽缝合线14使整个防护服气室隔离为面罩气室100和身体气室200,面罩气室100和身体气室200通过颅顶排气道6连通。
[0027]A交点13以上外帽3和内帽4不缝合,外帽3和内帽4之间的开口既是颅顶进气管5进入面罩气室100的通口,又是面罩气室100连通颅顶排气道6的排气口,此排气口与颅顶排气道6连通,颅顶排气道6由颅顶延伸至后颈与身体气室200连通。
[0028]颅顶进气管5与外置的送气装置连通使用,洁净的气体经颅顶进气管5进入面罩气室100,沿透明面罩2吹下形成气流风幕,气流携带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进入颅顶排气道6,气流沿后背吹下,进入身体气室200,改善了穿戴人员后背闷热潮湿的问题,改善了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颅顶进气管(5)、颅顶排气道(6)、裆部排气管(11)、密封接头(12)、内外帽缝合线(14)、面罩气室(100)和身体气室(200);内外帽缝合线(14)将整个防护服气室隔离为面罩气室(100)和身体气室(200),面罩气室(100)和身体气室(200)通过颅顶排气道(6)连通;颅顶进气管(5)与外置送气装置密封连接,气流由颅顶进气管(5)进入面罩气室(100),经颅顶排气道(6)进入身体气室(200);裆部排气管(11)的进气管头位于防护服内前裆部位,另一端出气管头经密封接头(12)从防护服内穿出,与外置吸气装置密封连接,将身体气室(200)内湿热的气体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在颅顶位置颅顶进气管(5)的两侧外帽(3)与内帽(4)缝合,形成内外帽缝合线(14),将外帽(3)和内帽(4)前端缝合为一体,将整个防护服气室隔离为面罩气室(100)和身体气室(2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进气排气设计的面罩一体式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在颈后位置颅顶进气管(5)的两侧外帽(3)与内帽(4)缝合,将颅顶进气管(5)限位固定,又将外帽(3)与内帽(4)后端缝合为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槐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嘎哈医疗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