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闸门防冰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27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闸门防冰冻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冰冻设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混凝土结构的闸室体,闸室体内设置有闸门槽,在闸门槽内部的两个侧端位置分别设置有加热壳体,加热壳体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加热腔,加热壳体至少在其迎水面一侧设置为导热材质;加热腔在对应于加热壳体的迎水面一侧设置有金属发热片,金属发热片与加热壳体的内壁相贴合,金属发热片配设有使其工作发热的电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热管法原理,在闸门周边设置加热空腔,通过传热元件将热量传递至钢闸门,防止结冰。防止结冰。防止结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闸门防冰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闸门防冰冻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防冰冻设施


技术介绍

[0002]在寒冷地区的水电工程中,为了解决钢闸门冬季的冰冻问题,在大量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的除冰方法有人工破冰法、压力水循环法、压缩空气吹气法、热油循环加热法等。
[0003]人工破冰法,是人工用冰镩破除闸槽附近冰面,形成一个隔离带,在结冰厚度达到危险厚度之前再次破开,保证闸门的正常启闭。
[0004]压力水循环法,是利用水泵等产生水压,在门前形成水的循环,防止水面结冰。
[0005]压缩空气吹气法,是将空气管道引入水面,利用空压机压缩空气吹开一个不冻的水带。
[0006]热油循环加热法,是通过电加热器将油箱中的油液加热,通过压力油泵将热油通过管路与门槽相连接,从而解决门槽冰粘连的问题。
[0007]上述技术的缺点为:人工破冰法需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劳动,效率低,且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压力水循环法所用设备简单,操作简单易行,但闸门止水后门槽结冰无法解决。压缩空气吹气法水面管道布置比较麻烦。热油法部件多,管路长,安装空间大,故障率高,易造成环境问题,存在漏油污染水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性更强的钢闸门防冰冻结构。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闸门防冰冻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的闸室体,闸室体内设置有闸门槽,在闸门槽内部的两个侧端位置分别设置有加热壳体,加热壳体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加热腔,加热壳体至少在其迎水面一侧设置为导热材质;加热腔在对应于加热壳体的迎水面一侧设置有金属发热片,金属发热片与加热壳体的内壁相贴合,金属发热片配设有使其工作发热的电路结构。
[0010]进一步地是:加热壳体整体采用钢板制作,加热壳体的底部及外侧壁分别设置有锚筋,通过锚筋与闸室体锚固连接。
[0011]进一步地是:加热腔的断面为矩形,加热壳体的侧壁包括两边长边和两条短边,长边与闸门槽的宽度方向一致,两边长边在中部位置通过工字钢固定连接,工字钢的长度方向与加热壳体的高度方向相一致,工字钢的两个翼缘板与加热壳体的侧壁相连接;工字钢将加热腔分隔为两个空腔,每个空腔设置有一件金属发热片。
[0012]进一步地是:加热壳体的内壁在未布置有金属发热片的区域均设置有绝热材料层。
[0013]进一步地是:加热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卡槽,卡槽的插入方向竖向设置,金属发热片插设于卡槽内。
[0014]进一步地是:加热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防腐涂料层。
[0015]进一步地是:加热壳体的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金属发热片的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热管法原理,在闸门周边设置加热空腔,通过传热元件将热量传递至钢闸门,防止结冰。如果装置未运行时闸门槽结冰,给金属发热片接入电流,控制腔体内部温度不大于100℃,直至闸门槽附近冰盖融化即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加热壳体所在位置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零部件标记:1

闸室体,2

闸门槽,3

加热壳体,4

加热腔,5

金属发热片,6

工字钢,7

绝热材料层,8

侧面锚筋,9

底部锚筋,10

闸门轨道,11

闸门槽中心线,12

迎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混凝土结构的闸室体1,闸室体1内设置有闸门槽2,在闸门槽2内部的两个侧端位置分别设置有加热壳体3,加热壳体3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加热腔4,加热壳体3至少在其迎水面12一侧设置为导热材质;加热腔4在对应于加热壳体3的迎水面12一侧设置有金属发热片5,金属发热片5与加热壳体3的内壁相贴合,金属发热片5配设有使其工作发热的电路结构。
[0023]为使得结构稳固可靠,简单实用,加热壳体3整体采用钢板制作,加热壳体3的底部及外侧壁分别设置有锚筋,通过锚筋与闸室体1锚固连接。
[0024]为进一步提高结构可靠性,加热腔4的断面优选为矩形,加热壳体3的侧壁包括两边长边和两条短边,长边与闸门槽2的宽度方向一致,两边长边在中部位置通过工字钢6固定连接,工字钢6的长度方向与加热壳体3的高度方向相一致,工字钢6的两个翼缘板与加热壳体3的侧壁相连接;工字钢6将加热腔4分隔为两个空腔,每个空腔设置有一件金属发热片5。具体实施时,加热腔4横断面长度L不小于闸门槽宽度,宽度B根据闸墩厚度适当确定,一般不小于20cm;加热腔4沿竖向方向的布置高度,要求低于闸前冰盖底部至少50cm。工字钢6可在腔体内沿竖向连续布置,也可间隔布置,为方便实施,本实施例的工字钢6按照间距50cm进行布置。
[0025]为防止锈蚀,加热壳体3的内壁设置有防腐涂料层。为减小能量损耗,加热壳体3的内壁在未布置有金属发热片5的区域均设置有绝热材料层7。具体实施时,先涂刷防腐涂料,再布置金属发热片5及绝热材料层7。
[0026]在具体实施时,应控制腔体内部温度不大于100℃,为方便温度监控,加热壳体3的
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金属发热片5的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0027]金属发热片5可采用粘接或预埋扣件等方式固定安装,为方便装配,本技术在加热壳体3的内壁设置有卡槽,卡槽的插入方向竖向设置,金属发热片5插设于卡槽内。
[0028]本技术采用热管法原理,在闸门周边设置加热空腔,通过传热元件(金属发热片5及加热壳体3)将热量传递至钢闸门,防止结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闸门防冰冻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的闸室体(1),闸室体(1)内设置有闸门槽(2),其特征在于:在闸门槽(2)内部的两个侧端位置分别设置有加热壳体(3),加热壳体(3)的内部设置为中空结构的加热腔(4),加热壳体(3)至少在其迎水面(12)一侧设置为导热材质;加热腔(4)在对应于加热壳体(3)的迎水面(12)一侧设置有金属发热片(5),金属发热片(5)与加热壳体(3)的内壁相贴合,金属发热片(5)配设有使其工作发热的电路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闸门防冰冻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热壳体(3)整体采用钢板制作,加热壳体(3)的底部及外侧壁分别设置有锚筋,通过锚筋与闸室体(1)锚固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闸门防冰冻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热腔(4)的断面为矩形,加热壳体(3)的侧壁包括两边长边和两条短边,长边与闸门槽(2)的宽度方向一致,两边长边在中部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富强王浩丞童建文张清琼赵桂连杨明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