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15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包括弹力布本体和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包括氨纶纤维,所述氨纶纤维的一侧编织有锦纶纤维,且氨纶纤维和锦纶纤维为垂直编织,所述氨纶纤维包括中间骨线,且氨纶纤维螺旋绕接在中间骨线的一侧,中间骨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银纤维,且银纤维位于氨纶纤维和中间骨线之间,所述弹力布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亲肤层,所述亲肤层包括大豆纤维,所述大豆纤维的一侧编织有棉纤维,且大豆纤维与棉纤维为垂直编织,所述弹力布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抗紫外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增加布料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同时能够防止细菌附着在产品上对人体造成伤害,提高产品的抗菌性能,还能够提高人们的使用的舒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布料
,尤其涉及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

技术介绍

[0002]弹力布顾名思义是有弹力的坯布,通过罗纹组织,让坯布具有较大的弹性,常用作于手袋、钱包的内里夹层定型物,还可用于T恤的领边、袖口,使之有较好的收身效果,是现在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布料。经检索,授权公开号为CN21030936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包括弹力布本体,所述的弹力布本体外侧设有防辐射层,所述的弹力布本体内侧设有芳纶纤维层。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表面耐磨性较差,降低布料的使用寿命,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包括弹力布本体和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包括氨纶纤维,所述氨纶纤维的一侧编织有锦纶纤维,且氨纶纤维和锦纶纤维为垂直编织,所述氨纶纤维包括中间骨线,且氨纶纤维螺旋绕接在中间骨线的一侧。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间骨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银纤维,且银纤维位于氨纶纤维和中间骨线之间。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力布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亲肤层。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亲肤层包括大豆纤维,所述大豆纤维的一侧编织有棉纤维,且大豆纤维与棉纤维为垂直编织。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力布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抗紫外层,且抗紫外层由腈纶纤维编织而成。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磨层固定连接在抗紫外层的上表面。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通过氨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相互编织而成的耐磨层的使用,氨纶纤维和锦纶纤维均具有超强的耐磨性,同时具有弹性,使得产品内部能够被耐磨层保护,增加产品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0013]2.通过在中间骨线上缠绕银纤维的设置,银纤维银具有抗菌防臭的特殊功效,能够对细菌进行阻挡,防止细菌附着在产品上对人体造成伤害,提高产品的抗菌性能。
[0014]3.通过大豆纤维和棉纤维的相互编织而成的亲肤层的使用,大豆纤维有着羊绒般的柔软触感,同时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还有明显的抑菌功能,使得人们的使用能够更加舒适。
[0015]4.通过抗紫外层的设置,使得产品跟随人们在室外时,产品能够对室外的紫外线
进行抵抗,防止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的氨纶纤维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弹力布本体;2、耐磨层;3、氨纶纤维;4、锦纶纤维;5、抗紫外层;6、大豆纤维;7、棉纤维;8、亲肤层;9、中间骨线;10、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1]参照图1

图3,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包括弹力布本体1和耐磨层2,耐磨层2增加布料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耐磨层2包括氨纶纤维3,氨纶纤维3的一侧编织有锦纶纤维4,锦纶纤维4和氨纶纤维3拥有强力的耐磨性,并且弹性回复率较高,增加布料的耐磨性,且氨纶纤维3和锦纶纤维4为垂直编织,氨纶纤维3包括中间骨线9,且氨纶纤维3螺旋绕接在中间骨线9的一侧,中间骨线9便于氨纶纤维3的编织。
[0022]本技术中,中间骨线9的一侧绕接有银纤维10,且银纤维10位于氨纶纤维3和中间骨线9之间,银纤维10具有抗菌防臭的特殊功效,防止了细菌的附着,弹力布本体1的底部粘接有亲肤层8,亲肤层8包括大豆纤维6,大豆纤维6的一侧编织有棉纤维7,且大豆纤维6与棉纤维7为垂直编织,大豆纤维6有着羊绒般的柔软触感,同时棉纤维7具有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弹力布本体1的上表面粘接有抗紫外层5,且抗紫外层5由腈纶纤维编织而成,同时腈纶纤维为优良的抗紫外线纤维,防止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伤害,耐磨层2粘接在抗紫外层5的上表面。
[0023]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弹力布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的抗紫外层5将室外的紫外线进行阻挡,而抗紫外层5同时是由腈纶纤维编织而成,同时腈纶纤维为优良的抗紫外线纤维,防止紫外线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产品在使用时与外界发生摩擦时,首先由耐磨层2与外界接触进行摩擦,锦纶纤维4和氨纶纤维3拥有强力的耐磨性,它的耐磨性是干态粘胶纤维和棉纤维7的十倍,并且弹性回复率较高,增强弹力布本体1耐磨性的同时不影响布料的使用,同时缠绕在中间骨线9上的银纤维10具有抗菌防臭的特殊功效,防止了细菌的附着,提高布料的抗菌性能,而当布料与人体接触时,大豆纤维6有着羊绒般的柔软触感,同时棉纤维7具有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使得大豆纤维6和棉纤维7的相互编织而成的亲肤层8,使人们的使用能够更加舒适。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包括弹力布本体(1)和耐磨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2)包括氨纶纤维(3),所述氨纶纤维(3)的一侧编织有锦纶纤维(4),且氨纶纤维(3)和锦纶纤维(4)为垂直编织,所述氨纶纤维(3)包括中间骨线(9),且氨纶纤维(3)螺旋绕接在中间骨线(9)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骨线(9)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银纤维(10),且银纤维(10)位于氨纶纤维(3)和中间骨线(9)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棉经向弹力布,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天进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成意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