铪掺杂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071002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铪掺杂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荧光碳点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为:先将摩尔比为3:9:(1-2)的柠檬酸、硫脲和氯化铪溶于水中,超声至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在180℃加热0.5-1.5h,冷却至室温,得到浅棕色固体;最后将浅棕色固体溶于去离子水中,离心后,将所得上清液在去离子水中透析,冷冻干燥,得到铪掺杂荧光碳点。该荧光碳点不仅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水溶性好、光学性质好,而且具备显著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性能和优秀的肿瘤蓄积能力,铪掺杂荧光碳点能够实现生物体内的快速和长期成像,利于并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利于并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利于并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铪掺杂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荧光碳点
,具体涉及一种铪掺杂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包括荧光成像(FI)、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光声成像(PI)和磁共振成像(MRI)在内的医学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疾病诊断和监控最普遍的技术。遗憾的是,单一的医学成像技术并不能满足所有的医学诊断的要求。众所周知,FI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因此对早期非侵入性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激发光源难以穿透深层组织,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尽管CT具有诸如高空间分辨率之类的固有优点,但它仍具有灵敏度低的缺陷。在此基础上,通过FI和CT的双模式成像技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非常值得科研人员的关注。
[0003]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发了基于有机染料和纳米晶体的双模式FI/CT探针。然而,它们中的一些具有低水溶性、差的稳定性、高毒性以及繁琐的合成程序,成为临床诊断的主要绊脚石。
[0004]荧光碳点(CDs)相比于其他探针具有许多优势,例如独特的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铪掺杂荧光碳点,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碳点以摩尔比为3:9:(1-2)的柠檬酸、硫脲和氯化铪为原料,通过热解法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铪掺杂荧光碳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硫脲和氯化铪的摩尔比为3:9:1。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铪掺杂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摩尔比将柠檬酸、硫脲和氯化铪溶解于水中,得到混合溶液;步骤二、将混合溶液在180℃加热0.5-1.5h,冷却至室温,得到浅棕色固体;步骤三、将浅棕色固体溶于去离子水中,离心后,将所得上清液在去离子水中透析,冷冻干燥,得到铪掺杂荧光碳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铪掺杂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敏苏雅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