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晓明专利>正文

一种集晶状体屈光功能的人工角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0628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52
一种集晶状体屈光功能的人工角膜,涉及到人工角膜技术领域。解决传统新生血管化、异体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率高和异体角膜的常规供体资源稀缺的技术不足,包括中央的光学镜柱和周边的伞形翼;光学镜柱包括有位于中央位置的光学部和位于光学部外围的连接部;所述的镜柱设于伞形翼的中心孔中;所述的伞形翼为穹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部的屈光力为:人角膜的屈光力与晶状体之和。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人工角膜代替人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作用,摘除患者的晶状体,既可为镜柱植入腾出空间,也避免若出现白内障而需晶状体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对人工角膜结构的损伤,进而影响人工角膜的稳定性。另外,人工角膜中央镜柱的屈光力设计避免了戴框架眼镜和接触镜。由于晶状体被摘除,前房角加宽,有利于房水循环,降低了青光眼的发生概率。的发生概率。的发生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晶状体屈光功能的人工角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人工角膜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人工角膜是指用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屈光装置,用以替代病变后阻碍眼球光学通路的浑浊人角膜,使患者获得一定视力。人工角膜有助于减少对异体角膜供体的依赖,且可避免高危患者异体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率。在光学领域,平行光线经过透明屈光介质的折射,以焦点为1米时该屈光介质的折射力为1屈光度(diopter,D)度量,按照简化眼模型计算,人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总屈光力为+58.64D,其中,角膜屈光力为+43.05D,占总屈光力的70%。人工角膜分为生物型人工角膜和非生物型人工角膜。本专利技术仅涉及非生物型人工角膜。非生物型人工角膜植入术通常需要摘除自然晶状体。现有的人工角膜代替人角膜所采用的屈光力一般仍为+43.05D,若使植入人工角膜后眼球总屈光力仍达到+58.64D,则需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或将人工角膜的屈光力设计为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屈光力总合。
[0003]据相关统计,全球导致盲的第一大病因是白内障;第二大病因是角膜病。白内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而出现视觉障碍;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一般与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或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角膜盲可由先天性、外伤性、代谢性等疾病所致,例如白内障手术操作不当易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功能衰竭;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水肿甚至融解。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解决传统新生血管化、异体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率高;二、解决异体角膜的常规供体资源稀缺;而提出一种集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人工角膜。
[0005]为解决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异体角膜应用方面的不足,而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人工角膜,包括中央的光学镜柱和周边的伞形翼;光学镜柱包括有位于中央位置的光学部和位于光学部外围的连接部;所述的镜柱设于伞形翼的中心孔中;所述的伞形翼为穹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部的屈光力为:人角膜的屈光力与晶状体之和。
[0006]作为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包括有:所述的光学部的直径为8.5-9mm,中央厚度是1.5-2mm,所述的光学部前表面曲率半径为6.8-7.8mm;所述的光学部后表面曲率半径为8.9mm。
[0007]所述的连接部包括有沿光学部前表面延伸的外沿,以及从光学部边缘朝内侧延伸的内沿;所述的内沿嵌入在伞形翼的中心孔内,外沿内表面与伞形翼表面粘接固定。
[0008]所述的内沿外侧壁边上设有卡接凸起部。
[0009]所述的卡接凸起部为环形凸起或环形分布的三个以上凸点。
[0010]所述的伞形翼包括有与所述镜柱固定连接的环形连接部,以及分布于环形连接部外围的三条以上固定脚;所述的环形连接部直径为11.5-12mm,孔径为8.0-8.5mm。
[0011]或者,所述的连接部包括有沿光学部前表面延伸的外沿,以及从光学部边缘朝内侧延伸的内沿;所述的内沿嵌入在伞形翼的中心孔内,伞形翼中心孔的边缘粘接于外沿的前表面的环形阶梯表面上。
[0012]所述的固定脚上设有贯穿孔;所述的固定脚采用四条固定脚,相邻固定脚之间采用圆弧过渡。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人工角膜屈光力集人角膜的屈光力与晶状体之和,也即等同于人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标准眼球总的屈光力,在人工角膜移植手术过程中,需先行摘除患者的晶状体,由于本专利技术的人工角膜代替人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作用,需摘除患者的晶状体,即使它完全透明,这既可为镜柱植入腾出空间,也避免若出现白内障而需晶状体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对人工角膜结构的损伤,进而影响人工角膜的稳定性。另外,人工角膜中央镜柱的屈光力设计避免了戴框架眼镜和接触镜。由于晶状体被摘除,前房角加宽,有利于房水循环,降低了青光眼的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伞形翼与光学镜柱之间另一种连接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0016]参照图1至图4中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人工角膜,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光学镜柱2和位于光学镜柱2周边的伞形翼1;光学镜柱2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光学部21和位于光学部21外围的连接部22;所述的光学镜柱2设于伞形翼1的中心孔中;所述的伞形翼1为穹形;伞形翼的穹形设计的目的在于:一、在植入光学镜柱时减少对手术视野的遮挡以便于手术操作;二、作为将伞形翼缝合、粘接于巩膜的眼表解剖定位标记;三、当出现术后并发症或非手术病变(如视网膜脱离)需要处理时,可作为手术器械的进路,避免对已愈合的伞形翼造成破坏。所述的光学部21的屈光力为:人角膜的屈光力与晶状体之和。
[0017]众所周知,虽然,人眼的屈光系统包括人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但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占全眼球的95%以上,本专利技术人工角膜集合了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作用,故在摘除晶状体后,眼球总屈光力仍能达到约+58D,术后的残余屈光可通过配戴框架眼镜矫正,不需要佩戴厚重的眼镜解决近距离视物的困难和不便。由于在植入人工角膜前需常规摘除晶状体,避免了二期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对眼组织和人工角膜的损伤。
[0018]正常人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是:7.8mm,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是:6.8mm,角膜屈光
力+43.05D,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是:10mm,晶状体后表面曲率半径是:

6.0mm,晶状体屈光力19.11D;由于人工角膜材料折射率n=1.6,空气折射率n0=1,房水折射率n
’ꢀ
=1.336,眼轴长度f

=24mm;为了保证晶状体手术摘除后,眼球总的屈光力仍能达到约+58D,本专利技术人工角膜按照Gullstrand精密模型眼(Gullstrand exact model eye)将眼球复杂的多个光学界面简化,其特点是将角膜和晶状体分别简化为单一球面,为了便于理解,还可将模型眼进一步简化为单一光学面,将眼球总屈光力(非调节状态下)定为+58D,眼球屈光介质的折射率为1.336,角膜屈光力43.05,晶状体屈光力19.11,前焦距为-15.70mm,后焦距为24.38mm,晶体平面换算到角膜平面0.75D,14.3325+43.05=57.3825,约占97.83%。具体尺寸为:所述的光学部的直径为8.5-9mm,中央厚度是1.5-2mm,所述的光学部前表面曲率半径为6.8-7.8mm;所述的光学部后表面曲率半径则为8.9

14.4mm。
[0019]如图1至图4中所示,为了便于本专利技术更好与眼组织融合固定,以及防止眼表组织异常增生,侵入光学部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人工角膜,包括中央的光学镜柱和周边的伞形翼;光学镜柱包括有位于中央位置的光学部和位于光学部外围的连接部;所述的光学镜柱设于伞形翼的中心孔中;所述的伞形翼为穹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部的屈光力为:人角膜的屈光力与晶状体之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人工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部的直径为8.5-9mm,中央厚度是1.5-2mm,所述的光学部前表面曲率半径为6.8-7.8mm;所述的光学部后表面曲率半径为8.9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人工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部包括有沿光学部前表面延伸的外沿,以及从光学部边缘朝内侧延伸的内沿;所述的内沿嵌入在伞形翼的中心孔内,外沿内表面与伞形翼表面粘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人工角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沿外侧壁边上设有卡接凸起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晓明孙良南齐卫
申请(专利权)人:姚晓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