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孔磁环绕线扭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059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将一组线圈绕设在另一组线圈中间部分并进行线端绞线、成型线圈致密且不会出现线圈叠置的小孔磁环绕线扭线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工作转盘,以及沿所述工作转盘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模组、两组绕线模组、理线模组、扭线模组以及下料剪线模组,所述工作转盘上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磁环夹具,所述工作转盘的上方设置与所述磁环夹具配合的夹具开启组件,所述理线模组包括上拨线组件、下拨线组件以及线圈约束组件,所述上拨线组件和所述下拨线组件分别将两组所述绕线模组绕置的两组线圈的一个线端归拢至线圈的一侧,所述线圈约束组件将两组所述绕线模组绕置的线圈归拢至紧密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磁环绕线设备的技术领域。技术领域。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孔磁环绕线扭线机


[0001]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磁环绕线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小孔磁环绕线扭线机。

技术介绍

[0002]很多电子产品上都需要一种缠绕铜线的电感磁环作为配件使用,通常的电感磁环体积小,其孔径也很小。电感磁环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抗干扰元件,对于高频噪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电感磁环的绕线方式决定了其电气性能,在电路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为了改进并提高磁环的性能同时针对于细小磁环的绕线,如对内孔仅有1毫米左右的磁环进行0.2毫米左右的漆包线绕线时,其中需要先绕置一组连续的线圈,再将一根额外的铜线绕设在已经第一组线圈的中间部分,需要第一组线圈绕设时留有空隙,同时还需要将两组线圈的一个线端绞成一股。
[0003]现有一公开号为CN110415967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绕线效率高、缠线紧密且绕线准确度高的磁环绕线机,其包括机座、转动配合在所述机座上的夹爪转盘、上料模组、两组绕线模组以及下料模组,所述上料模组、两组所述绕线模组以及所述下料模组沿所述夹爪转盘的转动方向依次分布在所述夹爪转盘的周围,所述绕线模组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送线模块、绕线模块和勾线模块,所述绕线模块和所述勾线模块固定连接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该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用同一根铜线来回对电感磁环的一半进行绕线,接着用另一根线对电感磁环的另外半边来回绕线,进而完成电感磁环的绕线。但该技术方案中进能够实现两组相互区分的线圈绕设,无法将一组线圈绕设在另一组线圈的中部,同时也无法进行绞线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将一组线圈绕设在另一组线圈中间部分并进行线端绞线、成型线圈致密且不会出现线圈叠置的小孔磁环绕线扭线机。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工作转盘,以及沿所述工作转盘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模组、两组绕线模组、理线模组、扭线模组以及下料剪线模组,所述工作转盘上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磁环夹具,所述工作转盘的上方设置与所述磁环夹具配合的夹具开启组件,所述理线模组包括上拨线组件、下拨线组件以及线圈约束组件,所述上拨线组件和所述下拨线组件分别将两组所述绕线模组绕置的两组线圈的一个线端归拢至线圈的一侧,所述线圈约束组件将两组所述绕线模组绕置的线圈归拢至紧密贴合。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所述工作转盘上阵列设置的若干磁环夹具实现将磁环依次带动至各个作业工位进行作业,保证每个工作都能够连续进行作业,所述磁环夹具常规状态处于持续夹紧,通过所述夹具开启组件进行所述磁环夹具的开启,进而实现上料和下料。所述上料模组用于将磁环排列整齐并依次上料至所述磁环夹具上。两组所述绕线模组依次对磁环进行绕线,其中第一组所述绕线模组将第一组线圈沿一定间隔绕设在磁环上,为第
二组线圈绕设提供空间,第二组所述绕线模组则将第二组线圈绕设在第一组线圈的中间,同时将第二组线圈的线端拉至第一组线圈的边缘,由于后续的绞线需要将两组线圈的线端从整体线圈的两端伸出且呈对角分布保证能够绞线的牢固,使得绞线不会随意从线圈上松脱,通过上述机构进行线端位置的调整保证后续绞线的质量。通过所述理线模组分别进行两组线圈无需绕线的线圈的梳理,进而避免绞线时将无需绞线的线端绞合,另外通过所述线圈约束组件将绕设的两组线圈压合至紧密贴合状态,进而保证线圈的电气性能。通过所述扭线模组将分出线端的绞合成麻花状,最后再通过所述下料剪线模组剪除多余的线端并对线圈进行按压,进而保证线圈不会出现叠置影响电气性能。
[0007]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上拨线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柱、第一安装块、第一驱动气缸以及旋转块,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旋转块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下端,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块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通过弧形件与所述旋转块传动连接并带动所述旋转块以所述第一连接柱的轴线为中心转动,所述下拨线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柱、第二安装块、第二驱动气缸以及L形块,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安装块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柱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铰接配合在所述第二安装块的下端,所述L形块的转折部铰接配合在所述第二安装块的上端,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带动所述L形块转动,所述L形块远离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一端设置有拨片。
[0008]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带动所述旋转块转动实现将第二组线圈的线端沿磁环的圆周方向拨至指定方向,再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带动所述L形块作转动进而将第一组线圈的线端从竖直方向拨至与第二组线圈线端相同的方向,进而使两组线圈的线圈平行的指向远离绞线部的方向。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同轴的设置,保证所述上拨线组件和所述下拨线组件的理线基准一致。
[000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线圈约束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块、避让气缸以及气动手指,所述第三安装块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所述避让气缸铰接配合在所述第三安装块的上端,所述气动手指通过铰接座与所述第三安装块的下端铰接配合,所述避让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铰接座远离所述第三安装块的一端铰接配合,所述气动手指的两个活动端分别设置有相对称的三角形夹块,所述气动手指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三角形夹块配合的限位块。
[0010]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上的设计,保证所述线圈约束组件能够与所述上拨线组件、所述下拨线组件保持一样的基准。通过采用所述避让气缸带动所述气动手指转动的设计,进而避免所述气动手指与所述上拨线组件或所述磁环夹具相互干涉碰撞。
[0011]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扭线模组包括两组压线组件和旋转夹爪组件,两组压线组件沿同一竖直线对称设置,所述压线组件包括伸出气缸以及设置在所述伸出气缸的活动端上的浮动组件,所述浮动组件的端部设置有柔性按压块,所述旋转夹爪组件包括基座、旋转动力源、夹爪头、一对夹爪块、推杆以及推动元件,所述夹爪头转动配合在所述基座上,一对所述夹爪块对称铰接在所述夹爪头上,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夹爪头,所述推杆的端部转动设置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与一对所述夹爪块铰接配合,所述推动元件的活动部件与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铰接块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动力源带动所述夹爪头转动。
[0012]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需要保证麻花线部分的稳定性需要将两组线圈的线端呈对角分布,故而在绞线的过程中线端会对两组线端之间的线圈进行压迫,在压迫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线圈叠置,即部分线圈滑其他线圈的外层。通过设置两组所述压线组件在绞线过程中对线圈进行压紧,进而保证绞线是线圈不会出现叠置,同时在约束状态下还能够使线圈更紧凑。通过设置所述浮动组件以及所述柔性按压块使得在按压时线圈的漆层不会被磨损,保证产品的品质。由所述推动元件带动所述推杆在所述夹爪头中滑动,进而使能够转动的所述铰接块同时拉动或推动一对所述夹爪块,实现所述夹爪头的张开或夹紧。通过所述旋转动力源带动所述夹爪头转动,进而实现通过一对所述夹爪块将夹紧的线端绞合呈麻花状。
[0013]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上料模组包括振动盘以及推升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孔磁环绕线扭线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工作转盘(1),以及沿所述工作转盘(1)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模组(2)、两组绕线模组(3)、理线模组(4)、扭线模组(5)以及下料剪线模组(6),所述工作转盘(1)上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磁环夹具(7),所述工作转盘(1)的上方设置与所述磁环夹具(7)配合的夹具开启组件(8),所述理线模组(4)包括上拨线组件(41)、下拨线组件(42)以及线圈约束组件(43),所述上拨线组件(41)和所述下拨线组件(42)分别将两组所述绕线模组(3)绕置的两组线圈的一个线端归拢至线圈的一侧,所述线圈约束组件(43)将两组所述绕线模组(3)绕置的线圈归拢至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孔磁环绕线扭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拨线组件(41)包括第一连接柱(411)、第一安装块(412)、第一驱动气缸(413)以及旋转块(414),所述第一安装块(412)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柱(411)上,所述旋转块(414)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411)的下端,所述第一驱动气缸(413)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块(412)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413)通过弧形件与所述旋转块(414)传动连接并带动所述旋转块(414)以所述第一连接柱(411)的轴线为中心转动,所述下拨线组件(42)包括第二连接柱(421)、第二安装块(422)、第二驱动气缸(423)以及L形块(424),所述第二连接柱(421)与所述第一连接柱(411)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安装块(422)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柱(421)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423)铰接配合在所述第二安装块(422)的下端,所述L形块(424)的转折部铰接配合在所述第二安装块(422)的上端,所述第二驱动气缸(423)带动所述L形块(424)转动,所述L形块(424)远离所述第二驱动气缸(423)的一端设置有拨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孔磁环绕线扭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约束组件(43)包括第三安装块(431)、避让气缸(432)以及气动手指(433),所述第三安装块(431)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柱(411)上,所述避让气缸(432)铰接配合在所述第三安装块(431)的上端,所述气动手指(433)通过铰接座(434)与所述第三安装块(431)的下端铰接配合,所述避让气缸(432)的活塞杆与所述铰接座(434)远离所述第三安装块(431)的一端铰接配合,所述气动手指(433)的两个活动端分别设置有相对称的三角形夹块(435),所述气动手指(433)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三角形夹块(435)配合的限位块(43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孔磁环绕线扭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模组(5)包括两组压线组件(51)和旋转夹爪组件(52),两组压线组件(51)沿同一竖直线对称设置,所述压线组件(51)包括伸出气缸以及设置在所述伸出气缸的活动端上的浮动组件(511),所述浮动组件(511)的端部设置有柔性按压块(512),所述旋转夹爪组件(52)包括基座(521)、旋转动力源(522)、夹爪头(523)、一对夹爪块(524)、推杆以及推动元件(525),所述夹爪头(523)转动配合在所述基座(521)上,一对所述夹爪块(524)对称铰接在所述夹爪头(523)上,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夹爪头(523),所述推杆的端部转动设置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与一对所述夹爪块(524)铰接配合,所述推动元件(525)的活动部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衡于志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科瑞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