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式大便吸引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0488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密闭式大便吸引收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大便收集袋、三通管、引流管和负压收集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安全、精准的进行大便收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降低病人失禁性皮炎及其他相关并发症,从而减轻病人身体、精神、经济负担,利于病人康复。利于病人康复。利于病人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闭式大便吸引收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密闭式大便吸引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重症病人常因大量抗生素应用、肠道菌群失调、肠内营养不耐受、药物导泻致肠道功能紊乱或昏迷、神经神经功能障碍致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造成大便失禁,多呈糊状便或水样便不断流出。ICU患者是大便失禁的高发人群,粪便中含有可破坏角质层的脂解酶和蛋白质分解酶,不规律的粪便排出,长时间浸渍、刺激肛门周围、会阴部皮肤,使皮肤出现发红、水肿、破损、糜烂甚至剥脱、感染造成不同级别的失禁性皮炎。失禁性皮炎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 甚至继发皮肤真菌感染,大便污染会阴部,还会容易诱发泌尿系统感染,严重增加身心痛苦、经济负担,影响病人康复及预后。
[0003]失禁性皮炎重在预防,其中有效地对皮肤进行保护隔离,防止粪便对皮肤的污染、浸渍是重要的措施之一。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医疗护理用品常为一次性吸收产品、卫生棉条、肛门造口袋、大便失禁管理套件等,这些护理用具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及风险,如一次性吸收产品不能阻断粪便与皮肤的接触;卫生棉条属于内置产品,置于直肠内,耐受性差,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肠道感染患者容易导致肠道毒素吸收,同时在咳嗽、吸痰等引起腹内压增高时,容易导致大便外漏;肛门造口袋贴于肛门周围,起到引流大便、保护肛周皮肤的作用,如排泄量大或腹胀气,易导致造口袋爆破,在倾倒肛袋中的排泄物时,大便及异味容易污染环境造成,大便容易污染会阴部造成;大便失禁管理套件采用导管置入直肠进行引流,大便如粘稠容易堵塞导管,导管长期压迫直肠壁,有肠道黏膜损伤的风险。
[0004]现有的医疗用品存在不能有效、安全解决大便失禁病人的大便刺激皮肤,大便引流系统难以保持密闭、通畅,以及医疗用品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等问题;不便于精确观察大便颜色、性状及量,从而精准病情评估;不方便医护人员操作;不利于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及患者尿路感染预防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闭式大便吸引收集装置,可有效、安全、精准的进行大便收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降低病人失禁性皮炎及其他相关并发症,从而减轻病人身体、精神、经济负担,利于病人康复。
[0006]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密闭式大便吸引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大便收集袋、三通管、引流管和负压收集袋;所述大便收集袋为后端开口的袋状结构,其顶面前侧中部嵌设有底盘,底面前侧穿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冲洗管,所述底盘包括可根据患者肝门剪切调整中部收集口大小的刻度环,以及设置在刻度环外围的贴附环,所述大便收集袋的袋口处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冲洗管的外端配合安装有第一管帽;所述三通管的其中两管口分别与第一连接口以及引流管连接,剩余一管口配合安装有第二管帽;所述引流管的上端通过连接
头与三通管的管口连接,下端与负压收集袋连接,所述引流管上还配合套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为片状结构,卡扣上开设有与引流管外径相适配的圆孔以及可将引流管压紧阻流的条形孔,所述圆孔与条形孔连通,且条形孔沿圆孔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负压收集袋为上端开口的袋状结构,其上端袋口设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与引流管的下端连接,所述负压收集袋的上端还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端配合安装有第三管帽。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便收集袋为前大后小的透明敷料收集袋。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为粘性水胶体敷料底盘。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刻度环的顶面上由外至内设置有直径逐步减小的刻度圈。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口与三通管的对应管口螺纹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上圆孔的孔径不小于引流管的外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收集袋的上端还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在负压收集袋上端的挂钩,以及左右对称设置在负压收集袋上端的绳孔,两绳孔间配合安装有一挂绳。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收集袋为透明负压收集袋,其表面上设有纵向设置的刻度尺。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管帽、第二管帽、第三管帽分别可拆卸的套设在冲洗管、三通管以及排气管的管口处,且第一管帽、第二管帽、第三管帽均通过可弯曲连杆分别与冲洗管、三通管以及排气管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可根据个体差异,对底盘上的收集口进行适当剪裁;通过粘性水胶体敷料底盘黏贴在肛周,可尽量减小大便与肛周皮肤的接触面,最大范围保护隔离皮肤,同时保障大便顺畅排出,避免其他置入式医疗用品造成直肠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2、收集袋上端配有冲洗管,可对肛周皮肤或引流袋进行冲洗,不仅可保持肛周皮肤清洁,还可将大便冲洗稀薄,利于引流,防止引流管堵塞;3、引流管上的三通管设计,便于各项操作时,持续保持装置的密闭性,避免大便对患者、医护人员及环境的污染,便于标本留取;通过结合卡扣,便于负压收集器的负压再造,同时避免大便返流;4、通过负压收集袋,大便收集袋中的大便会及时被吸入负压收集袋中,避免大便在肛周滞留,减少对皮肤刺激,避免肛周暴露皮肤的损伤,同时避免大便对底盘的浸渍,从而持续保持底盘的黏贴性及保护性,同时延长底盘的使用时间,节约成本;5、负压收集袋外侧面透明、设有刻度,可准确、动态评估大便的量、颜色、性状,便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大便收集袋的背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大便收集袋的侧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卡扣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列表:1

大便收集袋,2

三通管,3

引流管,4

负压收集袋,5

冲洗管,6

刻度环,7

贴附环,8

第一连接口,9

第一管帽,10

第二管帽,11

连接头,12

卡扣,13

第二连接口,14

排气管,15

第三管帽,16

挂钩,17

挂绳,18

可弯曲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所示,一种密闭式大便吸引收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大便收集袋1、三通管2、引流管3和负压收集袋4;大便收集袋1为后端开口的袋状结构,其顶面前侧中部嵌设有底盘,底面前侧穿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冲洗管5,底盘包括可根据患者肝门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闭式大便吸引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大便收集袋(1)、三通管(2)、引流管(3)和负压收集袋(4);所述大便收集袋(1)为后端开口的袋状结构,其顶面前侧中部嵌设有底盘,底面前侧穿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冲洗管(5),所述底盘包括可根据患者肝门剪切调整中部收集口大小的刻度环(6),以及设置在刻度环(6)外围的贴附环(7),所述大便收集袋(1)的袋口处设有第一连接口(8),所述冲洗管(5)的外端配合安装有第一管帽(9);所述三通管(2)的其中两管口分别与第一连接口(8)以及引流管(3)连接,剩余一管口配合安装有第二管帽(10);所述引流管(3)的上端通过连接头(11)与三通管(2)的管口连接,下端与负压收集袋(4)连接,所述引流管(3)上还配合套设有卡扣(12),所述卡扣(12)为片状结构,卡扣(12)上开设有与引流管(3)外径相适配的圆孔以及可将引流管压紧阻流的条形孔,所述圆孔与条形孔连通,且条形孔沿圆孔的直径方向设置;所述负压收集袋(4)为上端开口的袋状结构,其上端袋口设有第二连接口(13),所述第二连接口(13)与引流管(3)的下端连接,所述负压收集袋(4)的上端还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的上端配合安装有第三管帽(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闭式大便吸引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便收集袋(1)为前大后小的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翠玲梁海娟程佩杉陈红冯阳艳秦天华徐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