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景明专利>正文

一种智调枕芯及枕头和对枕头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0439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智调枕芯及枕头和对枕头的控制方法,涉及床上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适用性局限以及舒适感差的问题,枕套内设智调枕芯,枕芯的主气囊包括彼此独立的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颈部外层气囊的气囊边界与头部外层气囊的气囊边界之间具有水平向的间隙;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均连接有一气压传感器;充放气控制装置的控制器连接两气压传感器,控制器连接电控充放气组件。控制器将各气压传感器的测定压力值与预设压力值比对,出现差值时控制器确定出需要充气或放气的气囊并向电控充放气组件发出充放气指令使之对对应的气囊充气或放气直至测定压力值与预设压力值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自行对气囊充放气调节气压。压。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调枕芯及枕头和对枕头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床上用品
,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调枕芯及枕头和对枕头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枕头没办法根据人体颈椎曲度来合理支撑。各类中药、矿物枕头也只能带来一定的保健理疗作用,同样不能对颈椎曲度进行合理支撑。各类保健枕头虽然可给人体带来一定的保健作用,也有针对颈椎曲度来支撑的,但也没有办法来适应所有人,并且使用久了也会变形失去对颈椎的良好支撑。记忆绵自动调节枕虽然看似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实也无法满足所有人,因为记忆绵会被压缩,人枕上去后会慢慢下陷超出颈椎曲度,即使有一定效果,但因每个人的颈椎曲度不同,所以同样不能适用所有的人。市面上售卖的充气枕,同样存在上述缺点,虽然舒适度相对有所改善,但支撑力和稳定性差,会有摇晃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智调枕芯及枕头和对枕头的控制方法,可根据人体颈椎曲度,应用电子和传感器技术对多气囊进行自动调节,达到自然状态下头部正常曲度支撑状态,从而减轻颈部对头部的支撑力度,改变了从人适应枕头到枕头适应所有人的势态。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调枕芯,包括主气囊和充放气控制装置;
[0006]所述主气囊包括彼此独立的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所述颈部外层气囊具有第一充放气口,所述头部外层气囊具有第三充放气口;所述颈部外层气囊和所述头部外层气囊在前后向上依次设置并连接,所述颈部外层气囊的气囊边界与所述头部外层气囊的气囊边界之间具有水平向的间隙;所述颈部外层气囊连接有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头部外层气囊连接有第三气压传感器;
[0007]所述充放气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电控充放气组件;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气压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控充放气组件;所述电控充放气组件通过气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充放气口和第三充放气口。
[0008]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主气囊包括有彼此独立的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之间的水平向间隙让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具有可横向膨胀收缩的空间,这样,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可分别独立提供颈部和头部的支撑并不过多地受到各自受压变形的影响,当头颈分别枕于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时,头部外层气囊会相应地下凹并通过下凹形成的凹槽稳定住头部,颈部外层气囊则会更加地贴合颈部曲度,为人体颈椎提供更合理的支撑,使该枕芯具有更舒适的使用感。控制器可通过与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连接的第一气压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获得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的内部气压,可以将测定压力值与预设压力值比对来控制电控
充放气组件对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的充放气动作,可根据人体颈椎曲度,实现自动调节颈部外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气压的功能效果,达到自然状态下头部正常曲度支撑状态,从而减轻颈部对头部的支撑力度,改变了从人适应枕头到枕头适应所有人的势态。
[0009]进一步的:所述颈部外层气囊的左右两翼朝向所述头部外层气囊延伸并包绕所述头部外层气囊。
[0010]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颈部外层气囊可对头部外层气囊形成半包或全包的结构,颈部外层气囊将头部外层气囊包绕可对其施加多方的结构支撑,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头部外层气囊受压时的水平变形程度,提高头部外层气囊的支撑力和稳定性,降低头部外层气囊使用时的摇晃感。同时,颈部外层气囊的此种设置也可提供更大的使用面积。
[0011]进一步的,所述充放气控制装置连接于所述颈部外层气囊并设置于所述头部外层气囊的后侧。
[0012]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头部外层气囊内部设置有与之彼此独立的头部内层气囊,所述头部内层气囊的气囊边界与所述头部外层气囊的气囊边界之间具有水平向的间隙;所述头部内层气囊具有第四充放气口,所述头部内层气囊连接有第四气压传感器;
[0013]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四气压传感器,所述电控充放气组件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第四充放气口。
[0014]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头部内层气囊和头部外层气囊构成了头部的多层气囊支撑结构,可提供多层次支撑效果。头部内层气囊主要对头部外层气囊起到内部支撑和稳定的作用,可减小内部空气因受压压缩而产生的水平方向的流动程度。控制器可根据第四气压传感器的测定压力值通过电控充放气控制组件来自动调节头部内层气囊的气压,以符合颈椎曲度,降低头部晃动,提高头部舒适度。
[0015]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颈部外层气囊内部设置有与之彼此独立的颈部内层气囊,所述颈部内层气囊的气囊边界与所述颈部外层气囊的气囊边界之间具有水平向的间隙;所述颈部内层气囊具有第二充放气口,所述颈部内层气囊连接有第二气压传感器;
[0016]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电控充放气组件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充放气口。
[0017]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颈部内层气囊同颈部外层气囊构成了颈部的多层气囊支撑结构,可提供多层次支撑效果。颈部内层气囊用于对颈部外层气囊起到内部支撑作用。控制器可根据第二气压传感器的测定压力值通过电控充放气控制组件来自动调节颈部内层气囊的气压,以符合颈椎曲度,稳定颈部避免晃动。
[0018]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颈部内层气囊设置为槽口朝向所述头部外层气囊的U形气囊,所述头部外层气囊设置于所述颈部内层气囊的槽内侧。
[0019]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U形的颈部内层气囊可对颈部外层气囊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也可为头部外层气囊起到支撑作用。
[0020]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主气囊的底部连接有下层气囊,所述下层气囊具有第五充放气口,所述下层气囊连接有第五气压传感器,所述
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五气压传感器,所述电控充放气组件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第五充放气口。所述下层气囊设置为能在充放气的情况下改变竖向膨胀高度的气囊结构件。
[0021]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下层气囊主要起到加高增厚的作用,可通过对下层气囊的充放气操作来调整枕芯的整体高度,控制器通过电控充放气组件将下层气囊充气到预定压力,可匹配人体侧卧时头与肩的自然垂直度以适用于人体在处于侧卧位时使用。
[0022]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电控充放气组件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气泵;
[0023]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所述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的第一端共用一个进排气道,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和所述第五电磁阀的第二端通过气管分别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充放气口、所述第二充放气口、所述第三充放气口、所述第四充放气口和第五充放气口;所述第六电磁阀的第二端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气泵连接所述进排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调枕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气囊(1)和充放气控制装置(4);所述主气囊(1)包括彼此独立的颈部外层气囊(11)和头部外层气囊(13),所述颈部外层气囊(11)具有第一充放气口(110),所述头部外层气囊(13)具有第三充放气口(130);所述颈部外层气囊(11)和所述头部外层气囊(13)在前后向上依次设置并连接,所述颈部外层气囊(11)的气囊边界与所述头部外层气囊(13)的气囊边界之间具有水平向的间隙;所述颈部外层气囊(11)连接有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头部外层气囊(13)连接有第三气压传感器;所述充放气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40)和电控充放气组件;所述控制器(40)连接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气压传感器,所述控制器(40)连接所述电控充放气组件;所述电控充放气组件通过气管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充放气口(110)和第三充放气口(1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调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外层气囊(13)内部设置有与之彼此独立的头部内层气囊(14),所述头部内层气囊(14)的气囊边界与所述头部外层气囊(13)的气囊边界之间具有水平向的间隙;所述头部内层气囊(14)具有第四充放气口(140),所述头部内层气囊(14)连接有第四气压传感器;所述控制器(40)连接所述第四气压传感器,所述电控充放气组件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第四充放气口(1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调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外层气囊(11)内部设置有与之彼此独立的颈部内层气囊(12),所述颈部内层气囊(12)的气囊边界与所述颈部外层气囊(11)的气囊边界之间具有水平向的间隙;所述颈部内层气囊(12)具有第二充放气口(120),所述颈部内层气囊(12)连接有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控制器(40)连接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电控充放气组件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充放气口(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调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内层气囊(12)设置为槽口朝向所述头部外层气囊(13)的U形气囊,所述头部外层气囊(13)设置于所述颈部内层气囊(12)的槽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3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调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1)的底部连接有下层气囊(2),所述下层气囊(2)具有第五充放气口(20),所述下层气囊(2)连接有第五气压传感器,所述控制器(40)连接所述第五气压传感器,所述电控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景明
申请(专利权)人:詹景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