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6991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待爬架提升前将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及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与主体结构周围一圈的框架梁连接;自上而下将钢管从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孔洞穿入,并与其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固定待单个组合防护架体系完成后沿主体结构许二次砌筑的洞口间隔1.2m布置;将组合防护架体系形成的区域采用密目网封闭,在有防护的封闭区域进行二次结构砌筑施工;本层施工结束后,可从本层地板层向顶板层将组合防护架体系的连接件依次取下并向即将施工一层转换,从而达到了材料周转,节约制作成本的目的。节约制作成本的目的。节约制作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外墙防护架采用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进行施工,那么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爬上去之后再来砌墙将没有安全防护或者需要重新增加一套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如果不同步施工的话,安全隐患是相当大的。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所覆盖的底层外墙施工必须在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每次爬升之前完成,要不然,当集成式升降操作平台爬升之后,主楼外侧就会没有外架的防护,十分的不安全,再者,如果采用吊篮为砌体施工,楼层临边防护问题、高处坠物问题、交叉作业问题等等同样非常容易出现,而且总进度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其步骤简易,操作简单,经济合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包括组合防护架体系、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主体结构和框架梁,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待爬架提升前将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及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与主体结构周围一圈的框架梁连接;
[0007]S2:自上而下将钢管从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孔洞穿入,并与其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固定;
[0008]S3:待单个组合防护架体系完成后沿主体结构许二次砌筑的洞口间隔1.2m布置;
[0009]S4:将组合防护架体系形成的区域采用密目网封闭;
[0010]S5:在有防护的封闭区域进行二次结构砌筑施工;
[0011]S6:本层施工结束后,可从本层地板层向顶板层将组合防护架体系的连接件依次取下并向即将施工一层转换即可。
[0012]更进一步地,S1中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及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与主体结构周围一圈的框架梁的连接方式采用膨胀螺栓或梁内预留穿孔连接。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和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均为角钢结构,在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和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的背面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通过打入的膨胀螺栓与框架梁固定连接,所述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的底面上预留穿孔,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的底面设有钢管底座,钢管底座的外径小于钢管的内径;所述钢管从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的穿孔穿入,并由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底面的钢管底座固定,钢管的底端套接在钢管底座上。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梁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组合防护架体系为多个独立的结构组装在框架梁上。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密目网可拆卸安装在多个组合防护架体系上,并对多个组合防护架体系的临空面形成防护结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以降低安全风险和节约成本为目的,通过设置的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和钢管实现组合防护架体系的构建和安装,使得组合防护架体系与框架梁的连接方式灵活多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施工时,自上而下将钢管沿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穿入,并与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固定,整个体系较为灵活,施工安装拆卸简便,再在组合防护架体系形成的区域采用密目网封闭,绿色环保。
[002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待本层施工结束后,可从本层地板层向顶板层将组合防护架体系的连接件依次取下,并向即将施工一层转换,达到了材料周转,经济合理。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防护架体系正面分解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防护架体系背面分解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防护架体系的上、下连接件安装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防护架体系的上、下连接件侧视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结构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结构图。
[0028]图中:1、组合防护架体系;2、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3、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4、主体结构;5、框架梁;6、钢管;7、密目网封闭;8、膨胀螺栓;9、穿孔;10、钢管底座;11、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包括组合防护架体系1、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主体结构4和框架梁5,包括以下步骤:
[0031]第一步:待爬架提升前将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及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与主体结构4周围一圈的框架梁5连接;其中,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及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与主体结构4周围一圈的框架梁5的连接方式采用膨胀螺栓8或梁内
预留穿孔9连接,其连接方式灵活多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0032]第二步:自上而下将钢管6从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孔洞穿入,并与其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固定;
[0033]第三步:待单个组合防护架体系1完成后沿主体结构4许二次砌筑的洞口间隔1.2m布置;
[0034]第四步:将组合防护架体系1形成的区域采用密目网7封闭,绿色环保;
[0035]第五步:在有防护的封闭区域进行二次结构砌筑施工;
[0036]第六步:本层施工结束后,可从本层地板层向顶板层将组合防护架体系1的连接件依次取下并向即将施工一层转换即可,从而达到了材料周转,经济合理。
[0037]在上述实施例中,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和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均为角钢结构,在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和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的背面设有螺栓孔11,螺栓孔11内通过打入的膨胀螺栓8与框架梁5固定连接,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的底面上预留穿孔9,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的底面设有钢管底座10,钢管底座10的外径小于钢管6的内径;所述钢管6从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的穿孔9穿入,并由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底面的钢管底座10固定,钢管6的底端套接在钢管底座10上;其中,框架梁5与主体结构4固定连接;组合防护架体系1为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包括组合防护架体系(1)、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主体结构(4)和框架梁(5),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待爬架提升前将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及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与主体结构(4)周围一圈的框架梁(5)连接;S2:自上而下将钢管(6)从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孔洞穿入,并与其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固定;S3:待单个组合防护架体系(1)完成后沿主体结构(4)许二次砌筑的洞口间隔1.2m布置;S4:将组合防护架体系(1)形成的区域采用密目网(7)封闭;S5:在有防护的封闭区域进行二次结构砌筑施工;S6:本层施工结束后,可从本层地板层向顶板层将组合防护架体系(1)的连接件依次取下并向即将施工一层转换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组合防护架体系上部连接件(2)及组合防护架体系下部连接件(3)与主体结构(4)周围一圈的框架梁(5)的连接方式采用膨胀螺栓(8)或梁内预留穿孔(9)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墙砌体随同爬架施工下临空面防护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姚海林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